一种兼具脱氮除磷功能与中水回用要求的低能耗小型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5270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2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兼具脱氮除磷功能与中水回用要求的低能耗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由生化处理模块和深度处理模块两部分构成,其中生化处理模块由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中间水池和生物砂滤器组成,深度处理模块由多介质过滤器和消毒池组成。生化处理模块的好氧池和沉淀池内设有回流泵,回流泵的启停控制对应系统的两种运行模式:脱氮除磷模式是混合液回流,氮磷去除功能开启,系统出水可达标排放;回用处理模式是混合液不回流,氮磷去除功能停止,对来水进行回用处理。两种运行模式根据水量自动调整,有效的减少处理系统整体能耗。其适用于对污水处理有回用需求且有较严格排放标准的地区,氮磷去除率高、污水处理效果好,经济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具脱氮除磷功能与中水回用要求的低能耗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的小型污水处理技术应用需求十分广泛,特别是针对相对城市集中管网较为分散的部分居民社区、村镇、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一方面存在污水量虽小但需要处理后达标排放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存在水资源不足用水困难的中水回用需求。国家和地方污水排放水质标准对COD、BOD和氮磷等指标的要求严格,现有的A/O处理工艺在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满足这类指标,但是对病原体、浊度、色度等回用水质要求的去除效果不佳。目前在生化处理后添加深度处理回用处理工序,可以使出水满足回用水质要求。如专利申请号201410359999.9提出的一种A/O型湿地中水回用装置,主要包括离心机、A/O土渗系统、无动力生物处理装置和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但是此类专利会明显增加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运行成本,对于上述小型分散的场所会产生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小型分散场所的回用水需求通常与污水产生量不匹配,同时进行生化处理和回用处理会增加能耗,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有鉴于上述现有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既能满足上述小型分散场所中水回用需求,又能将超出回用需求的污水以更加经济的处理方式达标排放的系统。这种污水处理系统能够适应以上两种要求的情况,兼具实用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系统主要目的在于,为了适应在排放标准对氮、磷指标有严格要求的地区进行中水回用,提供一种兼具脱氮除磷功能与中水回用要求的低能耗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使其既对氮、磷有良好去除效果,又能进行中水回用。本技术系统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脱氮除磷功能与中水回用要求的低能耗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使其能自动控制切换脱氮磷生化处理与回用处理的运行模式。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该系统具备在满足回用标准的基础
上,超过回用需求和回用处理量的污水也能经处理后达到对BOD和氮、磷有相应要求的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在回用处理运行模式下,去除氮、磷的生化模块停止回流,综合来看更加节约建设和维护成本。本技术适用于对污水处理有回用需求、同时有较严格排放标准的地区,其整体的氮磷去除率高、污水处理效果好,且两种运行模式根据水量自动调整,实现处理系统整体能耗的有效减少,使其有较好的经济性。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设计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兼具脱氮除磷功能与中水回用要求的低能耗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由生化处理模块和深度处理模块即回用模块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生化处理模块由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中间水池和生物砂滤器六部分组成;所述深度处理模块由多介质过滤器和消毒池两部分组成。所述的生化处理模块包括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中间水池和生物砂滤器组成,其中,该调节池紧邻该缺氧池,该缺氧池紧邻该好氧池,该好氧池紧邻该沉淀池,该沉淀池紧邻中间水池,该中间水池与该生物砂滤器通过管道相连。在该好氧池内设有混合液回流泵和曝气装置。该沉淀池内设有污泥回流泵,该好氧池内的混合液回流泵和沉淀池内的污泥回流泵分别将混合液和污泥回流到缺氧池,通过“缺氧-好氧”(A/O)循环对BOD和总氮进行降解去除。在该中间水池内设有提升泵,将循环处理后的污水提升至所述生物砂滤器。在该生物砂滤器的进水管道处设置有加药装置,在该生物砂滤器的出水管道设置有电动阀门;该好氧池的混合液回流泵和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泵的启停控制对应脱氮除磷模式和回用处理模式两种运行模式,该脱氮除磷模式是混合液不回流,氮磷去除功能停止,对来水进行回用处理;该回用处理模式是混合液回流,氮磷去除功能开启,系统出水可达标排放。所述的深度处理模块由多介质过滤器和消毒池组成,其中所述生物砂滤器与所述多介质过滤器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与所述消毒池通过管道相连;污水通过生化模块处理后,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和消毒池进行回用处理。前述的一种兼具脱氮除磷功能与水回用要求的低能耗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毒池末端设置有液位监测装置,并设有PLC电气控制柜,所述的两种运行模式的切换是通过该PLC电气控制柜对混合液回流泵和污泥回流泵、加药装置的启停和电动阀门的开关控制完成。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调节池 2:缺氧池3:好氧池 4:沉淀池5:中间水池 6:生物砂滤器7:多介质过滤器 8:消毒池9:进水 10:混液回流11:污泥回流 12:加药13:电动阀门 14:回用水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兼具达标排放与中水回用要求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步骤、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实施例1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一种兼具脱氮除磷功能与中水回用要求的低能耗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其是由生化处理模块和深度处理模块两部分构成,其中:所述的生化处理模块由调节池1、缺氧池2、好氧池3、沉淀池4、中间水池5和生物砂滤器6组成,其中该调节池1紧邻该缺氧池2,该缺氧池2紧邻该好氧池3,该好氧池3紧邻该沉淀池4,该沉淀池4紧邻该中间水池5,该中间水池5与该生物砂滤器通过管道相连。在该好氧池3设有混合液回流泵和曝气装置,该沉淀池4内设有污泥回流泵,好氧池3内的混合液回流泵和沉淀池内的污泥回流泵分别将混合液和污泥回流到缺氧池2,通过“缺氧-好氧”(A/O)循环对BOD和总氮进行降解去除;在该中间水池5内设有提升泵,将循环处理后的污水提升至所述生物砂滤器6;在该生物砂滤器6的进水管道处设置有加药装置,在该生物砂滤器6的出水管道设置有电动阀门13。所述的深度处理模块由多介质过滤器7和消毒池8组成,该消毒池兼中水池。其中所述生物砂滤器6与所述多介质过滤器7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多介质过滤器7与所述消毒池8通过管道相连,污水通过生化模块处理后,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7和消毒池8进行回用处理。该消毒池8末端设置有液位监测装置,并设有PLC电气控制柜,所述的两种运行模式的切
换是通过该PLC电气控制柜对混合液回流泵和污泥回流泵、加药装置的启停和电动阀门13的开关控制完成。本实施例的两种运行模式具体运行过程如下:脱氮除磷模式:好氧池3的混合液回流泵和沉淀池4的污泥回流泵开启,生化处理模块的污水开始有效的“A/O循环”,污水中的总氮在循环过程中得到有效去除;在生物砂滤器6的进水管处启动除磷加药12,污水中的磷在生物砂滤器6进行去除。在此模式下,生化处理模块的脱氮除磷功能处于运行状态,BOD、氮、磷等水质指标在生化处理模块中得到有效去除,处理水不进入深度处理模块,直接达标排放。回用处理模式:好氧池3的混合液回流泵和沉淀池4的污泥回流泵停止,污水在生化处理模块内不循环;生物砂滤器6的进水管处停止加药12;生化处理模块的脱氮除磷功能停止,只对污水中的B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兼具脱氮除磷功能与中水回用要求的低能耗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由生化处理模块和深度处理模块两部分构成,其中,所述的生化处理模块包括调节池(1)、缺氧池(2)、好氧池(3)、沉淀池(4)、中间水池(5)和生物砂滤器(6)组成,其中,该调节池(1)紧邻该缺氧池(2),该缺氧池(2)紧邻该好氧池(3),该好氧池(3)紧邻该沉淀池(4),该沉淀池(4)紧邻中间水池(5),该中间水池(5)与该生物砂滤器(6)通过管道相连,在该好氧池(3)内设有混合液回流泵和曝气装置,该沉淀池(4)内设有污泥回流泵,该好氧池(3)内的混合液回流泵和沉淀池(4)内的污泥回流泵分别将混合液和污泥回流到缺氧池(2),通过“缺氧‑好氧”(A/O)循环对BOD和总氮进行降解去除;在该中间水池(5)内设有提升泵,将循环处理后的污水提升至所述生物砂滤器(6);在该生物砂滤器(6)的进水管道处设置有加药装置,在该生物砂滤器(6)的出水管道设置有电动阀门(13);该好氧池(3)的混合液回流泵和沉淀池(4)的污泥回流泵的启停控制对应脱氮除磷模式和回用处理模式两种运行模式,该脱氮除磷模式是混合液回流,氮磷去除功能开启,系统出水可达标排放;该回用处理模式是混合液不回流,氮磷去除功能停止,对来水进行回用处理;所述的深度处理模块由多介质过滤器(7)和消毒池(8)组成,其中所述生物砂滤器(6)与所述多介质过滤器(7)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多介质过滤器(7)与所述消毒池(8)通过管道相连;污水通过生化模块处理后,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7)和消毒池(8)进行回用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脱氮除磷功能与中水回用要求的低能耗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由生化处理模块和深度处理模块两部分构成,其中,所述的生化处理模块包括调节池(1)、缺氧池(2)、好氧池(3)、沉淀池(4)、中间水池(5)和生物砂滤器(6)组成,其中,该调节池(1)紧邻该缺氧池(2),该缺氧池(2)紧邻该好氧池(3),该好氧池(3)紧邻该沉淀池(4),该沉淀池(4)紧邻中间水池(5),该中间水池(5)与该生物砂滤器(6)通过管道相连,在该好氧池(3)内设有混合液回流泵和曝气装置,该沉淀池(4)内设有污泥回流泵,该好氧池(3)内的混合液回流泵和沉淀池(4)内的污泥回流泵分别将混合液和污泥回流到缺氧池(2),通过“缺氧-好氧”(A/O)循环对BOD和总氮进行降解去除;在该中间水池(5)内设有提升泵,将循环处理后的污水提升至所述生物砂滤器(6);在该生物砂滤器(6)的进水管道处设置有加药装置,在该生物砂滤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丽陈学平姚嘉林王本洋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