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针缝纫机的压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559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30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缝纫机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单针缝纫机的压脚,该压脚包括压脚板和切刀,压脚板中开设有从后向前沿直线延伸至前端边缘并且开口的针孔,压脚板的底面上具有从针孔后端向后延伸的收线槽,切刀竖立固定在压脚板的表面,切刀的前端具有刀刃,刀刃位于针孔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上,针孔在对应刀刃的一侧边缘上开设有下凹的凹槽,刀刃位于所述凹槽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缝纫机的防鸟巢装置的专用压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脚仅在起缝时能将线隔断,避免缝制时不必要的跳针和断线故障,缩短了切线后的线头长度,而且不会引发从布料较厚处缝至较薄处时针线容易被割断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缝纫机
,尤其涉及缝纫机用压脚。
技术介绍
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单针缝纫机(简称单针机)都普遍地具备自动切线功能,这个功能在提高操作人员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弊端,即起缝时如果不把上线拽紧,缝料的反面就会出现一团乱线,俗称“鸟巢”现象,不仅导致缝制出来的线迹部平整、不美观,降低了缝料的档次,且还造成缝线的浪费。形成“鸟巢”现象的原因是前一次切线后针上留长的线头在起缝时无张力而被带到面料反面所造成的。如果起缝时给针线一些张力,则该问题就不会出现。为此,目前单针机都采用防鸟巢装置来避免出现“鸟巢”现象,防鸟巢装置主要由电控部分(用于控制各机构动作),夹线装置,以及防鸟巢压脚这3部分组成,市面上所售的防鸟巢装置几乎都是共用的一种防鸟巢压脚,如图1和图2所示。市面上的防鸟巢装置区别在于它们的夹线装置,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气吸式夹线装置和机械式夹线装置。气吸式夹线装置是日本重机公司早期设计的一款专用机器,夹线头和吸线毛都采用气吸,机械式夹线装置则是市场常见的利用机械装置动作夹持线头的装置,这两种装置的目的都是将切完线后的线头进行夹持。以机械式夹线装置的来说,该装置中包含连接气缸的线勾和压片,工作时气缸伸出,连接在上面的线勾勾到线头退回,压片将线头压住,实现夹线功能。虽然气吸式夹线装置和机械式夹线装置的工作方式略有差别,但是与他们配合的压脚几乎是一样的,如图1和2所示,现有技术的用于防鸟巢装置的压脚包括压脚板1和切刀2,压脚板1中开设有从后向前沿直线延伸至前端边缘并且开口的针孔11,压脚板的底面上具有收线槽12,切刀2沿横向内嵌在压脚板1的内部,针孔11的后端的右侧开设有与针孔11相连通的导向线槽13,切刀2的刀刃沿横向延伸并露出在导线槽13中,导线槽13使线进入后被切刀2的刀刃切断。但是在使用用,发现该压脚存在很多问题,譬如:起缝时容易出现跳针和断线问题;缝制过程中会有切刀2将针线割断的问题;在较厚处缝至较薄处时压脚板1处于后部翘高、前部下沉的状态,针线容易滑到压脚的导线槽13中被压脚中的切刀2割断。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压脚中的切刀2设计安装时是沿横向设置的,与布料的宽度方向平行,与送布方向垂直,所以必然地切刀2就应该放在收线槽12的边上,如图2所示,这样切刀2离机针中心位置Z就比较远。为了使线能正确的进入切刀2的刀刃所在的区域,压脚的针孔11需要被加大,压脚的收线槽12边上需倒角,加工出一条细小的导线槽13(普通压脚中没有),使刀刃露出并且线能顺利滑入该区域。加大的针孔11及导线槽13在缝制时不能很好地压住面料,容易造成跳针和断线故障。当缝纫要求的针码比较大时,线很容易滑入导线槽13造成起缝断线和缝纫中断线,在较厚处缝至较薄处时针线容易被压脚中的切刀2割断也是这个原因。为了适应各类工艺的缝制,使起缝残留的线头尽量地短,针离切刀2的刀刃的垂直距离相应地需要调到3mm左右,此时残留的线头大约也为3mm,影响了缝制工艺的品质,当缝制线迹要求很高时成品还需手工进行剪线毛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新型的单针缝纫机的压脚,它仅在起缝时能将线割断,避免缝制时不必要的跳针和断线故障,缩短切线后的线头长度,而且不会引发从布料较厚处缝至较薄处时针线容易被割断的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单针缝纫机的压脚,包括压脚板和切刀,所述压脚板中开设有从后向前沿直线延伸至前端边缘并且开口的针孔,所述压脚板的底面上具有从所述针孔后端向后延伸的收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竖立固定在所述压脚板的表面,所述切刀的前端具有刀刃,所述刀刃位于所述针孔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上,所述针孔在对应所述刀刃的一侧边缘上开设有下凹的凹槽,所述刀刃位于所述凹槽中。优选地,所述针孔的后部具有机针中心位置,所述刀刃位于所述机针中心位置的右侧或者左侧。优选地,所述刀刃距离所述机针中心位置的垂直距离为1-2mm。优选地,所述切刀的长度方向沿前后延伸设置并且所述切刀的内侧面与所述切刀所在的针孔的一侧边缘齐平。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内凹的弧形,其深度小于所述护脚板的厚度。为了便于定位安装,所述压脚板上开设有切刀安装槽,所述切刀安装槽的前端与所述凹槽相连通,所述切刀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切刀安装槽中。其中,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切刀的下端焊接在所述切刀安装槽中。优选地,所述压脚还包括护线片,所述护线片包括包围在所述切刀的外侧面的侧挡部、覆盖在所述切刀上的盖部和与所述压脚板连接的连接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侧挡部的前端具有沿所述凹槽的边缘弯折的前端遮挡部,所述盖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覆盖所述切刀的上端边缘。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单针缝纫机的压脚将切刀设置在针孔的一侧,并通过刀刃的一侧边缘上内凹的凹槽将针线引导到刀刃处割断,达到了以下的技术效果:(1)压脚的针孔与普通压脚的相同,能很好地压实面料,避免缝制时不必要的跳针和断线故障;(2)该压脚的切刀仅在起缝时能将线割断,其它时候切刀是碰不到线的,所以也不会出现线被刀片割断的情况;(3)刀片紧贴针孔侧边,与现有技术的切刀位于针孔后端的导线槽中相比与机针中心位置的垂直距离更近,切线后的线头长度比现有技术更短;(4)不会引发从布料较厚处缝至较薄处时针线容易被割断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压脚的主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压脚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压脚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压脚的后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压脚板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切刀和护线片的配合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护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切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3至8,一种单针缝纫机的压脚,包括压脚板10、切刀20和护线片30。压脚板10中开设有从后向前沿直线延伸至前端边缘并且开口的针孔110,压脚板10的底面上具有从针孔110后端向后延伸的收线槽120,切刀20竖立固定在压脚板10的表面,切刀20的前端具有刀刃21,刀刃21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刀刃21位于针孔110的左侧边缘112或右侧边缘111上,本实施例为右侧边缘111上,如图1所示。针孔110在对应刀刃21的右侧边缘111上开设有内凹的凹槽130,凹槽130与针孔110相连通,刀刃21位于凹槽130中,从而使刀刃21正好露出在针孔110侧边,针线通过凹槽130进入切割区域,然后针线继续拉紧后被刀刃21割断。针孔110的后部具有机针中心位置Z,本实施例中,刀刃21位于机针中心位置Z的右侧。刀刃21距离机针中心位置Z的垂直距离L为1-2mm,本实施例为1.5mm。由于刀刃21距离机针中心位置的垂直距离更近,所以切线后留在缝制布料上的毛线头更短,仅有1.5mm。本实施例中,切刀20的长度方向沿前后延伸设置并且切刀20的内侧面与切刀20所在的针孔110的右侧边缘111齐平。开设在右侧边缘111上的凹槽130为内凹的弧形,其深度小于护脚板10的厚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护脚板10的厚度为2mm,该凹槽130的深度为1mm,使刀刃21露出。缝制时,机针下降,针线也跟着下降,缝线通过凹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针缝纫机的压脚,包括压脚板和切刀,所述压脚板中开设有从后向前沿直线延伸至前端边缘并且开口的针孔,所述压脚板的底面上具有从所述针孔后端向后延伸的收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竖立固定在所述压脚板的表面,所述切刀的前端具有刀刃,所述刀刃位于所述针孔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上,所述针孔在对应所述刀刃的一侧边缘上开设有下凹的凹槽,所述刀刃位于所述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针缝纫机的压脚,包括压脚板和切刀,所述压脚板中开设有从后向前沿直线延伸至前端边缘并且开口的针孔,所述压脚板的底面上具有从所述针孔后端向后延伸的收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竖立固定在所述压脚板的表面,所述切刀的前端具有刀刃,所述刀刃位于所述针孔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上,所述针孔在对应所述刀刃的一侧边缘上开设有下凹的凹槽,所述刀刃位于所述凹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针缝纫机的压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孔的后部具有机针中心位置,所述刀刃位于所述机针中心位置的右侧或者左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针缝纫机的压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距离所述机针中心位置的垂直距离为1-2m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单针缝纫机的压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的长度方向沿前后延伸设置并且所述切刀的内侧面与所述切刀所在的针孔的一侧边缘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