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2214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着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光圈、一第二、三、四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具有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υ1-υ2|≧25,(G12+T3)/(T1+G23)≧2.25,ALT/Gaa≧2.45,藉此可缩短镜头长度并维持良好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镜头,特别是指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其关键零组件摄像镜头也更加多样化发展,应用不只仅限于拍摄影像与录像,还加上环境监视、行车纪录摄影等,且随着影像感测技术的进步,消费者对于成像质量等的要求也更加提高。因此摄像镜头的设计不仅需求好的成像质量、较小的镜头空间,对于因应动态与光线不足的环境,视场角与光圈大小的提升也是须考量的课题。摄像镜头设计并非单纯将成像质量佳的镜头等比例缩小就能制作出兼具成像质量与微型化的摄像镜头,设计过程牵涉到材料特性,还必须考量到制作、组装良率等生产面的实际问题。所以微型化镜头的技术难度明显高出传统镜头,因此如何制作出符合动态与光线不足环境的摄像镜头,并持续提升其成像质量并缩小摄像镜头的长度,一直是业界持续精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在缩短镜头系统长度的条件下,仍能够保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光学成像镜头。于是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光圈、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分别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具有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四片,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υ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υ2,该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1,该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3,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23,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
该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为ALT,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三个空气间隙总和为Gaa,并满足下列条件式:|υ1-υ2|≥25,(G12+T3)/(T1+G23)≥2.25,ALT/Gaa≥2.45。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的有益效果在于:藉由上述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的凹凸形状设计与排列,使该光学成像镜头在缩短系统长度的条件下,仍具备能够有效克服像差的光学性能,并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型结构;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型凹凸结构及光线焦点;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一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二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三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6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的一第一实施例;图7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8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图9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10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的一第二实施例;图11是该第二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12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图13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14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的一第三实施例;图15是该第三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16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三实施例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图17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三实施例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18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的一第四实施例;图19是该第四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20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四实施例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图21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四实施例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22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的一第五实施例;图23是该第五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24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五实施例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图25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五实施例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26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的一第六实施例;图27是该第六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28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六实施例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图29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六实施例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30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的一第七实施例;图31是该第七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32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七实施例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图33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七实施例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34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的一第八实施例;图35是该第八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36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八实施例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图37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八实施例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38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该第一实施例至该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参数;及图39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该第一实施例至该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参数。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本篇说明书所说的「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的光轴上的屈光率为正(或为负)。该像侧面、物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的范围,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chief ray)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 ray)Lm,如图1所示,I为光轴且此一透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光线通过光轴上的区域为光轴附近区域A,边缘光线通过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C,此外,该透镜还包含一延伸部E(即圆周附近区域C径向上向外的区域),用以供该透镜组装于一光学成像镜头内,理想的成像光线并不会通过该延伸部E,但该延伸部E的结构与形状并不限于此,以下的实施例为
求附图简洁均省略了部分的延伸部。更详细的说,判定面形或光轴附近区域、圆周附近区域、或多个区域的范围的方法如下述几点:1.请参照图1,其是一透镜径向上的剖视图。以该剖视图来看,在判断前述区域的范围时,定义一中心点为该透镜表面上与光轴I的一交点,而一转换点是位于该透镜表面上的一点,且通过该点的一切线与光轴垂直。如果径向上向外有复数个转换点,则依序为第一转换点,第二转换点,而有效半效径上距光轴径向上最远的转换点为第N转换点。中心点和第一转换点之间的范围为光轴附近区域,第N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中间可依各转换点区分不同的区域。此外,有效半径为边缘光线Lm与透镜表面交点到光轴I上的垂直距离。2.如图2所示,该区域的形状凹凸是以平行通过该区域的光线(或光线延伸线)与光轴I的交点在像侧或物侧来决定(光线焦点判定方式)。举例来说,当光线通过该区域后,光线会朝像侧聚焦,与光轴的焦点会位在像侧,例如图2中R点,则该区域为凸面部。反之,若光线通过该某区域后,光线会发散,其延伸线与光轴的焦点在物侧,例如图2中M点,则该区域为凹面部,所以中心点到第一转换点间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凹面部;由图2可知,该转换点即是凸面部转凹面部的分界点,因此可定义该区域与径向上相邻该区域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光圈、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分别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具有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四片,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1,该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3,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23,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为ALT,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三个空气间隙总和为Gaa,并满足下列条件式:|v1‑v2|≥25,(G12+T3)/(T1+G23)≥2.25,ALT/Gaa≥2.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光圈、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分别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具有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四片,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1,该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3,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23,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为ALT,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三个空气间隙总和为Gaa,并满足下列条件式:|v1-v2|≥25,(G12+T3)/(T1+G23)≥2.25,ALT/Gaa≥2.4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为EFL,并还满足下列条件式:EFL/ALT≥1.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4,并还满足下列条件式:(T3+T4)/G12≥2.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下列条件式:ALT/G12≥3.6。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为EFL,并还满足下列条件式:EFL/ALT≥1.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2,该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4,并还满足下列条件式:(T3+T4)/(T1+T2)≤2.05。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34,并还满足下列条件式:ALT/(G23+G34)≤12.45。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34,并还满足下列条件式:T3/(G23+G34)≤7.4。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2,该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
\t度为T4,并还满足下列条件式:T4/T2≤1.35。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并还满足下列条件式:0.95≤v1/v4≤1.05。1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子健王佩琪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