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德伟专利>正文

流动火车站、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及二者的组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0731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6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动火车站、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及二者的组合系统,属于铁路轨道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该组合系统将铁路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在一起,将固定火车站改为流动火车站,不但可以实现火车在行驶中上下乘客,大大提高了火车的运行效率,节省4000亿左右的列车固定资产占用,还大大增加了火车的覆盖范围和停靠频次,缩短了旅客的候车时间,同时通过流动火车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深度融合,有效疏散了铁路旅客客流,化解了铁路客流给城市交通所带来的拥堵现象,且极大的满足了旅客的就近乘车要求,提高了铁路服务质量,提高铁路运输的市场份额,减少公路运输对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轨道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涉及铁路交通系统的流动火车站及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目前铁路系统的火车站均为固定式,通过火车的到站停靠来上下旅客,达到输送旅客的目的。显而易见,该种运作方式存在以下明显的不足:1、上下旅客过于集中加剧了城市的交通堵塞;2、火车到站停靠后再上下旅客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火车的运行效率,而且从高速制动到再启动加速的过程存在较大的能源浪费;3、火车站站点较少且相对远离市区,乘客乘车不够方便;4、火车的覆盖范围和停靠频次不够高,导致出行时间安排上受很大限制,候车时间长;5、铁路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度不足,远未发挥出其最大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轨道交通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动火车站、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及二者的组合系统,将铁路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在一起,将固定火车站改为流动火车站,不但可以实现火车在行驶中上下乘客,大大提高了火车的运行效率,节省4000亿左右的列车固定资产占用,还大大增加了火车的覆盖范围和停靠频次,缩短了旅客的候车时间,同时通过流动火车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深度融合,有效疏散了铁路旅客客流,化解了铁路客流给城市交通所带来的拥堵现象,且极大的满足了旅客的就近乘车要求,提高了铁路服务质量,可以进一步增强铁路运输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环保的竞争优势,提高铁路运输的市场份额,减少公路运输对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流动火车站及其配套轨道网络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列流动火车站,流动火车站为一可运行在配套轨道网络上的、具有类似固定式客运火车站功能的火车,与过往的列车及配套的轨道网络配合,可以代替目前固定式客运火车站,完成旅客的接送,并兼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在疏散下车的乘客到轨道网络各站点的同时,收集需要乘火车旅行的乘客,完成进站检票工作,进而按照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以一定的速度在既定的时间与来自主干线的过往列车及时准确地在设定的会合点会合并行,通过相互的协调使二者对应的上下客车厢的车门正对并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同步同速并行前进,同时在相互正对的上下客车门之间建立起可供旅客行走的人行连接通道,从而将二者之间的上下客车厢连通,进而通过该连接通道实现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一步,连接通道被收起,主干线的过往列车继续向前运行奔向下一站,而流动火车站则将下车的乘客输送到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的各站点,从而将旅客输送到城市的不同地方;与此同时,流动火车站收集轨道网络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完成旅客的进站检票工作;之后,流动火车站再根据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按照预定的时间、地点,与下一辆过往列车进行对接,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反复;对于终到列车,该终到列车可不必与流动火车站对接而直接作为流动火车站使用,直接按照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进入配套的轨道网络完成下车旅客的疏散并按照时间安排收集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准备返程。流动火车站与主干线列车相对的一侧可以设置能够释放和收起的人行连接通道,当流动火车站与运行中的主干线过往列车对接时,可以释放连接通道从而将流动火车站与过往列车的上下客车厢连通。流动火车站的另一侧设置下客门,用于下车旅客的下车和乘车旅客的进站上车。流动火车站的车厢数量可根据客流量大小确定。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流动火车站人行连接通道的一端可以设置成具有回转中心的可与流动火车站铰接的结构,连接通道可在回转驱动力作用下绕回转中心旋转,从而使连接通道可以收起和释放。当连接通道收起并达到完全收起位置时,连接通道沿纵向隐藏在流动火车站车厢侧面的凹槽内,并使连接通道的外侧面与流动火车站车厢的外侧面平齐;当连接通道从完全收起位置开始释放并达到完全释放位置时,连接通道可围绕回转中心旋转90º达到与车厢侧面垂直的状态,此时连接通道的外端口可与主干线过往列车的上下客车厢连通,从而通过该连接通道实现上下车旅客的交换。流动火车站的人行连接通道还可设置为横向可伸缩的结构,伸缩方向垂直于流动火车站车厢纵向。当连接通道完全收起时,连接通道可缩进流动火车站的车厢内;当连接通道完全释放时,连接通道则可抵近主干线过往列车的上下客车厢的车门并与其连通,从而通过该连接通道实现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一步的,配套的轨道网络包括主轨道和副轨道,还可再包括城市轨道;主轨道、副轨道和城市轨道三者之间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连通轨道互联在一起;主轨道与铁路主干线相通,并作为铁路主干线的一部分可使来自各方向的主干线列车在此交汇;副轨道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主轨道间隔一定距离并排平行布置,并排平行布置的目的是帮助运行在副轨道上的流动火车站实现与运行在主轨道上的来自主干线的过往列车会合且在同步同速并行运动中对接,进而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及疏散;城市轨道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流动火车站将下车的乘客从副轨道输送到城市轨道网络的各站点,并与此同时,收集城市轨道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完成旅客的进站检票工作;其主要运行原理为:在铁路控制系统的统一调度下,流动火车站按照指令及时以一定的速度在既定的时间运行在副轨道上并与主干线上开来的及时到达主轨道的过往列车及时准确地在设定的会合点会合并行,通过相互协调使二者对应的上下客车厢的车门正对并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同步同速并行前进,同时在相互正对的上下客车门之间建立起可供旅客行走的人行连接通道,从而将二者之间的上下客车厢连通,进而通过该连接通道迅速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一步,连接通道被收起,主干线过往列车继续运行奔向下一站,而流动火车站则运载下车的旅客通过副轨道与城市轨道之间的连通轨道进入城市轨道网络,并将下车的乘客输送到城市轨道网络的各站点;与此同时,流动火车站收集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完成旅客的进站检票工作;之后,流动火车站再根据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通过城市轨道与副轨道之间的连通轨道准时进入副轨道,与及时到达主轨道的主干线过往列车进行对接,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反复;对于终到列车,该终到列车可不必与流动火车站对接而直接作为流动火车站使用,直接按照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通过连通轨道从主轨道上进入城市轨道网络完成下车旅客的疏散,并按照时间安排收集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准备返程;始发列车则可以在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下,通过连通轨道进入主轨道上开始旅程;副轨道可以作为一个或几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修建(如图5、图6所示,示例中的甲、乙、丙、丁为4个城市),从而使流动火车站既能通过副轨道完成与主干线过往列车之间的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还可以通过副轨道完成下车旅客的疏散及上车旅客的收集,从而代替并省去上述城市轨道以节约轨道投资;作为特例,对于仅有终到列车和始发列车而没有过往列车的车站,该轨道网络可以不必设置副轨道,终到列车和始发列车直接作为流动火车站使用,直接通过主轨道和城市轨道及二者之间的连通轨道完成旅客的上下车并疏散。进一步的,配套的轨道网络包括主轨道A、副轨道B、城市轨道C及三者之间的连通轨道,主轨道A包括主轨道ⅠA1、主轨道ⅡA2、主轨道ⅢA3、主轨道ⅣA4,副轨道B包括副轨道ⅠB1、副轨道ⅡB2、副轨道ⅢB3、副轨道ⅣB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动火车站及其配套轨道网络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列流动火车站,流动火车站为一可运行在配套轨道网络上的、具有类似固定式客运火车站功能的火车,与过往的列车及配套的轨道网络配合,可以代替目前固定式客运火车站,完成旅客的接送,并兼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在疏散下车的乘客到轨道网络各站点的同时,收集需要乘火车旅行的乘客,完成进站检票工作,进而按照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以一定的速度在既定的时间与来自主干线的过往列车及时准确地在设定的会合点会合并行,通过相互的协调使二者对应的上下客车厢的车门正对并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同步同速并行前进,同时在相互正对的上下客车门之间建立起可供旅客行走的人行连接通道,从而将二者之间的上下客车厢连通,进而通过该连接通道实现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一步,连接通道被收起,主干线的过往列车继续向前运行奔向下一站,而流动火车站则将下车的乘客输送到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的各站点,从而将旅客输送到城市的不同地方;与此同时,流动火车站收集轨道网络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完成旅客的进站检票工作;之后,流动火车站再根据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按照预定的时间、地点,与下一辆过往列车进行对接,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反复;对于终到列车,该终到列车可不必与流动火车站对接而直接作为流动火车站使用,直接按照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进入配套的轨道网络完成下车旅客的疏散并按照时间安排收集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准备返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动火车站及其配套轨道网络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列流动火车站,流动火车站为一可运行在配套轨道网络上的、具有类似固定式客运火车站功能的火车,与过往的列车及配套的轨道网络配合,可以代替目前固定式客运火车站,完成旅客的接送,并兼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在疏散下车的乘客到轨道网络各站点的同时,收集需要乘火车旅行的乘客,完成进站检票工作,进而按照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以一定的速度在既定的时间与来自主干线的过往列车及时准确地在设定的会合点会合并行,通过相互的协调使二者对应的上下客车厢的车门正对并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同步同速并行前进,同时在相互正对的上下客车门之间建立起可供旅客行走的人行连接通道,从而将二者之间的上下客车厢连通,进而通过该连接通道实现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一步,连接通道被收起,主干线的过往列车继续向前运行奔向下一站,而流动火车站则将下车的乘客输送到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的各站点,从而将旅客输送到城市的不同地方;与此同时,流动火车站收集轨道网络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完成旅客的进站检票工作;之后,流动火车站再根据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按照预定的时间、地点,与下一辆过往列车进行对接,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反复;对于终到列车,该终到列车可不必与流动火车站对接而直接作为流动火车站使用,直接按照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进入配套的轨道网络完成下车旅客的疏散并按照时间安排收集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准备返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火车站及其配套轨道网络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配套的轨道网络包括主轨道和副轨道,还可再包括城市轨道;主轨道、副轨道和城市轨道三者之间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连通轨道互联在一起;主轨道与铁路主干线相通,并作为铁路主干线的一部分可使来自各方向的主干线列车在此交汇;副轨道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主轨道间隔一定距离并排平行布置,并排平行布置的目的是帮助运行在副轨道上的流动火车站实现与运行在主轨道上的来自主干线的过往列车会合且在同步同速并行运动中对接,进而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及疏散;城市轨道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流动火车站将下车的乘客从副轨道输送到城市轨道网络的各站点,并与此同时,收集城市轨道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完成旅客的进站检票工作;其主要运行原理为:在铁路控制系统的统一调度下,流动火车站按照指令及时以一定的速度在既定的时间运行在副轨道上并与主干线上开来的及时到达主轨道的过往列车及时准确地在设定的会合点会合并行,通过相互协调使二者对应的上下客车厢的车门正对并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同步同速并行前进,同时在相互正对的上下客车门之间建立起可供旅客行走的人行连接通道,从而将二者之间的上下客车厢连通,进而通过该连接通道迅速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一步,连接通道被收起,主干线过往列车继续运行奔向下一站,而流动火车站则运载下车的旅客通过副轨道与城市轨道之间的连通轨道进入城市轨道网络,并将下车的乘客输送到城市轨道网络的各站点;与此同时,流动火车站收集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完成旅客的进站检票工作;之后,流动火车站再根据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通过城市轨道与副轨道之间的连通轨道准时进入副轨道,与及时到达主轨道的主干线过往列车进行对接,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反复;对于终到列车,该终到列车可不必与流动火车站对接而直接作为流动火车站使用,直接按照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通过连通轨道从主轨道上进入城市轨道网络完成下车旅客的疏散,并按照时间安排收集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准备返程;始发列车则可以在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下,通过连通轨道进入主轨道上开始旅程;副轨道也可以作为一个或几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修建,从而使流动火车站既能通过副轨道完成与主干线过往列车之间的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还可以通过副轨道完成下车旅客的疏散及上车旅客的收集,从而代替并省去上述城市轨道以节约轨道投资;作为特例,对于仅有终到列车和始发列车而没有过往列车的车站,该轨道网络可以不必设置副轨道,终到列车和始发列车直接作为流动火车站使用,直接通过主轨道和城市轨道及二者之间的连通轨道完成旅客的上下车并疏散。3.一种流动火车站,与火车及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配合,可以接送疏散旅客并与运行中的主干线过往列车对接从而实现旅客的上下车,其特征在于:该流动火车站为一可运行在轨道上的、具有类似固定式客运火车站功能的火车,并兼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可在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内移动;流动火车站与主干线列车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可以释放和收起的人行连接通道,当流动火车站与运行中的主干线过往列车对接时,可以释放连接通道从而将流动火车站与过往列车的上下客车厢连通;流动火车站可以按照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在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上,以一定的速度在既定的时间与来自主干线的过往列车及时准确地在设定的会合点会合并行,通过相互的协调使二者对应的上下客车厢的车门正对,并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同步同速并行前进,同时释放人行连接通道,从而将二者之间的相互正对的上下客车厢的车门连通,进而通过该连接通道实现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一步,收起连接通道,主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伟
申请(专利权)人:朱德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