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05794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6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包括:多个独立的冷媒回路,及包含对冷媒回路个别地进行控制的多个控制部的电气设备单元。电气设备单元具有收容控制部的多个收容室,在各收容室中设置着根据冷媒回路的运转状况来冷却控制部的至少一个电动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选择性地驱动与运转中的冷媒回路的控制部对应的电动风扇,能够提高省电效果,并且能够防止灰尘堆积于控制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有多个独立的冷媒回路的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搭载着多个独立的冷媒回路的热交换单元即所谓的冷却(chilling)单元,包括对多个冷媒回路个别地进行控制的多个控制部。各控制部例如具有如逆变器(inverter)电路、电源模块(power module)及电抗器(reactor)这样的发热量大的电气零件,所述电气零件收容于一个电箱中。进而,现有的冷却单元中在电箱设置着多个电动风扇。电动风扇为将发热的控制部强制冷却的要素,即便一个系统的冷媒回路停止运转,只要其他冷媒回路继续运转则所有的电动风扇仍连续地受到驱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781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现有的冷却单元,即便多个冷媒回路中的几个停止了运转,与不需要冷却的控制部对应的电动风扇也会继续受到驱动。因此,无法抑制电力的消耗量,在推进节能方面尚有改善的余地。此外,因与冷媒回路的运转状况无关而全部电动风扇继续受到驱动,所以电箱内会吸入过剰的空气。其结果,无法避免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在早期阶段滞留于电箱内、或附着于控制部,从而成为导致控制部的误运行或破损的一个因素。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如下的冷冻循环装置,即,能够选择性地驱动与运转中的冷媒回路的控制部对应的电动风扇,能够提高省电效果,并且能够防止灰尘堆积于控制部中。[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多个独立的冷媒回路;以及电气设备单元,包含对所述冷媒回路个别地进行控制的多个控制部,所述电气设备单元具有收容所述控制部的多个收容室,且在所述各收容室中设置着根据所述冷媒回路的运转状况来将所述控制部冷却的至少一个电动风扇。而且,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所述各收容室被划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并且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收容着构成所述控制部的电气零件,所述电动风扇构成为抽吸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空气。而且,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所述电气设备单元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具有与所述电动风扇的吸入侧相连的通风路,伴随发热的所述电气零件热连接的散热片露
出于所述通风路中。而且,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还包括形成着收容所述电气设备单元的机械室的框体,所述收容室具有在所述机械室开口的通气孔,所述框体具有与所述通风路的上游端连通的外气导入口。而且,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所述框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含:安置于设置面之上的下部结构体,配置于所述下部结构体的上方的上部结构体,以及将所述下部结构体与所述上部结构体之间连结的多个竖条,所述外气导入口形成于所述下部结构体。而且,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所述各冷媒回路包含设置于所述电气设备单元之上的空气热交换器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部包括:彼此隔开间隔而相向的一对空气热交换器、形成于所述空气热交换器之间的排气通路、以及将通过所述空气热交换器而引导至所述排气通路的空气向上排气的风扇。而且,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所述电动风扇配置于所述电气设备单元的上表面,并且朝向所述空气热交换器部的所述排气通路排气。而且,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在所述电气设备单元与所述空气热交换器部之间配置着排水盘(drain pan),在所述排水盘的缘部与所述框体之间形成着间隙,并且所述电动风扇配置于所述间隙的下方。据此,能够提供省电效果可提高,且能够防止灰尘堆积于控制部中的冷冻循环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空冷式热泵冷却单元(heat pump chilling unit)的立体图。图2是从左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空冷式热泵冷却单元中机械室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从右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空冷式热泵冷却单元中机械室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冷式热泵冷却单元的冷冻循环的回路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冷式热泵冷却单元中收容于机械室的第一冷冻循环单元、第二冷冻循环单元、水回路及电气设备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6是将实施方式的空冷式热泵冷却单元中机械室与排水盘的位置关系分解而表示的立体图。图7是将实施方式的空冷式热泵冷却单元中使用的空气热交换器部分解而表示的立体图。图8是从左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空冷式热泵冷却单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单元的立体图。图9是从右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空冷式热泵冷却单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单元的立体图。图10是将风扇壳体卸下的电气设备单元的平面图。图11是表示第一收容室内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电气设备单元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第一收容室及第二收容室内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电气设备单元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第一收容室及第二收容室内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电气设备单元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冷式热泵冷却单元中电气设备单元、排水盘及空气热交换器部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15是概略地表示配置于第一收容室的第一区域的多个电气零件的布局的侧视图。图16是概略地表示配置于第一收容室的第二区域的多个电气零件的布局的侧视图。图17是表示第一冷冻循环单元及第二冷冻循环单元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图18是实施方式的空冷式热泵冷却单元中使用的第一中继单元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空冷式热泵冷却单元2:框体3:第一冷冻循环单元4:第二冷冻循环单元5:水回路6:电气设备单元7:框架8:下部结构体8a、8b:长边8c、8d:短边9:上部结构体9a、9b:长边9c、9d:短边10:竖条12、115a、115b:侧板13a:第一端板13b:第二端板14、31、114:底板15:机械室20:压缩机21:四通阀21a:第一端口21b:第二端口21c:第三端口21d:第四端口22:空气热交换器部23a、23b:膨胀阀24:贮存器25:水热交换器25a:第一冷媒流路25b:第二冷媒流路25c:水流路26:气液分离器27:循环回路28:喷出配管29a、29b:空气热交换器30:风扇32a、32b:遮蔽板33:排气通路35:风扇座36:顶板37:排气口39:排水盘40:间隙41a、41b、43、44:配管42:集合配管46:旁路配管47:电磁阀50:水循环泵51a:第一水配管51b:第二水配管51c:第三水配管51d:第四水配管60:电箱61:控制箱62:底面板63a:左侧面板63b:右侧面板64:前面板65:背面板66a、66b:第一隔板68、69:收容室(第一收容室、第二收容室)68a、69a:第一区域68b、69b:第二区域70a、70b:第二隔板71:第一通风路72:导入孔73:通气通路74:外气导入口75、77:通气孔76:第二通风路80、81:控制部(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82a、82b:控制基板83:电源模块84:平滑电容器85:电抗器(reactor)86a、86b:滤波器基板87a、87b:风扇控制基板88:端子板89:电磁接触器90:散热片91:散热鳍片93:操作面板94:控制器100:风扇单元100a:风扇壳体101a、101b、101c、101d:电动风扇102a、102b:顶板103、106:风扇室104、107:立起部105、108:开口部110:第一中继单元111:第二中继单元112:电气零件箱113:支撑板117:中继基板118:电气零件120:第一电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独立的冷媒回路;以及电气设备单元,包含对所述冷媒回路个别地进行控制的多个控制部,所述电气设备单元具有收容所述控制部的多个收容室,且在所述各收容室中设置着根据所述冷媒回路的运转状况来将所述控制部冷却的至少一个电动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10 JP 2015-0809331.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独立的冷媒回路;以及电气设备单元,包含对所述冷媒回路个别地进行控制的多个控制部,所述电气设备单元具有收容所述控制部的多个收容室,且在所述各收容室中设置着根据所述冷媒回路的运转状况来将所述控制部冷却的至少一个电动风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收容室被划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并且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收容着构成所述控制部的电气零件,所述电动风扇构成为抽吸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空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设备单元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具有与所述电动风扇的吸入侧相连的通风路,伴随发热的所述电气零件热连接的散热片露出于所述通风路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着收容所述电气设备单元的机械室的框体,所述收容室具有在所述机械室开口的通气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山新悟渡邉裕昭木村太一松下馨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