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支路热管热泵复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03523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6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支路热管热泵复合系统,主要由三个蒸发循环支路、三个冷凝循环支路和电路控制系统构成;每一个所述蒸发循环支路都包括蒸发器、储液罐、蒸发器循环泵;每一个所述冷凝循环支路都包括一个热管冷凝循环支路和一个热泵冷凝循环支路;每一个所述热管冷凝循环支路包括冷凝器、冷凝器循环泵、电磁阀、储液罐和单向阀;每一个所述热泵冷凝循环支路包括冷凝器、单向阀、节流阀、储液罐和压缩机;可以根据环境和需求切换热管工作模式或热泵工作模式;这种多支路热管热泵复合系统不仅提高了输出功率,还将热泵热管热能运输技术进行了融合并解决了现有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热能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能运输
,涉及一种将多支路热管系统和多支路热泵系统相复合形成的进行热能运输的多支路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通讯机房及数据中心内设备密度大,发热量大,机房系统对环境的温、湿度及含尘浓度等都有一定要求,因此应设空调系统。为了保证相应的温、湿度条件,蒸汽压缩式机房专用空调得到了普遍应用。然而,一般一个蒸发器和一个冷凝器的蒸汽压缩式空调功率不大,无法满足大型机房制冷要求,因此需并联多个蒸发器和冷凝器来提高功率,而此时蒸发器循环泵和冷凝器循环泵易出现流量分配不均,产生制冷量不同的缺陷。对于发热量大的机房,即使在冬季寒冷地区也需要采用蒸汽压缩式专用空调制冷运行来承担散热负荷。然而,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来说,冬季及春秋过渡季节大部分时间的气温低于20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空调系统仍需启动高耗能的压缩机来控制环境温度,这种仍旧采用蒸气压缩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进行制冷的方案是不节能的,从而导致电能的无谓浪费,营运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为解决热管热泵系统功率小,以及热泵系统能耗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将多支路热管系统和多支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支路热管热泵复合系统,包括蒸发循环支路一、冷凝循环支路一和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发循环支路二、冷凝循环支路二、蒸发循环支路三和冷凝循环支路三;蒸发循环支路可以根据需要做成1‑2个或4‑M个,冷凝循环支路可以根据需要做成1‑2个或4‑N个,其中M与N之间无数量关系;所述蒸发循环支路一包括蒸发器一(21)、储液罐(3)、蒸发器循环泵一(81),蒸发循环支路二包括蒸发器二(22)、储液罐(3)、蒸发器循环泵二(82),蒸发循环支路三包括蒸发器三(23)、储液罐(3)、蒸发器循环泵三(83);每一个所述冷凝循环支路都包括一个热管冷凝循环支路和一个热泵冷凝循环支路;热管冷凝循环支路一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支路热管热泵复合系统,包括蒸发循环支路一、冷凝循环支路一和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发循环支路二、冷凝循环支路二、蒸发循环支路三和冷凝循环支路三;蒸发循环支路可以根据需要做成1-2个或4-M个,冷凝循环支路可以根据需要做成1-2个或4-N个,其中M与N之间无数量关系;所述蒸发循环支路一包括蒸发器一(21)、储液罐(3)、蒸发器循环泵一(81),蒸发循环支路二包括蒸发器二(22)、储液罐(3)、蒸发器循环泵二(82),蒸发循环支路三包括蒸发器三(23)、储液罐(3)、蒸发器循环泵三(83);每一个所述冷凝循环支路都包括一个热管冷凝循环支路和一个热泵冷凝循环支路;热管冷凝循环支路一包括冷凝器一(11)、冷凝器循环泵一(71)、电磁阀一(61)、储液罐(3)、单向阀一(91),热管冷凝循环支路二包括冷凝器二(12)、冷凝器循环泵二(72)、电磁阀二(62)、储液罐(3)、单向阀三(92),热管冷凝循环支路三包括冷凝器三(13)、冷凝器循环泵三(73)、电磁阀三(63)、储液罐(3)、单向阀五(93);热泵冷凝循环支路一包括冷凝器一(11)、单向阀二(101)、节流阀一(51)、储液罐(3)、压缩机一(41),热泵冷凝循环支路二包括冷凝器二(12)、单向阀四(102)、节流阀二(52)、储液罐(3)、压缩机二(42),热泵冷凝循环支路三包括冷凝器三(13)、单向阀六(103)、节流阀三(53)、储液罐(3)、压缩机三(43);所述蒸发器循环泵(81;82;83)分别连接于蒸发器(21;22;23)输入端和储液罐(3)之间,其所在支路的输入端位于储液罐(3)内液态制冷剂液面的下部,且相互独立;所述蒸发器(21;22;23)输出端分别和储液罐(3)相连,其所在支路的输出端都位于储液罐(3)内液态制冷剂液面的上部,且相互独立;所述单向阀(91;92;93)分别与压缩机(41;42;43)并联连接于冷凝器(11;12;13)输入端和储液罐(3)之间,其所在支路的输入端都位于储液罐(3)内液态制冷剂液面的上部,且相互独立;所述冷凝器循环泵(71;72;73)和电磁阀(61;62;63)串联支路分别与单向阀(101;102;103)和节流阀(51;52;53)串联支路并联,其输出端都连接于储液灌(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长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丰联奥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