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地的改良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滨海防护林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国家 《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提出要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努力建设以林草植被为主、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屏障。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国家沿海防护林屏障建设的重要地区。因此,充分利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丰富的滩涂地、荒地和盐碱地资源,配合构筑沿海防护林屏障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有效抵御台风、海浪侵袭,遏制“风迁盐土”危害,为滨海地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中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我国沿海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区,海啸、风暴潮频繁发生。近几年,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沿海防护林作为沿海城市森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防风固沙、抵御台风和海啸以及保护城市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优化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日益发达,人口逐渐密集,沿海部分地区呈现生态环境状况下降、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通过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改善沿海的生态状况、美化人居条件、优化沿海地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滨海防护林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A、在盐碱地的中心挖大坑,每亩挖一大坑,深度为3‑5m,面积为20‑30m2,用挖出的土将深坑四周的地面垫高越5‑10cm;B、在坑内中间部位挖直径为1m的集水井,深度以达到地下水为止,坑的其余部分从高到低依次垫上原土层、细砂层、砾石层;最终高度与四周齐平;C、田间埋设暗管:暗管直径12cm,暗管周壁180°一侧设置渗水孔;暗管间距5米,埋深1.2米,长度10‑15米,坡降比0.3‑0.7%,暗管端部通入坑中;D、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E、待雨季过后,将过磷酸钙抛洒在田中,再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海防护林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A、在盐碱地的中心挖大坑,每亩挖一大坑,深度为3-5m,面积为20-30m2,用挖出的土将深坑四周的地面垫高越5-10cm;B、在坑内中间部位挖直径为1m的集水井,深度以达到地下水为止,坑的其余部分从高到低依次垫上原土层、细砂层、砾石层;最终高度与四周齐平;C、田间埋设暗管:暗管直径12cm,暗管周壁180°一侧设置渗水孔;暗管间距5米,埋深1.2米,长度10-15米,坡降比0.3-0.7%,暗管端部通入坑中;D、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E、待雨季过后,将过磷酸钙抛洒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整好苗床,按畦带沟宽140-170cm、高20-30cm作畦,采用单行垄作栽培,垄间距90-110cm,株距40-60cm; F、在垄中间开种植坑,先在坑内放入微生物肥料,放入树苗后,原土回填;G、定期追加微生物肥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防护林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木的分布方式为:10-12棵树木为一组,每组包含大型落叶乔木1棵、小型乔木3棵、灌木6-8棵;所述的3棵小型乔木在东侧一字排列,间距为1-1.2m;西侧为大型乔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