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9835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5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包括智能控湿主机、真空泵、智能控湿主机的湿度传感器、储液瓶、抽吸导管、引流敷料层以及医用贴膜,抽吸导管的另一端与引流敷料层的三维互通结构连通,湿度传感器置入引流敷料层,通过贴翼贴在患者烧伤处边沿外侧皮肤表面后医用贴膜下方形成的引流材料吸液腔,湿度传感器感应到吸液腔中的湿度,将信号反馈到智能控湿主机中的芯片控湿系统,若检测到吸液腔中的湿度浓度超过预定值后,真空泵工作并提供抽吸动力,通过储液瓶、抽吸导管、引流敷料层以及吸盘将吸液腔中的液体吸走,使得吸液腔中的湿度维持在80~90%的稳定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研究领域中的一种微负压系统,特别是一种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
技术介绍
烧烫伤是人类日常生活、生产、战争等活动最常见的急性损伤之一。较严重烧烫伤传统治疗方法不仅病人极度痛苦,而且面临创面愈合延迟,愈后疤痕残留等问题,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如何根据病人烧烫伤创面的病理生理特点,改进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烧烫伤常用的临床等级分布如下:1)、Ⅰ度烧伤,又称红斑性烧伤,仅伤及表皮的一部分,但生发层健在,因而增殖再生能力活跃,常于3~5天内愈合,不留瘢痕。2)、浅Ⅱ度烧伤,指的是伤及整个表皮和部分乳头层。由于生发层部分受损,上皮的再生有赖于残存的生发层及皮肤附件,如汗腺及毛囊的上皮增殖。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经1~2周左右愈合,亦不留瘢痕。3)深Ⅱ度烧伤,指的是烧伤深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真皮及皮肤附件,愈合依赖于皮肤附件上皮,特别是毛囊突出部内的表皮祖细胞的增殖。如无感染,一般需3~4周自行愈合,常留有瘢痕。临床变异较多,浅的接近浅Ⅱ度,深的则临界Ⅲ度。4)Ⅲ度烧伤,又称焦痂性烧伤。一般指全程皮肤的烧伤,表皮、真皮及皮肤附件全部毁损,创面修复依赖于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5)Ⅳ度烧伤,指的是烧伤深及肌肉、骨骼甚至内脏器官,创面修复依赖于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严重者需截肢。因为烧烫伤致病因子的损伤特点,人体烧烫伤损伤程度往往是混合型分布的。烧烫伤局部创面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如下:烧烫伤局部组织的损伤分三层:凝固坏死带、淤滞带、充血带。其中瘀滞带代表部分组织损伤,属“间生态”状态,充血带和淤滞带组织的主要改变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扩张;血流缓慢和容易发生微血管栓塞;使局部组织缺氧并造成对全身的影响。小面积烧伤明显的水肿仅限于烧伤部位,全身反应不明显;较严重的烧伤,水肿可出现在烧伤邻近部位的组织中;极严重的烧伤,水肿可见于全身包括内脏组织等。是否会出现全身障碍取决于烧伤的面积大小,临床上Ⅰ度烧伤一般无需治疗,Ⅱ度以上烧烫伤成人烧伤面积达15%以上时即可发生全身功能障碍的标志。即:①渗出休克阶段;②液化中毒阶段;③伤口修复愈合阶段;④功能康复阶段。目前临床上烧烫伤局部创面处置仍然以手术、换药等治疗方法为主。根据伤员情况不同,医生也会使用医用材料或药物,例如:人皮、猪皮生物材料;高端吸液敷料;环氨嘧啶银等烧烫膏剂、粉剂等。烧烫伤创面局部手术、换药等处置,不仅伤员极度痛苦,而且损伤大。目前各种医用材料或药物因为用途单一,均存在不同的问题。如何让烧烫伤创面局部处置少换药、少手术,甚至部分病例无需手术即可创面愈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即符合外科微创化的发展方向,也已具有现实可能性。在烧烫伤创面的急性渗出阶段,临床创面局部处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渗液多,渗液管理、血液循环障碍、创面水肿等问题。临床上不仅要处理好以上问题,而且要尽可能挽 “间生态”损伤组织和细胞。人皮、猪皮生物材料、高端吸水敷料等覆盖创面不仅面临创面积液导致感染等问题;而且每天换药,医生工作量巨大,病人极端疼痛。检索文献报道,亦无换药处置方法:人皮、猪皮生物材料;高端吸水敷料等挽救“间生态”受损组织等直接作用。在烧烫伤创面的坏死组织液化和修复愈合阶段,坏死组织层不仅形成站位,导致残留真皮和皮肤附件新生上皮和皮岛的无法生长,而且坏死组织溶化毒素吸收有可能导致伤员全身中毒。临床上传统采用削痂和切痂手术,解除坏死组织站位。但因为坏死组织层和正常组织界线不清,手术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正常组织损伤。传统的生物材料和烧烫伤药物等均无法解决以上问题。另外,烧烫伤创面局部修复的过程就是残留的真皮或皮肤附件首先局部形成“新生上皮细胞”和“皮岛”。但“新生上皮细胞”和“皮岛”细胞之间的链接是逐渐形成的,开始时细胞之间链接松散,易于脱落。目前临床各种治疗方法均存在真皮层逐渐生发的新生上皮细胞和“皮岛”与渗液残留部分、坏死组织界限不清的现象。传统临床治疗需反复多次换药、清创。清创或换药因为医生操作用力,即使是用棉球擦拭等轻微动作,也有可能造成新生细胞一定程度的损伤,甚至被清除脱落的状况,导致创面延迟愈合等。如何改进临床治疗方法,解决以上各种问题,新技术和产品能够做到在烧烫伤创面的急性渗出阶段尽可能抢救“间生态受损组织和细胞”。烧烫伤创面的修复愈合阶段,找到 “溶痂”、“清除坏死组织站位”、“避免坏死组织溶化毒素被吸收”与无损伤保留新生上皮细胞和新生“皮岛”的平衡。减少手术,减少换药,开辟新的烧烫伤创面微创治疗方案和方法,及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包括智能控湿主机、真空泵、能将患者烧伤处湿度反馈到智能控湿主机的湿度传感器、储液瓶、一端与储液瓶内部连通的抽吸导管、用于贴附在患者烧伤处的引流敷料层以及位于引流敷料层上表面的医用贴膜,所述抽吸导管的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与引流敷料层的三维互通结构连通,所述湿度传感器直接或者间接置入引流敷料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医用贴膜四周往外延伸出引流敷料的范围后形成能贴在患者烧伤处边沿外侧皮肤表面的贴翼。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抽吸导管通过至少一个引流吸盘与引流敷料层的三维互通结构连通,所述引流吸盘包括部分嵌在引流敷料层内部的吸盘体、位于吸盘体上的连接管以及贯通吸盘体和连接管内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引流敷料层内部的三维互通结构连通,第一流道的另一端通过抽吸导管与储液瓶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吸盘体中嵌在引流敷料层的一侧端面,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蓝牙无线装置或者电导线与智能控湿主机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湿度传感器的电导线一端穿入抽吸导管贵阳沿着抽吸导管向智能控湿主机延伸,在抽吸导管的中上部穿出抽吸导管后与智能控制主机上的电导线通过接头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湿度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安装盘置入引流敷料层,湿度传感器位于传感器安装盘的下端面,传感器安装盘的上端面布置有便于湿度传感器连通智能控湿主机的蓝牙发射器或者电导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湿度传感器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和负极之间形成湿度感应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加液管,所述加液管的一端通过插入医用贴膜与引流敷料层的三维互通结构连通,加液管的另一端与注射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吸盘的数量为2~5个,所有所述引流吸盘均匀分布在引流敷料层,所有所述引流吸盘通过连接导管、多通管以及抽吸导管与储液瓶连通,所述电导线并联在一根主电导线上后与智能控湿主机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盘体的端面上布置有连通第一流道的多个斜通道,所述斜通道沿同一个圆周分布,斜通道上布置有多个阶梯槽,所述阶梯槽部分或者全部覆盖斜通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贴翼贴在患者烧伤处边沿外侧皮肤表面后医用贴膜下方形成的引流材料吸液腔,湿度传感器感应到吸液腔中的湿度,将信号反馈到智能控湿主机中的芯片控湿系统,若检测到吸液腔中的湿度浓度超过预定值后,真空泵工作并提供抽吸动力,通过储液瓶、抽吸导管、引流敷料层以及吸盘将吸液腔中的液体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

【技术保护点】
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控湿主机、真空泵、能将患者烧伤处湿度反馈到智能控湿主机的湿度传感器、储液瓶、一端与储液瓶内部连通的抽吸导管、用于贴附在患者烧伤处的引流敷料层以及位于引流敷料层上表面的医用贴膜,所述抽吸导管的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与引流敷料层的三维互通结构连通,所述湿度传感器直接或者间接置入引流敷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控湿主机、真空泵、能将患者烧伤处湿度反馈到智能控湿主机的湿度传感器、储液瓶、一端与储液瓶内部连通的抽吸导管、用于贴附在患者烧伤处的引流敷料层以及位于引流敷料层上表面的医用贴膜,所述抽吸导管的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与引流敷料层的三维互通结构连通,所述湿度传感器直接或者间接置入引流敷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贴膜四周往外延伸出引流敷料的范围后形成能贴在患者烧伤处边沿外侧皮肤表面的贴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导管通过至少一个引流吸盘与引流敷料层的三维互通结构连通,所述引流吸盘包括部分嵌在引流敷料层内部的吸盘体、位于吸盘体上的连接管以及贯通吸盘体和连接管内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引流敷料层内部的三维互通结构连通,第一流道的另一端通过抽吸导管与储液瓶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吸盘体中嵌在引流敷料层的一侧端面,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蓝牙无线装置或者电导线与智能控湿主机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的电导线一端穿入抽吸导管后沿着抽吸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新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捷威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