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装置,包括定型模板体系、移动支撑体系,所述定型模板体系包括按照隧洞侧墙设计外形形成定型模板的面板、用以支撑固定面板的钢拱架以及连接件,所述移动支撑体系包括支撑体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的行走装置,所述支撑体系上部结构设置有翻转模板臂架,所述翻转模板臂架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调节螺杆,通过调整调节螺杆控制定型模板体系和移动支撑体系之间的位置,实现面板就位、固定、脱模及转移。移动支撑体系与定型模板体系通过调节螺杆连接,共同承担模板定位、固定、拆模、转移。该施工方法适用于隧洞衬砌断面较小,洞身衬砌按照底板、边墙及顶拱的顺序施工,可以实现废旧材料的利用、节约材料,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引水系统施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引水系统施工领域,引水隧洞开挖后一般情况下都需要进行混凝土衬砌,尤其是对于开挖断面不大的隧洞衬砌,多数采用先底板、后边墙,最后衬砌顶拱的施工方法,边墙衬砌采用散装模板,满堂脚手架进行支撑,然后泵送混凝土浇筑边墙。这种边墙立模技术,模板安装、拆除劳动强度大、周期长,功效低、耗材量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混凝土衬砌钢模台车边墙模板定位装置》技术专利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该装置适用于衬砌断面较小,一般不大于20m2;其次,该装置模板定位结构简单,不需要液压装置,仅依靠调节螺杆能够完成模板定位;其三,该装置可以利用现场使用的翻转模板的臂架、标准钢模板、钢管脚手架及钢筋进行拼装或制作,不需要专门定制;其四,该装置可以实现废旧利用、就地取材、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定型模板体系、移动支撑体系,应用于小断面隧洞边墙混凝土衬砌立模施工方面,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装置,包括定型模板体系、移动支撑体系,
所述定型模板体系包括按照隧洞侧墙设计外形形成定型模板的面板、用以支撑固定面板的钢拱架以及连接件,所述移动支撑体系包括支撑体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的行走装置,所述支撑体系上部结构设置有翻转模板臂架,所述翻转模板臂架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调节螺杆,通过调整调节螺杆控制定型模板体系和移动支撑体系之间的位置,实现面板就位、固定、脱模及转移。所述面板按照隧洞侧墙设计外形,用标准钢模板通过扣件连接,从而形成定型模板。所述钢拱架包括通过焊接连接的角钢、钢管、圆钢,所述钢拱架与面板的背面焊接连接,共同承担边墙混凝土浇筑的荷载作用,所述钢拱架之间采用连接钢管焊接连接。所述钢管焊接在面板的背面,通过圆钢焊接固定在角钢上,所述角钢上焊有连接件中的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与调节螺杆栓接。所述翻转模板臂架包括采用焊接连接的工字钢、角钢、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调节螺杆相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与连接板之间采用销栓连接。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车轮、夹板、垫板及支撑立柱,所述夹板、垫板及支撑立柱之间焊接连接,所述行走车轮与夹板之间采用栓销连接,所述垫板位于夹板及支撑立柱之间,所述支撑立柱与支撑体系上部结构相连接。所述支撑体系上部结构还包括钢管立柱、剪力钢筋、连接角钢,所述翻转模板臂架上下之间采用钢管立柱进行连接,并设置有交叉的剪力钢筋,所述翻转模板臂架前后之间采用连接角钢进行连接。所述翻转模板臂架包括臂架槽钢、臂架角钢、臂架连接板,所述臂架角钢用于焊接并固定连接臂架槽钢、臂架连接板,所述臂架槽钢、臂架连接板与调节螺杆相连接。所述翻转模板臂架为三层,通过连接件分别连接到面板的上、中、下三个位置。所述移动支撑体系位于两个定型模板体系之间。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施工装置,可以充分利用现场材料、实现废旧利用;简化了模板安装拆除的工作量,移动方便,大大缩短了隧洞边墙衬砌混凝土浇筑循环时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专利技术专利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该装置的结构立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定型模板体系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移动支撑体系结构正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示意图;图6是图4中C-C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移动支撑体系中翻转模板臂架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移动支撑体系中行走装置示意图;其中1-定型模板体系;2-移动支撑体系;3-标准钢模板;4-钢管;5-圆钢;6-角钢;7-调节螺杆;8-连接钢板;9-剪力钢筋;10-臂架槽钢;11-臂架角钢;12-臂架连接板;13-支撑立柱;14-垫板;15-夹板;16-行走车轮;17-钢管立柱;18-连接角钢;20-翻转模板臂架;21-行走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施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定型模板体系1、移动支撑体系2,所述移动支撑体系2位于两个定型模板体系1之间,所述定型模板体系1外侧是立模仓位,移动支撑体系2下面是已浇底板混凝土。通过调节螺杆7与定型模板体系1和移动支撑体系2栓接,控制定型模板体系1的精确定位、固定及拆除。如图2、图3所示,所述定型模板体系1包括按照隧洞侧墙设计外形形
成定型模板的面板、用以支撑固定面板的钢拱架以及连接件,各组件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所述面板按照隧洞侧墙设计外形,用标准钢模板3通过扣件连接成整体面板,从而形成定型模板。所述钢管4焊接在面板的背面,通过圆钢5焊接固定在角钢6上。按照隧洞侧墙设计外形,用标准钢模板3通过扣件连接,形成定型模板体系1的面板。由角钢6、钢管4及圆钢5通过焊接连接,形成定型模板体系1的钢拱架,用以支撑固定面板;钢拱架之间采用钢管4焊接连接,钢拱架与面板背面焊接连接,共同承担边墙混凝土浇筑的荷载作用。在钢拱架的角钢6上焊有连接钢板8,与调节螺杆7栓接。所述移动支撑体系2包括支撑体系上部结构、行走装置21,两者之间焊接连接。如图4-6所示,所述支撑体系上部结构包括翻转模板臂架20、钢管立柱17、剪力钢筋9、连接角钢18,各组件之间焊接连接。所述翻转模板臂架上下之间采用钢管立柱17进行连接,并设置有交叉设置的剪力钢筋9,所述翻转模板臂架前后之间采用连接角钢18进行连接。所述移动支撑体系的翻转模板臂架由臂架槽钢10、臂架角钢11、臂架连接板12组成,组件之间采用焊接连接,调节螺杆7与连接板12之间采用销栓连接。所述翻转模板臂架为三层,通过调节螺杆7分别连接到面板的上、中、下三个位置。如图7-8所示,所述移动支撑体系的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车轮16、夹板15、垫板14及支撑立柱13,夹板15、垫板14及支撑立柱13之间焊接连接,行走车轮16与夹板15之间采用栓销连接。所述垫板14位于夹板15及支撑立柱13之间,所述支撑立柱13与支撑体系上部结构相连接。所述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施工装置应用于隧洞衬砌断面较小,洞身衬砌按照底板、边墙、顶拱依次顺序施工时使用。该装置一般设计长度为3m,还可以根据隧洞衬砌设计要求,拼接成3~15m。当隧洞底板混凝土浇
筑完成、满足施工荷载强度要求后,该装置依靠自身的行走能力,通过动力设备(或人力)牵引,整体移动到边墙衬砌部位,进行模板安装施工。使用时,所述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施工装置在隧洞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该装置依靠自身的行走装置整体移动至隧洞边墙衬砌部位,通过调节螺杆调整该装置的相对位置,实现模板安装的精确定位、模板拆除,然后转移至下一个浇筑仓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型模板体系、移动支撑体系,所述定型模板体系包括按照隧洞侧墙设计外形形成定型模板的面板、用以支撑固定面板的钢拱架以及连接件,所述移动支撑体系包括支撑体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的行走装置,所述支撑体系上部结构设置有翻转模板臂架,所述翻转模板臂架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调节螺杆,通过调整调节螺杆控制定型模板体系和移动支撑体系之间的位置,实现面板就位、固定、脱模及转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型模板体系、移动支撑体系,所述定型模板体系包括按照隧洞侧墙设计外形形成定型模板的面板、用以支撑固定面板的钢拱架以及连接件,所述移动支撑体系包括支撑体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的行走装置,所述支撑体系上部结构设置有翻转模板臂架,所述翻转模板臂架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调节螺杆,通过调整调节螺杆控制定型模板体系和移动支撑体系之间的位置,实现面板就位、固定、脱模及转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按照隧洞侧墙设计外形,用标准钢模板通过扣件连接,从而形成定型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拱架包括通过焊接连接的角钢、钢管、圆钢,所述钢拱架与面板的背面焊接连接,共同承担边墙混凝土浇筑的荷载作用,所述钢拱架之间采用连接钢管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焊接在面板的背面,通过圆钢焊接固定在角钢上,所述角钢上焊有连接件中的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与调节螺杆栓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断面隧洞边墙衬砌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模板臂架包括采用焊接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彬,王建国,孙金定,吴平,田宜龙,武福群,胡文,张斌,许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