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新型纺纱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绿色环保的功能性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许多新型的多组分纤维混纺纱不断被开发,这种混纺纱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纤维特性,实现优势互补。诸如竹纤维、亚麻纤维等具有天然抗菌性、绿色健康环保的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竹纤维是利用竹材及竹制品下脚料开发的生态纺织纤维,具有天然抗菌能力,其制品24h的抗菌率达到71%。并且竹纤维织物具有高吸湿性、快干性、高透气性、良好的悬垂性,手感柔软滑腻、穿着凉爽舒适,顺应人们追求健康舒适的潮流。亚麻纤维被誉为“会呼吸的纤维”和“天然空调”,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吸湿性、清爽性和导湿性。亚麻纤维能发出淡淡的隐香,因为它独特的纤维架构,能够抑制细菌生产和繁殖,亚麻独特的抑菌性使其备受欢迎。亚麻含有半纤维素,使紫外线被纤维素吸收,不易直接照到人体,又起到防磁、抗辐射和保护皮肤的作用。另外,亚麻纤维还能消除静电。粘胶纤维吸湿性好、穿着舒适,与亚麻纤维混纺可以降低亚麻纤维粗硬的手感,提高亚麻纤维的可纺性。针对此,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通过将竹纤维、粘胶纤维和亚麻纤维制成成纱质量良好的抗菌混纺纱线,使得纱线及其制成的织物吸湿透气性好、抗菌除臭、凉爽舒适、柔软悬垂,且具有防紫外线的功能,该产品附加值高,成纱结构得到优化,纱线质量更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给出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通过将竹纤维、亚麻纤维和粘胶纤维互补优化,以融合竹纤维的抗菌除臭、吸湿透气、柔软悬垂、凉爽舒适的特点,以及亚麻纤维抑菌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亚麻纤维进行预处理,提高可纺性;第二步,将竹纤维经第一开清棉工序、第一梳棉工序、第一头道并条工序、第一二道并条工序、第一粗纱工序制成竹纤维粗纱;第三步,将制得的30%的竹纤维粗纱经第一细纱工序制成竹纤维细纱;第四步,将粘胶与亚麻纤维按照重量比为1:1经第二开清棉工序、第二梳棉工序、第一精梳工序制得第一混纺精梳条;所述粘胶与亚麻纤维和第二步中竹纤维的重量比为3:3:4;第五步,在并条机棉条输入高架的前下方增加细纱存放架、导纱器、分纱器,将制得的35%的竹纤维细纱放置在细纱存放架上经导纱器和分纱器与第一混纺精梳条共同喂入并条机,经两道并条工序制成第一混纺熟条;第六步,在粗纱机前锭翼的上方,增加细纱吊架和导纱器,在粗纱机后增加一排粗纱吊锭,将制得的35%的竹纤维细纱放置在细纱吊架上经粗纱机前罗拉喂入,制得的70%的竹纤维粗纱放置在粗纱吊锭上经粗纱机后罗拉与第一混纺熟条共同喂入,经第二粗纱工序制得第一混纺粗纱;第七步,将第一混纺粗纱和制得30%的竹纤维细纱共同经细纱机后罗拉喂入,经第二细纱工序制得抗菌混纺纱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亚麻纤维进行预处理,提高可纺性;第二步,将竹纤维经第一开清棉工序、第一梳棉工序、第一头道并条工序、第一二道并条工序、第一粗纱工序制成竹纤维粗纱;第三步,将制得的30%的竹纤维粗纱经第一细纱工序制成竹纤维细纱;第四步,将粘胶与亚麻纤维按照重量比为1:1经第二开清棉工序、第二梳棉工序、第一精梳工序制得第一混纺精梳条;所述粘胶与亚麻纤维和第二步中竹纤维的重量比为3:3:4;第五步,在并条机棉条输入高架的前下方增加细纱存放架、导纱器、分纱器,将制得的35%的竹纤维细纱放置在细纱存放架上经导纱器和分纱器与第一混纺精梳条共同喂入并条机,经两道并条工序制成第一混纺熟条;第六步,在粗纱机前锭翼的上方,增加细纱吊架和导纱器,在粗纱机后增加一排粗纱吊锭,将制得的35%的竹纤维细纱放置在细纱吊架上经粗纱机前罗拉喂入,制得的70%的竹纤维粗纱放置在粗纱吊锭上经粗纱机后罗拉与第一混纺熟条共同喂入,经第二粗纱工序制得第一混纺粗纱;第七步,将第一混纺粗纱和制得30%的竹纤维细纱共同经细纱机后罗拉喂入,经第二细纱工序制得抗菌混纺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采用机械作用充分分离并均匀混合亚麻纤维原料,使大部分纤维分离得更细、减少脱胶后纤维之间的色差,混合后,按亚麻质量给麻层均匀喷涂2%-3.5%的乳化液和2%-5%的软化剂,堆仓养生24h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步中,所述第一开清棉工序中,采用“少打少落、多松快喂、低速短流程”的工艺原则,打手转速为900-1000r/min,梳针打手转速为400-450r/min,凝棉器风扇速度为900-1000r/min,棉卷罗拉速度为9-11r/min,棉卷定重为380-400g/m,棉卷长度为30-34m;所述第一梳棉工序中,采用“细致梳理、小张力牵伸、慢速度、迅速成条”的工艺原则,锡林速度为300-330r/min,刺辊速度为700-760r/min,盖板速度为76-85mm/min,道夫速度为22-25r/min,锡林-盖板隔距为0.30mm、0.28mm、0.25mm、0.25mm、0.30mm,锡林-道夫隔距为0.12-0.14mm,锡林-刺辊隔距为0.16-0.20mm,生条定量为18-24g/5m;采用二道并条工序制得竹纤维熟条,采用“重加压、大隔距、低车速、防缠防堵”的工艺原则,所述二道并条工序包括第一头道并条工序、第一二道并条工序,第一头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60-170m/min,8根生条并合,罗拉隔距为12mm、18mm,总牵伸倍数7.58-10.11倍,后区牵伸倍数1.70倍,头道并条定量19g/5m,喇叭口直径3.2mm,第一二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50-160m/min,8根头道并条并合,罗拉隔距为10mm、8mm、15mm,总牵伸倍数为8.44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4倍,竹纤维熟条定量为18.0g/5m,喇叭口直径为3.0mm;所述第一粗纱工序中,采用“大隔距、小张力、重加压、大捻系数”的工艺原则,定量为3.5-4.5g/10m,前罗拉转速为
\t145-155r/min,锭翼转速为700-750r/min,前中后罗拉隔距为28mm、40mm,后区牵伸倍数为1.21倍,总牵伸倍数为8-10.28倍,钳口为8.5mm,捻度为4.5捻/1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第三步中,所述第一细纱工序中,采用“大后区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小钳口”的工艺原则,采用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金,苏旭中,谢春萍,徐伯俊,贺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