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93365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结合当前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过程中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的影响,综合考虑用户侧人身安全、消弧线圈补偿容量等多种因素对负荷转供的影响,优选在同类型接地系统中进行负荷转供,当不能在同类型接地系统间进行转供时,提供了次优和再次的负荷转供方案,为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有利于城市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该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操作人员掌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配电网运行与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
技术介绍
负荷转供是指配电网发生故障并进行隔离之后,通过开关的操作以及部分不重要负荷的切除,在满足安全约束的条件下,快速优先恢复故障下游重要负荷供电的同时,也尽可能恢复其他负荷的供电。负荷转供因其可以明显降低故障带来的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成为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核心功能之一。当设备检修或故障,需要进行负荷转供并尽快恢复送电时,现有的负荷转供策略不考虑接地方式的影响,当需要进行负荷转供时,将转供策略归结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以负荷切除量最少、开关动作最少以及网损最小等为目标,以网络拓扑、节点电压以及设备容量等为约束条件,以启发式、随机优化、专家系统等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的负荷转供策略。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张,我国城市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存在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小电阻接地三种接地方式并存的情况,城市配电网成为混合接地系统,对于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以及小电阻接地并存的混合接地系统,当需要进行负荷转供时,不可避免的可能出现需要不同类型的接地系统进行负荷转供的情况出现,此时若仍然采用上述不考虑配电系统接地方式影响的方法,不考虑用户侧人身安全、消弧线圈补偿容量等多种因素对负荷转供的影响,将不利于城市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过程中优
化转供系统的选择及转供决策的建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解决当前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过程中,因不考虑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的影响,忽略用户侧人身安全、消弧线圈补偿容量等多种因素对负荷转供的影响,从而对城市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产生的不利的问题。一种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获得供电区域内各变电站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信息;B、在供电区域内抽取部分线路测量其电容电流数值,建立馈线电容电流库,估算供电区域内未抽取部分线路电容电流数值;C、排查消弧线圈补偿容量,获得各消弧线圈最大补偿容量、剩余补偿容量和调节方式;D、配电网需要进行负荷转供时,选择接地方式匹配度高的系统进行负荷转供。特别地,所述步骤B中采用下列公式对供电区域内未抽取部分线路电容电流数值进行估算,IC=KUl×10-3,其中,IC为估算的电容电流,U为线路额定电压,l为线路长度,K为系数,对于没有架空地线的架空线K=2.7,对于有架空地线的架空线K=3.3,对于电缆线路K=(95+1.44S/2200+0.23S)×103,其中S为电缆截面积。特别地,所述步骤D中,当不接地系统检修或故障时,对于负荷转供系统的选择优选不接地系统、次选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再选采用小电阻接地的系统。特别地,所述步骤D中,当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检修或故障时,对于负荷转供系统的选择优选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次选不接地系统、再选采
用小电阻接地的系统。特别地,所述步骤D中,当采用小电阻接地的系统检修或故障时,对于负荷转供系统的选择优选采用小电阻接地的系统、次选不接地系统、再选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特别地,所述采用不接地系统进行负荷转供时,建立不接地决策;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进行负荷转供时,建立消弧线圈决策;采用小电阻接地的系统进行负荷转供时,建立小电阻决策。特别地,所述建立不接地决策包括下列步骤:E11、负荷信息统计;E12、将网络拓扑、潮流方程、节点电压以及设备容量作为约束条件,搜索可供转路径,确定负荷转供备选方案;E13、统计各负荷转供备选方案开关动作次数、负荷切除量、网损信息,进行安全经济性评估;E14、获得最优负荷转供方案。特别地,所述建立消弧线圈决策包括下列步骤:E21、负荷信息统计;E22、将网络拓扑、潮流方程、节点电压以及设备容量作为约束条件,搜索可供转路径,确定负荷转供备选方案;E23、统计各负荷转供备选方案开关动作次数、负荷切除量、网损信息,进行安全经济性评估;E24、判断消弧线圈是否满足补偿要求,若是,则执行步骤E25,若否则执行步骤E27;E25、判断消弧线圈是否为自动调节方式,若是则执行步骤E28,若否则执
行步骤E26;E26、对消弧线圈进行调节;E27、退出消弧线圈决策;E28、获得最优负荷转供方案。特别地,所述建立小电阻决策包括下列步骤:E31、负荷信息统计;E32、将网络拓扑、潮流方程、节点电压以及设备容量作为约束条件,搜索可供转路径,确定负荷转供备选方案;E33、统计各负荷转供备选方案开关动作次数、负荷切除量、网损信息,进行安全经济性评估;E34、判断所需负荷转供要求是否满足小电阻接地要求,若是,则执行步骤E36,若否则执行步骤E35;E35、退出小电阻决策;E36、获得最优负荷转供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结合当前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过程中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的影响,综合考虑用户侧人身安全、消弧线圈补偿容量等多种因素对负荷转供的影响,为负荷转供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有利于城市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流程
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建立不接地决策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建立消弧线圈决策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建立小电阻决策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01、获得供电区域内各变电站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信息。当前,我国城市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存在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小电阻接地三种接地方式并存的情况,当需要进行负荷转供时,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排查等方式获得供电区域内各变电站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信息。S102、在供电区域内抽取部分线路测量其电容电流数值,建立馈线电容电流库,估算供电区域内未抽取部分线路电容电流数值。对供电区域内各条线路电容电流进行实测,建立馈线电容电流库,对未实测的线路电容电流按照下式进行估算:IC=KUl×10-3(A)其中,IC为估算的电容电流,U为线路额定电压,l为线路长度,K为系数,对于没有架空地线的架空线K=2.7,对于有架空地线的架空线K=3.3,对于电缆
线路K=(95+1.44S/2200+0.23S)×103,其中S为电缆截面积。S103、排查消弧线圈补偿容量,获得各消弧线圈最大补偿容量、剩余补偿容量和调节方式。工作人员对地方配网管辖范围内的消弧线圈补充容量进行排查,明确每个消弧线圈的最大补偿容量、剩余补偿容量及其调节方式。S104、配电网需要进行负荷转供时,选择接地方式匹配度高的系统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获得供电区域内各变电站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信息;B、在供电区域内抽取部分线路测量其电容电流数值,建立馈线电容电流库,估算供电区域内未抽取部分线路电容电流数值;C、排查消弧线圈补偿容量,获得各消弧线圈最大补偿容量、剩余补偿容量和调节方式;D、配电网需要进行负荷转供时,选择接地方式匹配度高的系统进行负荷转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获得供电区域内各变电站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信息;B、在供电区域内抽取部分线路测量其电容电流数值,建立馈线电容电流库,估算供电区域内未抽取部分线路电容电流数值;C、排查消弧线圈补偿容量,获得各消弧线圈最大补偿容量、剩余补偿容量和调节方式;D、配电网需要进行负荷转供时,选择接地方式匹配度高的系统进行负荷转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采用下列公式对供电区域内未抽取部分线路电容电流数值进行估算,IC=KUl×10-3,其中,IC为估算的电容电流,U为线路额定电压,l为线路长度,K为系数,对于没有架空地线的架空线K=2.7,对于有架空地线的架空线K=3.3,对于电缆线路K=(95+1.44S/2200+0.23S)×103,其中S为电缆截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当不接地系统检修或故障时,对于负荷转供系统的选择优选不接地系统、次选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再选采用小电阻接地的系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当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检修或故障时,对于负荷转供系统的选择优选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次选不接地系统、再选采用小电阻接地的系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其特征
\t在于,所述步骤D中,当采用小电阻接地的系统检修或故障时,对于负荷转供系统的选择优选采用小电阻接地的系统、次选不接地系统、再选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6.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所述的城市配电网混合接地系统负荷转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滕予非丁理杰魏巍张华史华勃周波李甘唐伟唐明甄威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