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889383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0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电流变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流变液的分散相是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采用两步法,先采用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备纤维状的聚苯胺;然后在反应溶液中加入吡咯单体,使其发生原位包覆反应,在聚苯胺纤维表面进行包覆,形成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复合材料。该材料与甲基硅油所配成的电流变液具有一些优异的特性,包括极强的电流变效应、很好的抗沉淀稳定性、电流密度低、化学稳定性好。附图中显示了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其剪切应力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聚型纳米纤维电流变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流变液(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简称ERF)是一种重要的智能材料,它通常是由高介电常数、低电导率的固体颗粒分散于低介电常数的绝缘油中而形成的悬浮体系。它具有受控变化的品质,其屈服应力、弹性模量随外加电场的变化而变化。电流变液在在减振、机械传动、自控、机电一体化、微驱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颗粒的沉降,屈服应力不高,颗粒对器件的磨损,温度效应太差导致工作温区狭窄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电流变颗粒是一种可极化颗粒,按照介电极化模型,具有高介电常数的固体颗粒在加上电场后产生强烈的极化,发生迁移,形成纤维状链,进而排列成柱状链,因而在剪切作用下具有抗剪的性能,类似于固体的性质。颗粒的形状会对电流变的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微米颗粒电流变液的最大的应用阻碍来自于其较差的抗沉降性能;而纳米颗粒电流变液由于其较高的力学值和良好的抗沉降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在微米结构上修饰的纳米结构能够得到一种微米/纳米包覆结构材料,可以同时兼有微米和纳米颗粒的双重优点,配制的电流变液的力学及剪切性能也比微米颗粒电流变液有了较大提高。而纳米化不仅可以降低材料的密度,提高电流变液的抗沉降性,而且纳米结构可以增加材料的表面和界面面积,大幅改善介电性能,从而根本上提高电流变效应。导电高分子是指本身或经过掺杂以后具有导电能力的一类聚合物。20世纪60年代,波尔等首先合成了半导体聚合物,但实际引起人们的注意,把有机聚合物作为导电材料的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基于导电高分子结合了有机导体的优势,既有优良的物化性质,又有潜在的应用。聚苯胺是在引发剂的作用下由两个苯胺单体形成的重复结构单元形式,其导电性可以通过质子化和电荷掺杂转移控制。此外,两种氧化态的质子化和去质子化的平衡,取决于pH值。然而,导电性聚苯胺用于电流变材料需要控制其电导率的范围。因此,聚苯胺颗粒需要在水介质中进行解掺杂来减小颗粒的电导率。另外,掺杂和解掺杂的步骤也会改进粒子的电导率,一个简单的质子酸处理就可以改变聚苯胺从导体到绝缘体的性能,从而使粒子表现出良好的电流变性能。专利技术目的和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电流变液材料,其分散相是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连续相为二甲基硅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的方法,采用两步法,先采用简单的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备纤维状的聚苯胺;然后在反应溶液中加 入吡咯单体,使其继续进行原位包覆反应,在聚苯胺纤维表面进行包覆,形成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复合材料。以苯胺、吡咯为反应单体,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并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调控产物形貌。PANI/Ppy复合材料的形貌特征与吡咯单体的用量和吡咯的聚合时间有关,并且聚合时间对产物的形貌影响较大。通过调整苯胺/吡咯单体比例,聚合时间等最终形成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环状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与甲基硅油所配成的电流变液具有一些优异的特性,包括极强的电流变效应、很好的抗沉淀稳定性、电流密度低、化学稳定性好。具有粗糙表面的纳米纤维,有利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排列成稳定的链,增加颗粒间作用力,从而大幅提高电流变效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电流变液,其分散相是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连续相为二甲基硅油。上述电流变液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改变下列条件,探讨了影响聚合物形貌的影响因素:(1)反应物的加入量;(2)不同反应时间;具体来讲: ①5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823g HCl和0.15g CTAB搅拌均匀。然后加入1mL苯胺,放入冰水浴中搅拌2h,标记为A溶液;②将1.0g APS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放入冰水浴中预冷;③将预冷的APS溶液倒入A溶液中,反应0.5h;④取2mL吡咯加入上述溶液中,继续冰水浴反应1h;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次;⑤然后将沉淀物分散在50mL 1.0M的NH3·H2O中,匀速搅拌12h,离心洗涤;放入烘箱中烘干得到粉末;(6)将该样品与二甲基硅油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电流变液。本专利技术采用采用两步法,先采用简单的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备出纤维状的聚苯胺;然后在反应溶液中加入吡咯单体,使其继续发生原位包覆反应,在聚苯胺纤维表面进行包覆,形成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技术优点:1、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采用原位氧化聚合法和原位包覆相结合,先采用简单的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备纤维状的聚苯胺;然后在反应溶液中加入吡咯单体,使其继续原位包覆反应,在聚苯胺纤维表面进行包覆,形成具有粗糙表面的环状纳米复合材料。2、由该材料与甲基硅油配制的电流变液既具有高的力学值,宽的工作温区和非常好的抗沉降性,尤其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抗沉淀性,粗糙表面则有利于大幅提高电流变液在电场下的响应,进而提升电流变效应。又降低了电流变液的成本,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无毒无害,对设备无特殊要求。充分发挥了纳米材料的特长,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电流变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组分与性能易于控制,易于工业化生产和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1聚苯胺/聚吡咯杂化型纳米颗粒SEM照片图2 1mL吡咯做反应单体所制的聚苯胺/聚吡咯纳米纤维的SEM照片。图3 2mL吡咯做反应单体所制的聚苯胺/聚吡咯纳米纤维的SEM照片。图4 4mL吡咯做反应单体所制的聚苯胺/聚吡咯纳米纤维的SEM照片。图5 聚苯胺/聚吡咯纳米纤维的TEM照片。图6 不同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图7 不同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图8 聚苯胺/聚吡咯纳米纤维电流变液在不同电场强度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图9 2mL吡咯单体共聚2h条件下所得产物的SEM照片图10 2mL吡咯单体共聚4h条件下所得产物的SEM照片图11 2mL吡咯单体共聚2h条件下所得产物配制的电流变液在不同电场强度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图12 2mL吡咯单体共聚4h条件下所得产物配制的电流变液在不同电场强度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聚苯胺/聚吡咯杂化型纳米颗粒的制备):5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823g HCl和0.15g CTAB搅拌均匀。然后加入1mL苯胺和2mL吡咯,放入冰水浴中搅拌2h,标记为A溶液;将1.0g APS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放入冰水浴中预冷;将预冷的APS溶液倒入A溶液中,冰水浴反应1h;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次;然后将沉淀物分散在50mL 1.0M的NH3·H2O中,匀速搅拌12h,离心洗涤;放入烘箱中烘干得到聚苯胺/聚吡咯杂化型纳米颗粒。聚苯胺/聚吡咯杂化型纳米颗粒SEM照片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产物的形状不规则,都是很小的颗粒,颗粒尺寸在纳米级,没有形成纳米纤维。说明直接采用共混式原位氧化聚合法无法得到纳米纤维,更惶论粗糙型纳米纤维。实施例二(聚苯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变液,其特征在于该电流变液分散相是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连续相为二甲基硅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变液,其特征在于该电流变液分散相是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连续相为二甲基硅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纤维电流变液,其特征在于分散相是经采用两步法制备的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先采用简单的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备纤维状的聚苯胺;然后在反应溶液中加入吡咯单体,使其继续原位包覆反应,在聚苯胺纤维表面进行包覆,形成具有粗糙表面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复合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聚型纳米纤维电流变液,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50mL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祥田晓莉何凯秦成王成伟温晴锟于寿山郝春成陈克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