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华专利>正文

基于识别码与图像关联的防伪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393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18:13
公开了一种基于识别码与图像关联的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层、安全线层和识别码层;安全线层埋设于基材层内,安全线层上印有防伪码;识别码层设置在基材层的表面;安全线层位置处的基材层的表面设置有暴露防伪码的开窗;开窗中裸露基材层的基材碎屑,基材碎屑在开窗中随机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安全线层与识别码层关联,利用安全线层的多个标签特征以及安全线层与识别码层的相对位置进行防伪,不易复制,防伪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标签
,特别涉及基于识别码与图像关联的防伪标签
技术介绍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相关技术背景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并不一定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现有技术中的标签多采用不干胶标签,这种标签以纸张、薄膜或特种材料为面料,背面涂有粘合剂,以涂硅底纸为保护纸的一种复合材料,并经印刷、模切等加工后成为成品标签。应用时,只需从底纸上剥离,轻轻一按,即可贴到各种基材的表面,方便快捷。但是,现有技术中标签的信息特征单一,能够承载的防伪信息少,并且每个标签的标签特征都一样,不具备唯一性,容易被批量仿造和套号,防伪安全性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识别码与图像关联的防伪标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识别码与图像关联的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层、安全线层和识别码层;安全线层埋设于基材层内,安全线层上印有防伪码;识别码层设置在基材层的表面,识别码层中携带指向云服务器的防伪验证地址、以及与每个商品唯一对应的识别码;安全线层位置处的基材层的表面设置有暴露防伪码的开窗;开窗中裸露基材层的基材碎屑,基材碎屑在开窗中随机分布。优选地,基材层上至少设置两个开窗,开窗面积以及相邻两个开窗的间距满足如下关系:Amax≤0.5A0s≥0.8Lmin式中,A0为安全线层的面积,单位为m2;Amax为单个开窗的最大面积,单位为m2;s为相邻两个开窗的间距,单位为mm;Lmin为所述相邻两个开窗中任意一个开窗的最小长度。优选地,安全线层的形状为由线段和/或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防伪
码随机分布在所述几何图形内。优选地,安全线层上设置有条形防伪码;条形防伪码被开窗暴露的部分与条形防伪码被基材层遮盖的部分沿着条形防伪码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优选地,安全线层上设置两个或更多个所述开窗,安全线层上的任意两个开窗的形状和面积相同或不同。优选地,基材层的表面设置图案。优选地,防伪码包括:数字、和/或字母、和/或字、和/或符号、和/或图案。优选地,防伪标签进一步包括:覆盖在基材层和识别码层上的保护层。优选地,基材层的与识别码层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胶粘层,胶粘层的与基材层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胶粘保护层。优选地,识别码为:二维码、或条形码、或近场通信NFC标签、或RFID标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识别码与图像关联的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层、安全线层和识别码层。本专利技术将安全线层与识别码层关联,利用安全线层的基材碎屑、开窗和防伪码进行防伪,不易复制,防伪安全性高。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防伪标签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防伪标签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参见图1和2,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识别码与图像关联的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层10、安全线层20和识别码层30。安全线层20埋设于基材层10内,安全线层20上印有防伪码23。安全线层20位置处的基材层30的表面设置有暴露防伪码23的开窗。开窗21中裸露基材层10的基材碎屑22,基材碎屑22在开窗21中随机分布。识别码层30设置在基材层10的表面。防伪标签首次制作完成后,留取该防伪标签的高清图像并录入数据库,用于进行防伪对照。安全线层的形状为由线段和/或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防伪码随机分
布在所述几何图形内。例如将安全线层设置为矩形、圆形、心形或其他形状;安全线层内防伪码可以是条形结构,当然,也可以将防伪码排列成动物外形、商品logo、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汉字等形状。防伪码可以包括:数字、和/或字母、和/或字、和/或符号、和/或图案,任意两个防伪标签上的防伪码不同。在图2示出的优选实施例中,安全线层上设置有条形防伪码;条形防伪码被开窗暴露的部分与条形防伪码被基材层遮盖的部分沿着条形防伪码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基材碎屑22可以是制作基材层的基材浆液中的固体成分,例如纸浆中的纤维丝;也可以是投加在基材浆液中的其他杂质碎屑,例如投加到纸浆中的固体颗粒。制作防伪标签时,可以先利用基材浆液制作基材层本体,然后将基材碎屑喷洒在基材层本体的表面,得到基材层;也可以先将基材碎屑与基材浆液混合均匀,然后利用混合液制作基材层。基材碎屑22的形状以及排列方式是随机形成的,具有唯一性,无法像印刷品一样被批量复制,在预先留存的高清图像中可以清楚看到基材碎屑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因此以基材碎屑22作为标签特征进行防伪验证能够大大提高防伪安全性。为了进一步增加防伪标签的防伪安全性,可以在基材层的表面设置图案。通过对比防伪标签基材层上的图案与高清图像中基材层上的图像,判定产品的真伪。每个防伪标签的安全线层上的开窗位置和开窗数量是随机的,例如安全线层上设置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开窗。图2中防伪标签上设置两个开窗。开窗的形状和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选择;即使开窗形状和面积预先固定,实际加工制作过程中也会应为加工误差使得防伪标签上的开窗形状和面积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即每个防伪标签上安全线层的开窗形状和面积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了使防伪标签中安全线层的标签特征更加明显,当安全线层上设置两个或更多个开窗21时,安全线层20上任意两个开窗21的形状和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非开窗位置的防伪码可以是渐隐显示的,也可以是全隐不显示的。安全线层上的防伪码暴露的越多,该防伪标签的防伪效果越好。针对同一个开窗,可以通过该开窗暴露的防伪码序列验证产品真伪,开窗面积越大、该开窗暴露的防伪码越多,防伪标签的防伪安全性越高。针对同一个基材层上的两个或多个开窗,可以通过每个开窗的位置以及所暴露的防伪码序列之间的组合方式验证商品真伪,基材层包含的开开窗数量越多、
开窗暴露的防伪码序列越长,防伪标签的防伪效果越好。因此,基材层上的开窗数量越多、开窗面积越大,防伪标签的防伪安全性越高。由于防伪标签的大小是一定的,当基材层的开窗数量过多时,每个开窗的开窗面积越小,当开窗面积过小时,人眼无法分辨开窗中所暴露的防伪码,不利于防伪标签的使用。此外,防伪标签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摩擦、剐蹭,当相邻两个开窗之间的基材层被剐蹭掉时,安全线层的防伪码容易掉线,因此相邻两个开窗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小。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基材层上的开窗满足如下条件时,既能提高人眼对开窗的识别能力,又能保证开窗暴露的防伪码足以验证产品真伪:基材层上至少设置两个开窗,开窗面积以及相邻两个开窗的间距满足如下关系:Amax≤0.5A0s≥0.8Lmin式中,A0为安全线层的面积,单位为m2;Amax为单个开窗的最大面积,单位为m2;s为相邻两个开窗的间距,单位为mm;Lmin为所述相邻两个开窗中任意一个开窗的最小长度。在制作防伪标签时,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识别码层与安全线层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通过对比防伪标签和高清图像中的识别码层与安全线层的相对位置也能够判定产品真伪。在使用时,扫描识别码层30上的识别码进入数据库查询防伪标签的高清图像,通过对防伪标签和高清图像进行对照,可以方便快速地判定产品真伪。本专利技术中的识别码用于区别不同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识别码与图像关联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安全线层和识别码层;所述安全线层埋设于所述基材层内,所述安全线层上印有防伪码;所述识别码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层的表面,识别码层中携带指向云服务器的防伪验证地址、以及与每个商品唯一对应的识别码;所述安全线层位置处的所述基材层的表面设置有暴露所述防伪码的开窗;所述开窗中裸露所述基材层的基材碎屑,所述基材碎屑在所述开窗中随机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识别码与图像关联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安全线层和识别码层;所述安全线层埋设于所述基材层内,所述安全线层上印有防伪码;所述识别码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层的表面,识别码层中携带指向云服务器的防伪验证地址、以及与每个商品唯一对应的识别码;所述安全线层位置处的所述基材层的表面设置有暴露所述防伪码的开窗;所述开窗中裸露所述基材层的基材碎屑,所述基材碎屑在所述开窗中随机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基材层上至少设置两个开窗,开窗面积以及相邻两个开窗的间距满足如下关系:Amax≤0.5A0s≥0.8Lmin式中,A0为安全线层的面积,单位为m2;Amax为单个开窗的最大面积,单位为m2;s为相邻两个开窗的间距,单位为mm;Lmin为所述相邻两个开窗中任意一个开窗的最小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安全线层的形状为由线段和/或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所述防伪码随机分布在所述几何图形内。4.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华
申请(专利权)人:雷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