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设定握杆摆动的椭圆运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96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设定握杆摆动的椭圆运动机,是于基座的底架左右二侧各设一第一承接部;二握杆枢接于立架左右二侧,可前后偏摆;一转轮,以左右轴向枢设于该底架前端;二踏板,前端分别枢接于该转轮的左右二侧,能沿转轮圆周绕转,后端设于底架上,可由前端带动而前后滑移,各该踏板分别设有一第二承接部;二连杆,一端分别枢接于一握杆底端,另一端设有一接合部,能以可拆离的方式接合于该底架对应侧边的该第一承接部使握杆固定不动,或以可拆离的方式枢接于对应侧边的该踏板的第二承接部,使握杆可随踏板摆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设定握杆摆动的橢圆运动机
本技术是与健身器材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可设定握杆摆动的橢圆运动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椭圆运动机结构,主要是在一基座上设有一立架、一转轮及二滑轨,在立架上端处具有一可供使用者二手扶持的扶握部,在立架左右二侧有二握杆分别以杆身中段与立架枢接,二踏板分别以前端一左一右枢接于转轮的轮轴二端且能沿转轮圆周绕转,二踏板后端分别设于前述二滑轨上并能沿滑轨前后滑移,当二踏板受踩压时,前端即会沿转轮圆周作相对绕转,后端即会沿滑轨前后滑移,使踏板进行椭圆轨迹的运动;二连杆分别以一端枢接于二踏板的外侧,另一端分别枢接于该二握杆底端,使二握杆能随二踏板的运动作对应的前后摆动。前述的现有椭圆运动机,使用者在操作时双脚分别踩踏该二踏板进行椭圆轨迹的踩踏运动,双手则扶持该二握杆靠近上端位置随脚部同时前后摆动;当使用者只想进行脚部的踩踏运动时,双手即可放弃握杆,改以扶持设置于立架上的扶握部稳定身体,脚部继续进行踩踏的动作。然而,在脚部继续进行踩踏运动同时,二握杆仍然一左一右在使用者-->身体二侧前后摆动,让使用者在操作时心理产生压迫感,无法尽兴地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椭圆运动机,其可以依使用者的需求而调整握杆摆动与否,让使用者在操作时,能不受握杆的摆动影响,在使用上会感觉更加轻松愉悦。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技术的椭圆运动机包含有:一基座,具有一平置于地面的底架,以及一由该底架前端往上延伸的立架;该底架的左右二侧各设有一第一承接部;二握杆,一左一右,各呈纵向延伸,并分别将杆身中段枢接于该立架,可前后偏摆;该二握杆顶端可供使用者双手捉握;一转轮,以左右轴向枢设于该基座的底架前端;二踏板,一左一右,各呈前后延伸的长形;该二踏板的前端分别枢接于该转轮的左右二侧,且彼此位在该转轮圆周上的相对二侧;该二踏板的后端均设于该底架上,并可各自在该底架上前后滑移;各该踏板分别设有一第二承接部;二连杆,一左一右,各连杆的其中一端枢接于对应侧的握杆底端,各连杆的另一端设有一接合部,能以可拆离的方式接合于该底架对应侧边的该第一承接部,或以可拆离的方式枢接于对应侧边的该踏板的第二承接部。附图说明兹配合图式举一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功能作洋细说明,-->其中所用图式先简要说明如下: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连杆接合于底架侧边的第一承接部;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连杆枢接于踏板侧边的第二承接部;以及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各图式,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椭圆运动机包含有:一基座10,是由一平置于地面的底架11及一由该底架11前端中央位置往上延伸的立架12所构成。该底架11呈前后延伸的长形,后半部左右二侧设有前后延伸的平行二导轨13。该底架11在左右二侧边约略中央位置处设有往外延伸的二圆柱形第一承接部14。该立架12在约略中央位置设有往外延伸的左右二枢杆15,且该立架12靠近顶端处设有一呈U形的扶握部16,该扶握部16相对二支脚向上弯折以方便使用者握持。二握杆20,分别将杆身中段枢接于该立架12的枢杆15,通过以呈纵向一左一右设于立架12二侧,可前后偏摆。各握杆20顶端可供使用者以手握持,底端后侧连接有一C形枢接板21,该枢接板21相对的二侧面各具有一穿通的枢孔22。一转轮30,以左右轴向枢设于该基座10的底架11前端,紧邻于立架12后方。该转轮30的轮轴二端分别连接有一曲柄31,该二曲柄31的柄身垂直前述的轮轴,且以轮轴为中心柄身呈相对一直线。-->二踏板40,呈前后延伸的长形板体,且一左一右设于底架11二侧,该二踏板40的前端分别枢接于该转轮30的二曲柄31外端,使该二踏板40的前端彼此位于该转轮30圆周的相对二侧,并能驱使二曲柄31以转轮30的轮轴为圆心绕转,该二踏板40的后端各具有一滑轮41,各滑轮41分别设于底架11相对应的导轨13上,且当二踏板40的前端于转轮30左右二侧绕转时,后端可被带动沿导轨13作前后滑移,使踏板40的中心点进行椭圆轨迹的运动。同时,各踏板40在外侧边设有一往外延伸的第二承接部42,该第二承接部42呈圆柱状,由一抵部43、一颈部44、一轴部45依序构成。二连杆50,其一端设有一圆环形的枢接部51,另一端设有一环套状的接合部52。各连杆50的枢接部51分别设于各握杆20底端的C形枢接板21中,通过由一插销53穿过枢接板21的二枢孔22与连杆50的枢接部51,将各连杆50枢设于各握杆20底端。各连杆50的接合部52具有一定位螺栓54由外向内贯穿接合部52。各接合部52能套设于基座10对应侧边的第一承接部14,或枢套于对应侧边的踏板40的第二承接部42上,当接合部52枢接于第二承接部42时,是环套于第二承接部42的轴部45,通过由定位螺栓54向接合部52的内缘凸伸卡掣于第二承接部42的颈部44,接合部52的内侧面抵靠第二承接部42的抵部43,使各连杆50枢设于各踏板40对应侧边。以上即为本技术『可设定握杆摆动的橢圆运动机』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请参阅图1,当连杆50的接合部52套设于基座10的第一承接部14时,握杆20仅与基座10的底架11及立架12有连接的关系,因此-->二握杆20是呈纵向位于立架12二侧不会偏摆。请接着参阅图2,当连杆50的接合部52枢设于踏板40的第二承接部42时,握杆20是以杆身中段枢于立架12上,且底端通过由连杆50与踏板40的枢接产生相对连动的关系,当踏板40进行椭圆轨迹运动时,是带动该握杆20相对立架12做前后摆动。经由以上说明可知,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仅要选择将连杆50套设于基座10的第一承接部14或踏板40的第二承接部42,即能决定握杆20是否摆动,亦即,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如需握持二握杆20使手臂随握杆20摆动,便将连杆50的接合部52枢设于踏板40的第二承接部42,握杆20即会随踏板40做相对摆动,若使用者不需活动手臂时,便将连杆50的接合部52套设于基座10的第一承接部14上,使用者双手可扶持于立架12上的扶握部16(或者亦可抓握于固定不动的握杆20顶端),仅活动双脚做踩踏运动,此时二握杆20位于使用者前方左右二侧,并不会前后摆动,让使用者在做踩踏运动的同时不会受前后摇摆的握杆20影响,使用上会感觉更加轻松愉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设定握杆摆动的椭圆运动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座,具有一平置于地面的底架,以及一由该底架前端往上延伸的立架;该底架的左右二侧各设有一第一承接部;二握杆,一左一右,各呈纵向延伸,并分别将杆身中段枢接于该立架,可前后偏 摆;该二握杆顶端可供使用者双手捉握;一转轮,以左右轴向枢设于该基座的底架前端;二踏板,一左一右,各呈前后延伸的长形;该二踏板的前端分别枢接于该转轮的左右二侧,且彼此位在该转轮圆周上的相对二侧;该二踏板的后端均设于该底架上,并 可各自在该底架上前后滑移;各该踏板分别设有一第二承接部;以及二连杆,一左一右,各连杆的其中一端枢接于对应侧的握杆底端,各连杆的另一端设有一接合部,能以可拆离的方式接合于该底架对应侧边的该第一承接部,或以可拆离的方式枢接于对应侧边的该 踏板的第二承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设定握杆摆动的椭圆运动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座,具有一平置于地面的底架,以及一由该底架前端往上延伸的立架;该底架的左右二侧各设有一第一承接部;二握杆,一左一右,各呈纵向延伸,并分别将杆身中段枢接于该立架,可前后偏摆;该二握杆顶端可供使用者双手捉握;一转轮,以左右轴向枢设于该基座的底架前端;二踏板,一左一右,各呈前后延伸的长形;该二踏板的前端分别枢接于该转轮的左右二侧,且彼此位在该转轮圆周上的相对二侧;该二踏板的后端均设于该底架上,并可各自在该底架上前后滑移;各该踏板分别设有一第二承接部;以及二连杆,一左一右,各连杆的其中一端枢接于对应侧的握杆底端,各连杆的另一端设有一接合部,能以可拆离的方式接合于该底架对应侧边的该第一承接部,或以可拆离的方式枢接于对应侧边的该踏板的第二承接部。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设定握杆摆动的椭圆运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聪达
申请(专利权)人:眾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