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7204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17:02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体、带电电极、以及电极保持部件。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带电电极由金属板形成。带电电极具有:细长地延伸的带状部、以及从带状部的宽度方向的第1侧部突出的针状的电极部。电极保持部件保持带电电极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电极保持部件使带电电极的电极部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与感光体的表面的距离沿静电潜像的形成宽度变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电极保持部件,能够使感光体电位沿静电潜像的形成宽度变化,以沿感光体的长度方向调整调色剂像的浓度分布,从而提高最终图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调整形成图像的调色剂浓度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利用调色剂形成可视图像。图像形成装置基于图像信息,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各种因素,有可能产生可视图像的图像浓度的不均匀。例如,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使感光体带电的带电器;以及将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器。但是,显影器的显影特性有可能在图像宽度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根据图像信息并且不产生不均匀地形成静电潜像,但是在可视图像上也可能产生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图像形成装置在形成图像信息时,形成的静电潜像中图像浓度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调整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的浓度分布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地,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体、带电电极、以及电极保持部件。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带电电极由金属板形成。带电电极具有:细长地延伸的带状部、以及从带状部的宽度方向的第1侧部突出的针状的电极部。电极保持部件保持带电电极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电极保持部件使带电电极的电极部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与感光体的表面的距离沿静电潜像的形成宽度变化。通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电极保持部件,该电极保持部件保持带电电极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使带电电极
的电极部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与感光体的表面的距离沿静电潜像的形成宽度变化,因此,能够使感光体电位沿静电潜像的形成宽度变化。能够沿感光体的长度方向调整调色剂像的浓度分布。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结构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器的结构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器的带电电极的结构例的正面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器的第1端部的结构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A视角图;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器的第2端部的结构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B视角图;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器的带电电极与带电栅格的间隙的关系的示意性图表;图10是表示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器的感光体电位的示意性图表;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器的结构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器的结构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器所使用的带电电极的结构例的正面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器的作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对于同一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结构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控制面板1、扫描仪部2、打印机部3、薄片收纳部4、及输送部5。扫描仪部2将复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读取为光的明暗。扫描仪部2将读取的图像信息输出至打印机部3。打印机部3基于来自扫描仪部2或者外部的图像信息,通过含有调色剂等的显影剂形成输出图像(以下,称为调色剂像)。打印机部3将调色剂像转印至薄片S的表面上。打印机部3对薄片S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施加热和压力,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S上。薄片收纳部4配合打印机部3形成调色剂像的时间,将薄片S一张张地供给至打印机部3。薄片收纳部4具有:1个以上的供纸盒20A、以及手动托盘20B。图1中表示有一个供纸盒20A时的例子。供纸盒20A收纳预设的尺寸及种类的薄片S。若手动托盘20B向侧方打开,则能够配置各种尺寸的薄片S。供纸盒20A具有供纸辊21A。手动托盘20B具有供纸辊21B。各供纸辊21A、21B分别从供纸盒20A、手动托盘20B将薄片S一张张地取出。供纸辊21A、21B将取出的薄片S供给至输送部5。以下内容中,在没有特别说明时,作为一个例子,薄片S被供纸辊21A供给至输送部5。输送部5具有套准调节辊24。输送部5将被供纸辊21A或者供纸辊21B供给的薄片S引导至套准调节辊24。套准调节辊24根据打印机部3将调色剂像转印至薄片S上的时间,输送薄片S。例如,供纸辊21A将薄片S供给至输送部5。供纸辊21A使薄片S的输送方向的前端抵接套准调节辊24的压印线N。供纸辊21A通过使薄片S弯曲来调整在输送方向的薄片S的前端的位置。套准调节辊24将薄片S的前端与压印线N整合。进而,套准调节辊24将薄片S向后述的转印部28的方向输送。打印机部3具有: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曝光部26Y、26M、26C、26K;中间转印带27;转印部28;及定影器29。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分别将转印在薄片S上的调色剂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7上。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分别具有圆筒状的感光鼓30(感光体)。各感光鼓30在表面具有感光体层。各感光鼓30与后述的中间转印带27的下面侧相互分离地配置。各感光鼓30与驱动马达连接。通过驱动马达,各感光鼓30在图2的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感光鼓30的周围图示顺时针地配置:带电器31;曝光部26Y(26M、26C、26K);显影器32Y(32M、32C、32K);转印辊33;清洁单元34;及除电器35。带电器31使感光鼓30带电。本实施方式中,带电器31使感光鼓30带负电位。带电器31的结构后述。曝光部26Y、26M、26C、26K基于图像信息,对带电的感光鼓30的表面30a照射发光被控制的LED光。曝光部26Y、26M、26C、26K分别被供给黄色、品红色、蓝绿色、黑色的图像信息。对各带电后的感光鼓30,曝光部26Y、26M、26C、26K照射基于图像信息的LED光。曝光部26Y、26M、26C、26K在各感光鼓30的表面30a形成基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显影器32Y、32M、32C、32K分别收纳黄色、品红色、蓝绿色、黑色的调色剂。显影器32Y、32M、32C、32K使收纳的各调色剂带电。显影器32Y、32M、32C、32K分别对相对的感光鼓30的表面30a供给带电的调色剂。显影器32Y、32M、32C、32K对通过曝光部26Y、26M、26C、26K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各感光鼓30的表面30a附着被显影的调
色剂像。显影器32Y、32M、32C、32K进行两成分显影方式的显影。显影器32Y、32M、32C、32K分别具备搅拌器32b以及磁性辊32a。搅拌器32b搅拌显影剂,使调色剂均匀带电。磁性辊32a使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与感光鼓30的表面30a接触。转印辊33夹着与感光鼓30的表面30a抵接的中间转印带27,与感光鼓30相对。转印辊33将感光鼓30的表面30a的调色剂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7上(一次转印)。各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分别在一次转印位置对各转印辊33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形成静电潜像;带电电极,由金属板形成,具有:细长延伸的带状部、以及从所述带状部的宽度方向的第1侧部突出的针状的电极部;以及电极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带电电极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使所述带电电极的所述电极部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距离沿所述静电潜像的形成宽度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29 US 14/699,967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形成静电潜像;带电电极,由金属板形成,具有:细长延伸的带状部、以及从所述带状部的宽度方向的第1侧部突出的针状的电极部;以及电极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带电电极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使所述带电电极的所述电极部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距离沿所述静电潜像的形成宽度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保持部件具备:碰撞部件,在板面内以相对所述长度方向倾斜的姿势碰撞所述带电电极的所述第1端部及所述第2端部,使所述带状部的所述第1侧部弯曲;以及弹性部件,牵引所述带电电极,使所述带电电极产生张力的同时,使所述带电电极的所述第1端部及所述第2端部按压所述碰撞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电极具备:用于架设的卡止部,位于所述第1端部及所述第2端部中的从所述带状部的板面内的弯曲的中立轴偏移的位置,所述电极保持部件具备:支撑框,将所述带电电极架设;以及牵引部件,对所述带电电极的所述第1端部及所述第2端部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卡止部沿所述带电电极的所述长度方向施加牵引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电极的所述电极部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距离在所述带电电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芳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