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温控发热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043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温控发热鞋,包括鞋底以及缝合于鞋底上的鞋面,所述鞋底中固定安装有一发热片,所述发热片由多个互相并联或串联的电热膜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温控发热鞋,通过在鞋底中设置一个发热片,该发热片由若干低电压发热和面发热的石墨烯低电压透明加热膜构成,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对发热片进行温度控制,以实现对鞋底的加热保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加热面均匀且能够实现智能温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发热鞋,更进一步地说,涉及的是一种智能温控发热鞋
技术介绍
:发热鞋是一种利用电能转换为热能,从而实现对人体足部进行加热保暖的鞋。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加热鞋主要采用墙插式220V电压,其电压远高于人体安全电压,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墙插式发热鞋在充电时,无法使用;其次,目前的发热鞋主要采用的是碳纤维或电热丝等线发热形式,加热面积不均匀;另外,现有的发热鞋不能实现智能控温,无法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环境下对温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加热面均匀且能够实现智能温控的发热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温控发热鞋,包括鞋底以及缝合于鞋底上的鞋面,所述鞋底包括底层、面层和鞋跟,所述底层与面层之间固定安装有一发热片;所述鞋跟中固定安装有电池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发热片、电池电联接。优选地,所述发热片中包括有一片电热膜,所述电热膜与控制器联接。优选地,所述发热片包括有第一电热膜和第二电热膜,所述第一电热 膜、第二电热膜分别与控制器联接。优选地,所述电热膜包括发热膜层和设置于发热膜层上下两侧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发热膜层之间设置有胶带层。优选地,所述发热膜层包括透明基材层、透明导电层和电极;所述电极与透明导电层电接触。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层为石墨烯、碳纳米管、ITO、FTO或AZO导电层。优选地,所述电极位于透明基材层和透明导电层之间,且与透明导电层一体成型;所述电极由汇流条和内电极构成,所述内电极由汇流条相向延伸形成叉指电极。优选地,所述电极位于透明导电层的两面,所述电极由汇流条和内电极构成,所述内电极由汇流条相向延伸形成叉指电极。优选地,所述内电极为直线形、波浪形或锯齿形。优选地,所述电极中内电极与汇流条形成的图案为直线形、曲线形、圆形或椭圆形。本技术所述的智能温控发热鞋,通过在鞋底中设置一个发热片,该发热片由若干低电压发热和面发热的石墨烯低电压透明加热膜构成,而且本技术通过控制器对发热片进行温度控制,以实现对鞋底的加热保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加热面均匀且能够实现智能温控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温控发热鞋的鞋底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温控发热鞋的左侧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温控发热鞋的右侧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智能温控发热鞋中发热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智能温控发热鞋中发热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阐述本技术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温控发热鞋,其包括有鞋底10和鞋面,所述鞋面对应缝合于鞋底10上。鞋底10包括有底层11、面层12和鞋跟,在底层11和面层12之间固定安装有一个发热片13。鞋跟中固定安装有电池14和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分别与发热片13、电池14电联接。其中电池14为聚合物可充电电池,控制器15中包括有温度控制电路,其主要用于控制发热片13的发热温度以及保温温度。本实施例中发热片13中包括有一片电热膜131,所述电热膜131为一个整体,其与鞋底10大小相同,且在电热膜131上设置有两个与控制器15联接的导线孔,以方便电热膜131与控制器15电联接(见图4)。实施例二请参见图1、图2、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温控发热鞋,其包括有鞋底10和鞋面,所述鞋面对应缝合于鞋底10上。鞋底10包括有底层11、面层12和鞋跟,在底层11和面层12之间固定安装有一个发热片13。鞋跟中固定安装有电池14和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分别与发热片 13、电池14电联接。其中电池14为聚合物可充电电池,控制器15中包括有温度控制电路,其主要用于控制发热片13的发热温度以及保温温度。本实施例中发热片13包括有第一电热膜132和第二电热膜133两个部分,其中第一电热膜132对应于鞋底10的脚掌部分,而第二电热膜133对应于鞋底10的脚跟部分,且二者之间互相独立分别与控制器15电联接(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中还对应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其可以通过该无线通讯模块建立与外部设备(如手机)之间的通讯连接,以通过外部设备实现对控制器15的控制操作,进而达到控制发热片13发热的目的。而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鞋底10可以对应设置鞋垫,而发热片13则安装在鞋垫中,其可以嵌入鞋垫内部的前脚掌部位,也可以安装在鞋垫的下表面或鞋垫的上表面。对应地,发热片13都与设置在鞋跟中的控制器15电联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热膜的形状也可以是方形或其他形状。控制器15及电池14可以安装在鞋跟中,也可以安装在鞋跟与鞋底之间形成的凹腔中,其中控制器15中还设置有可以对电池14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而在鞋底10上对应位置还开设置有充电插孔,以便于通过控制器15实现对电池14的充电。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充电插孔采用防水密封塞进行密封。本实施例中的电热膜是由发热膜层和设置于发热膜层上下两侧的保护层构成,保护层与发热膜层之间还设置有胶带层。其中发热膜层为低电压透明电热膜,其包括透明基材层、透明导电层和电极。保护层可采用柔性透明材料,其包含但不限于PET、PVC、PE、 PC等薄膜。电极位于透明导电层上且与透明导电层电接触;其主要由汇流条和内电极构成,内电极由汇流条相向延伸形成叉指电极。其中内电极为直线形、波浪形或锯齿形,所述汇流条和内电极组成的图案形状根据电热膜的形状和应用需求,可呈直线形、曲线形,也可围成圆形、椭圆形或任意形状。汇流条接电源的正极或负极,使得两相邻的内电极极性相反,通电时正极汇流条提供的电流由各正极内电极流入对应负极内电极最终全部汇入负极汇流条。在一些实施例中,低电压透明电热膜也可以在透明导电层的两面分别设置正、负两套电极,这两套电极的内电极错开一定距离,即正、负叉指电极分别置于透明导电层两侧,形成被透明导电层隔开的叉指电极,保证电流均匀通过透明导电层,这样可进一步保证加热的均匀性。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墨烯、碳纳米管、ITO、FTO、AZO等,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石墨烯。电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银、银浆、铜、铜浆、铝、ITO、石墨烯等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铜或石墨烯。本实施例中电极形成于透明导电层上,其可以与石墨烯层一体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也可以形成于透明基材层与透明导电层之间。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材可为玻璃或聚合物,其包括但不限于PET、PVC、PE、PC等薄膜;或者PET,PMMA,PVDF,PANI等聚合物,或者其组合物。本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优选为单层或多层石墨烯,最佳为单层石墨烯。本实施例中透明电热膜最终升温温度、起始温度、供电电压、两内电极间距和透明导电层的方块电阻符合如下公式(1):T=kU2/d2R+t (1)其中:t——起始温度,单位为℃;T——电热膜升温所至最终升温温度,单位为℃;U——供电电压,单位为V,U≤12V;d——内电极间距,单位为cm;R——透明导电层方块电阻,单位为Ω;k——常数,取值范围为10-200,k取值范围根据电热膜与空气之间的传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温控发热鞋,包括鞋底以及缝合于鞋底上的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底层、面层和鞋跟,所述底层与面层之间固定安装有一发热片;所述鞋跟中固定安装有电池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发热片、电池电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温控发热鞋,包括鞋底以及缝合于鞋底上的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底层、面层和鞋跟,所述底层与面层之间固定安装有一发热片;所述鞋跟中固定安装有电池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发热片、电池电联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温控发热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包括有一电热膜,所述电热膜与控制器联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温控发热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包括有第一电热膜和第二电热膜,所述第一电热膜、第二电热膜分别与控制器联接。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智能温控发热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包括发热膜层和设置于发热膜层上下两侧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发热膜层之间设置有胶带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温控发热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膜层包括透明基材层、透明导电层和电极;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冠平袁凯杰郭倩芬李月秋梁掌华刘毕陶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