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005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阻力调节器,包括一本体、一旋钮及一分段装置;本体由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组成;本体内设有一转轴,转轴底端固接有一阻力绳;旋钮固设在转轴上端,旋钮底面凸设有二限位柱;分段装置设于旋钮与本体之间;其包括一分段盘、二钢珠及二弹簧;分段盘的两端贯设有二套孔,以供二限位柱穿入,二弹簧分别套置在限位柱上,二钢珠分别位于限位柱端部;分段盘的盘面上二边各设有呈环状排列的定位孔;定位孔呈非等分设置。本调节器调节方便。(*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力调节器本技术涉及一种阻力调节器,特别是一种健身车的阻力调节器,其为一种可在初始段调阻的健身车的阻力调节器。如图1所示,以往的磁控健身车的阻力调节装置包括一飞轮装置10和一个阻力调节器20,其中,飞轮装置10作为阻力产生装置,飞轮装置10在一轮轴11上轴设铁材做的一飞轮12,飞轮12上具有凹孔,可供套设一铝环13,飞轮12内设置有二个载板14,载板14上固设有一个以上的磁性元件15(即磁铁),载板14受到一弹性元件16弹抵而具有向外弹靠的力量,在载板14末端处设有一导座17,导座17受阻力调节器20中的阻力绳34(如图2所示)的拉引,而可在飞轮12的滑槽18内作径向位移,借以拉动二载板14使磁性元件15与飞轮12内周中间产生间隙91,当磁性元件15接近飞轮12时,两者间会产生磁吸现象,磁性元件15距离飞轮12的间隙91愈大阻力愈小,相反地间隙91愈小阻力则愈大。即,阻力调节器20是利用调整阻力绳34的伸拉长度,而有效控制健身车的运动阻力。如图2所示,以往的阻力调节器20主要由一上壳体31及一下壳体32相互盖合而成,其内部轴设有一转轴33供固接一阻力绳34,一旋钮35螺接在该转轴33上端,可连动转轴33。在上壳体31顶面处凹设有二圆孔211及一弧形槽212,旋钮35底部凸设有一限位柱251可置入弧形槽212内,而限止旋钮35在弧形槽212角度范围内作转动。旋钮35与上壳体31间设有一分段装置40,分段装置40包含有一分段盘41、钢珠262及弹簧263,分段盘41套固在旋钮35底面上,其盘面上等分间隔环状排列贯设有数定位孔411,分段盘40的二边皆构成八孔七间隔的排置状态,钢珠262与弹簧263套置在上壳-->体31圆孔211内,使钢珠262受弹簧263弹抵而卡止在分段盘41的定位孔411内。如此,使用者在转动旋钮35后,转轴33拉转阻力绳34而可分段调节飞轮装置10阻力。虽然上述调节器20运用在磁控健身车的飞轮装置10上确实具有调节阻力的作用,但在操作上却存在有以下缺点:阻力调节器通常设置多段阻力变化,第1段是无阻力状态,第2段以后阻力逐渐递增,而以往的分段盘41上设置等间隔定位孔411,每格定位孔411的调转位移皆使飞轮装置10上的磁性元件15移动一固定的距离,如图3所示,当阻力调节器20由第1段无阻力状态调转至第2段具阻力状态时,飞轮12与磁性元件15两者间会产生磁吸阻力。上述习知分段盘41的定位孔411的设置方式,使磁性元件15每段只能作等间距移动,而且旋钮35由第1段调转至第2、3段时,磁性元件15与飞轮12两者间还不会产生磁吸现象,换句话说,旋钮35在第2、3段时的阻力值仍然是零,造成调节器20调转初段阻力动作无效,在将调节器20旋钮35调转至第4段以后的位置,磁性元件15才会真正与飞轮12产生磁吸阻力。因此以往的磁控健身车的调节器20,其同距转格的分段盘261会使旋钮35调整前段阻力值可能处于无阻力状态,而造成使用者调转阻力不便,并对调节器的功能产生不信任感。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调节阻力的初始段,磁性元件与飞轮间就会产生磁吸阻力,调转至后段时,更可以确实分段调整阻力的阻力调节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措施:本技术的阻力调节器,包括一本体、一旋钮及一分段装置;本体由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盖合组成;本体内部设有一转轴,转轴底端固接有一阻力绳,阻力绳的末端接设在阻力调节装置的一飞轮装置上;-->旋钮固设在转轴上端,旋钮底面凸设有二限位柱;分段装置设于旋钮与本体之间;其包括一分段盘、二钢珠及二弹簧;分段盘的两端贯设有二套孔,以供二限位柱穿入,二弹簧分别套置在限位柱上,二钢珠分别位于限位柱端部;分段盘的盘面上二边各设有呈环状设置的定位孔;其特征在于,分段盘盘面上的定位孔呈非等分设置。所述的阻力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间的间距设置:前段定位孔间距大,后段定位孔间距小。所述的阻力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盘的盘面上二边环列各设有8个定位孔。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阻力调节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为以往磁控飞轮装置的组合图。图2为以往阻力调节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以往调节器作用于飞轮装置的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上述较佳实施例分段盘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调节器作用于飞轮装置的动作示意图。如图4、5并配合图1、3所示,本技术的阻力调节器,其本体30主要由一上壳体31及一下壳体32盖合组成,本体30内部设有一转轴33,转轴33底端固接有一阻力绳34,阻力绳34的末端接设在阻力调节装置的一飞轮装置10上,飞轮装置10与以往飞轮装置相同,一飞轮12上可活动地设置磁性元件15,磁性元件15接近飞轮12时会产生磁吸阻力,其内部装置与以往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详细叙述。-->调节器本体30的转轴33上端固设一可连动的旋钮35,旋钮35底面凸设有二限位柱351,旋钮35与本体30中间设有一分段装置40,分段装置40具有一分段盘41、二钢珠42及二弹簧43,分段盘41盘面上二边环列各设有8组定位孔411,在两端并贯设有二套孔412供旋钮35二限位柱351穿入,使二限位柱351可在上壳体31的二弧形槽311内作有角度范围限制的移动,二钢珠42与二弹簧43分别套置入上壳体31的圆孔312内,钢珠42受弹簧43弹掣而卡止在分段盘41的定位孔411内,使旋钮35可分段调转定位在预定位置上,该阻力绳34受到转轴33拉引可驱动飞轮装置10的导座17作滑动,而控制磁性元件15舆飞轮12两者的间距,达到调整磁阻力大小为目的。如图6所示,分段盘41,是一圆形盘体,盘面前段定位孔44间距以大间隔角度非等分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分段盘41前段的第一、第二定位孔4111、4112,角度间隔为45度,此一间隔位移可使飞轮装置10上的磁性元件15大幅接近飞轮12,这是旋钮35调转至第2段阻力值的对应位置,而分段盘41前段的第二、第三定位孔4112、4113的角度间隔是21度,这是对应旋钮35第3段阻力值的位置。而分段盘41后段位于第三定位孔4113以后的六个定位孔,其间距皆以小间隔角度作等分设置,各定位孔4113的角度间隔皆为12度,各孔边缘并彼此相切形成连通槽孔,由于各孔连通面积较钢珠42直径小,因此可正常分段定位,此等多组等间隔定位孔4113的位置,就是对应旋钮35第4~8段阻力值的位置,使磁性元件15相对飞轮12作等间隔移动。本技术调整阻力时,相关装置的动作状态如下述:如图6、7所示,阻力调节器旋钮转动的角度范围一般为126度,因此本技术的分段盘41角度即在126度中作适当配置,当使用者使用本技术的磁控调节器磁控车调节阻力时,首先将旋钮35由第1段调转至第2段,对应分段盘41上的第一及第二定位孔4111、-->4112的角度间隔为45度,此一角度位移使飞轮装置10的磁性元件15与飞轮12间隙92大幅缩短,旋钮35第2段阻力值开始就具有较轻微的阻力效果;当使用者将旋钮35调转至第3段时,对应分段盘41的第二及第三定位孔4112、4113的角度间隔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力调节器,包括一本体、一旋钮及一分段装置;本体由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盖合组成;本体内部设有一转轴,转轴底端固接有一阻力绳,阻力绳的末端接设在阻力调节装置的一飞轮装置上;旋钮固设在转轴上端,旋钮底面凸设有二限位柱;分段装置设于 旋钮与本体之间;其包括一分段盘、二钢珠及二弹簧;分段盘的两端贯设有二套孔,以供二限位柱穿入,二弹簧分别套置在限位柱上,二钢珠分别位于限位柱端部;分段盘的盘面上二边各设有呈环状设置的定位孔;其特征在于,分段盘盘面上的定位孔呈非等分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力调节器,包括一本体、一旋钮及一分段装置;本体由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盖合组成;本体内部设有一转轴,转轴底端固接有一阻力绳,阻力绳的末端接设在阻力调节装置的一飞轮装置上;旋钮固设在转轴上端,旋钮底面凸设有二限位柱;分段装置设于旋钮与本体之间;其包括一分段盘、二钢珠及二弹簧;分段盘的两端贯设有二套孔,以供二限位柱穿入,二弹簧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叶
申请(专利权)人:福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