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89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该跑步机具有一基架与一跑步平台,该跑步平台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跑步平台前端并枢接于该基架上;其特征在于: 一支撑脚,具有一连接端而接设于该跑步平台近后端处的底面,支撑脚另一端为一触地端; 一控制装置,装设于该跑步平台上,其具有位于跑步平台外部的一控制件,以及装设于该跑步平台底面的一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同时与该控制件及该支撑脚连结。(*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
本技术是与跑步机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跑步机改良设计主要侧重于跑步平台可收折部位,或是跑步平台收折后的支撑结构,抑或是跑步平台前端的升降结构部位而改良,很少针对跑步平台后端的高度调整为设计。请参阅图1所示的一般跑步机外观图,其揭示一跑步平台1前端枢接于扶手架2上,且为避免跑步平台1收折时前端误触地面造成干涉,因此前述枢接点必须高于底座3一定距离,而跑步平台1后端底面则螺设有脚垫4,以避免跑步平台1后端直接抵触地面;如图所示,该跑步平台1在放下以供健身者跑步使用时,纵使跑步平台1前端未控制扬升,但受制于该跑步平台1前端的枢接处仍高于地面有一段供枢摆回转的距离,使得跑步平台1始终维持在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状态,换言之,健身者是在有坡度的情形下跑步使用,其体力消耗较快,惟此种使用态样是否真的符合所有人的使用习惯尚有待商榷,例如,当使用者欲设定在平坦地面上跑步时,则,既有结构多半不符合使用需求,或者,使用者可对螺设于跑步平台后端底面的脚垫4为旋动以撑高跑步平台后端,惟此方式必须先托高跑步平台后端方可进行脚垫4的旋转,其增添调整上的困难,以及,其所能达成缩减倾斜角度效果有限,更且其有支撑不稳之虞。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经验,终而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其可轻松调整改变跑步平台后端的高度。又,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其跑步平台可调整至水平。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该跑步机具有一基架与一跑步平台,该跑步平台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跑步平台前端并枢接于该基架上;其特征在于:一支撑脚,具有一连接端而接设于该跑步平台近后端处的底面,支撑脚另一端为一触地端;一控制装置,装设于该跑步平台上,其具有位于跑步平台外部的一控制件,以及装设于该跑步平台底面的一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同时与该控制件及该支撑脚连结;该控制件动作时可对该传动组件产生连动,进而驱使该支撑脚的连接端与触地端之间的高度产生变化。其中该支撑脚由二侧杆与一横杆组成,该横杆两端各别与该二侧杆固接,该二侧杆一端为连接端且枢接于该跑步平台,另一端接设有一滚轮并形成该触地端。其中该控制装置的控制件为一转盘,该传动组件由一第一传动杆、一第二传动杆与一转换器组成,其中该第一传动杆一端连接该转盘,该第二传动杆一端连接该横杆,而该转换器设置于该第一传动杆与该第二传动杆另一端之间,其做为传输力量的转换使用。其中该第二传动杆由一螺杆与一从动件组成,该螺杆外部螺接该中空管状的从动件,螺杆一端组接于该转换器上,从动件另一端则与该横杆枢接。其中该转换器具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内部装设有呈啮合的一第一伞形齿轮与一第二伞形齿轮,该第一伞形齿轮与第一传动杆一端固接,该第二伞形齿轮与该螺杆一端固接。附图说明以下,列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附图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1为一般跑步机的外观示意图,说明跑步平台呈倾斜摆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暨底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底面暨部分结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跑步平台呈倾斜设置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跑步平台的剖示图。图7为本技术跑步平台后端高度调高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跑步平台呈水平设置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5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主要针对跑步平台后端高度可调整而创作;在本实施例中的跑步机100具有一基架10与一跑步平台20,该基架10由一底座11与一扶手架12组成,该跑步平台20由一框架21与一履带22构成,该框架21具有一前端23与一后端24,且,该框架21近前端23处是枢接于该扶手架12上;以上属既有结构,不再赘述,而本技术的主要改良重点在于该跑步机100还包括有一支撑脚30与一控制装置40;其中:该支撑脚30由二侧杆31与一横杆32组成,该二侧杆31略呈弯折状,其等一端为连接端311而枢接于该框架21近后端处,其等另一端各接设有一滚轮以形成触地端312,至于该横杆32,其两端各别与该二侧杆31的中间部位固接。该控制装置40主要组装于该框架21的一梁杆25上,其具有一控制件41、一固接于梁杆25中央部位的定位框42、由一第一传动杆43与一第二传动杆44及一转换器45共同构成的传动组件,其中:该控制件41为一转盘,其设置于该框架21一外侧上。该定位框42具有朝框架21后端24伸设的二翼片421,各-->翼片421并具有穿孔。该第一传动杆43为一圆杆体,其以可转动的方式穿设固接于该梁杆25上的定位件26,该第一传动杆43一端连接该转盘,且该转盘突露于框架21外部,其另一端则与一转接头46连结,且该转接头46还与一从动杆47连接,该从动杆47两端并穿设该二翼片421的穿孔;该第二传动杆44由一螺杆441与一中空管状的从动件442组成,该螺杆441可于原处转动,其一端伸设至该二翼片421之间,螺杆441另一端外部则与该从动件442螺接,从动件442的另一端与该横杆32中间部位枢接;该转换器45具有一固定座451、一第一伞形齿轮452与一第二伞形齿轮453,其中该固定座451以可枢摆的方式组设于该定位框42上,且前述螺杆441一端穿过该固定座451,该第一伞形齿轮452套置并固接于该从动杆47杆身上,而该第二伞形齿轮453与该螺杆441固接,并且,该第一伞形齿轮452与该第二伞形齿轮453彼此啮合而可做为传输力量的转换使用。以上即为本技术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各构件及其相关联位置的说明,接着,再将其斜度调整方式叙述如后:请参阅图5、图6,是跑步平台20后端24未调高的示意图,此一使用状态与一般跑步机跑步平台在放下后的态样无异,亦即其提供健身者在具有坡度的情形下跑步使用;复请参阅图7所示,使用者以乎部转动(顺时针转向)该控制件41(转盘),促使该第一传动杆43连动该转接头46与该从动杆47产生同转向的旋动,其间接透过啮合的伞形齿轮居间传动,使得转动的螺杆441对该从动件442造成旋进,亦即该从动件442往该螺杆441方向退移,如此一来,由从动件442拉动该横杆32与该二侧杆31,致设有滚轮的触地端312往底座11方向移动,据以改变连接端311与触地端312之间的高度距离,直至跑步平台20呈水平摆放为止,如图8所示即是,而此一使用状态是符合设定在平坦地面上跑步的健身者使用。-->反之,若欲将跑步平台20后端24为调降,仅需反向转动该控制件41间接导致该从动件442远螺杆441方向移出即可。是以,本技术经驱转该控制件41作动进而驱使该支撑脚30的连接端311与触地端312间的高度产生变化,据以达成轻松调整改变跑步平台20后端24的高度,并且,该跑步平台20可调整至水平状态以切实符合使用需求,又,该支撑脚30提供跑步平台20后端24的支撑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于同类产品中实具有其进步实用性,且使用上方便,又,本技术于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该跑步机具有一基架与一 跑步平台,该跑步平台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跑步平台前端并枢接于 该基架上;其特征在于: 一支撑脚,具有一连接端而接设于该跑步平台近后端处的底面, 支撑脚另一端为一触地端; 一控制装置,装设于该跑步平台上,其具有位于跑步平台外部的 一控制件,以及装设于该跑步平台底面的一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同 时与该控制件及该支撑脚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该跑步机具有一基架与一跑步平台,该跑步平台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跑步平台前端并枢接于该基架上;其特征在于:一支撑脚,具有一连接端而接设于该跑步平台近后端处的底面,支撑脚另一端为一触地端;一控制装置,装设于该跑步平台上,其具有位于跑步平台外部的一控制件,以及装设于该跑步平台底面的一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同时与该控制件及该支撑脚连结。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脚由二侧杆与一横杆组成,该横杆两端各别与该二侧杆固接,该二侧杆一端为连接端且枢接于该跑步平台,另一端接设有一滚轮并形成该触地端。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跑步机平台的斜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泉
申请(专利权)人:迪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