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输送禾杆的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稻麦呈直立的收获输送流程及其机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改革了禾秆输送流程,禾秆在割、送、脱、排草输送流程中始终呈直立状态,仅穗头弯折喂入滚筒;并采取仅由一段上下输送链完成割、送、脱、排草输送;割、送、脱三大工作部件紧凑地构成一个整体,可简便地挂接在拖拉机_或多用底盘的前方.降低使用成本.(*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谷物机械化收获流程和实现该流程的半喂入联合收收割机。现有水稻、小麦机械化收获流程中,特别是半喂入的禾秆输送流程,如龙江-120型、湖州-100型、闽江-150型等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当禾秆靠近切割器时,呈近似直立状态,一旦经过割台输送、中间输送到脱粒夹持输送,禾秆逐渐改变了原先近似直立状态呈斜卧状态,而让穗头喂入滚筒脱粒。禾杆在输送过程中经历几次交接,如割台输送与中间输送之间的交接,中间输送与脱粒夹持输送之间的交接。由于如上述禾秆输送流程既要改变禾秆直立状态又要经历几次交接输送,难免要引起交接输送流程不顺畅问题。又如浙江天台山割前脱粒机的收获流程,尽管没有改变禾杆直立状态也没有交接输送问题,但其收获方法是把近似直立的禾杆,在靠近切割器之前,穗头先喂入滚筒脱粒,禾秆没有产生输送流程。这无疑增加了脱粒的难度。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有割台输送链、中间输送链、脱粒夹持输送链等多段输送链装置来实现禾秆输送流程,由此其割台、中间-->输送装置、脱粒部件分别布置在专用底盘的前、中、后部位,以致机构复杂、松散、使用成本高。即便像广东佛山型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力图将割、送、脱三大工作部件挂在拖拉机以降低造价,但也因装拆不便而影响拖拉机的充分使用。以上主要参考文献见《农业机械情报资料》1983年第5期“我国水稻收获机械发展概况”,作者中国农机院刘广海;“日本收获机具的发展”作者金承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改革半喂入式的收获输送流程入手,采取禾秆在割、送、脱夹持输送中一直处于如同切割前呈近似直立的、无交接的输送流程,以实现具有简便可靠的收获输送流程;由此设计出仅具有一段的上下输送链就能完成割、送、脱夹持输送的並把割、送脱三大工作部件紧凑地揉成一个整体,配挂在拖拉机或多用底盘上,以充分发挥拖拉机或多用底盘功能,降低收获作业使用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稻麦收获输送流程是禾秆在靠近切割器前,由扶禾器和拨禾星轮组把禾秆作用呈近似直立状态;禾秆一旦被切割器切断后,立即贴靠在一段上、下输送链进行割台输送、中间输送、脱粒夹持输送直至排草;禾杆在整个输送流程中仍然保持如同切割前呈近直立状态,仅喂入滚筒时,穗头弯折脱粒;禾秆贴靠在这一段上、下输送链的相对部位自始至终没有改变位置;且直至排草前禾秆没-->有脱离开这一段上、下输送链的位置。由此禾秆始终呈直立状态且无交接的禾秆输送流程,解决了流程简便可靠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稻麦呈直立的收获输送流程,本专利技术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是把主滚筒的轴线水平横置(垂直前进方向),其轴向喂入开口朝前。在轴向喂入开口正下方依次安装上、下输送链和切割器,且上、下输送链的迥转面平行于切割器。下输送链的前方配置若干个由链条滚子啮合带动的拨禾星轮组和弹性压禾杆,在下输送链的后方设置弹簧压禾装置。在上、下输送链的排草端的链轮上,分别装有上、下排草拨禾星轮。喂入拨禾星轮的轮面呈水平位置,且略高于上输送链。在轮面的上方装有星轮盖板,它遮住拨禾星轮非工作部位,限制拨禾星轮仅在喂入区内把禾穗头部弯折喂入滚筒。为此拨禾星轮制成具有一定拨禾和脱禾能力的弧状曲线。为了适应不同高度的稻麦,保证穗头以合适的喂入长度,进入滚筒,把切割器、下输送链、拨禾星轮组以及弹性压禾杆、弹簧压禾装置等制成一个独立体,让它能沿着包括主滚筒、上输送链等构成的主机体垂直地上下移动调节。上述的收割、夹持输送、和脱粒等工作部件构成了一个紧凑的整体,把它配挂在拖拉机或多用底盘的前方。在完成收获作业后,-->可以简便地把它卸下,让拖拉机或多用底盘进行其他作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禾秆输送流程,由于禾杆压靠在上下输送链的部位一直处于直立状态,减少了现有机型为改变禾秆空间状态而增设许多机构;又避免了因改变禾秆状态的许多麻烦,使输送流程顺畅。(2)本专利技术仅采用一段输送链就完成割、送、脱直至排草等输送流程,不必像现有产品至少要二段或二段以上的输送链,既简化结构又没有因多段链的交接输送易引起的堵塞问题。(3)本专利技术没有增加喂入深度调节机构,仅通过原部件间的位置变化就可适应不同高度作物,简化结构。(4)本专利技术把割送脱三大部件揉成一紧凑的整体,实现了作为拖拉机或多用底盘配套机具。解决了联合收割机因配专用底盘使用成本高的问题。附图1是实施方案侧视图。附图2是禾秆输送流程示意图。附图3.联合收割机结构简图的侧视图。附图4.联合收割机结构简图的俯视图。附图5.喂入拨禾星轮局部正视图。附图6.喂入拨禾星轮局部俯视图。-->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好方式见附图1。在小型手扶拖拉机传动箱的后面装上动力机架31,动力机32置于动力机架之上于扶手操作架33之下。在传动箱的前方安有挂接框架17。本专利技术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28通过联结元件16固定在挂接框架17,装在小型手扶拖拉机的前方。动力机相对地轮30的重力矩与联合收割机相对地轮30的重力矩大体平衡。实现禾秆输送流程如附图2,A处的禾秆为切割前的近似直立状态;B处的禾秆为切割后由上、下输送链进行侧向输送时的直立状态;C处的禾秆为经侧向输送转弯后,喂入拨禾星轮把穗头弯折的状态;D处的禾秆为穗头处于弯折状态脱粒,而茎秆仍由上、下输送链作夹持输送,茎秆仍呈直立状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采用一段上下输链及其相应配合的零部件。见附图3和附图4。下输链10是由长节距、宽内链板间距构成的农用异型链。其链条的迥转面置于切割器11的正上方且与之平行。链条前方的套筒滚子带动着与之啮合的拨禾星轮9。弹性压禾杆20紧挨在链板附近,把禾杆压靠在链板上保证禾杆作直立的横向输送。拨禾星轮组9由分禾器19支承着,並固定压禾杆20。必要时尚可装扶禾器6。在下输送链的转弯处,有压禾杆21。它制成弧状,保证禾-->秆在侧边转向顺畅。链10的后边对应设置着弹簧压禾装置13,它以一定的压力把禾杆下部压靠在链板上作脱粒夹持输送,保证禾秆不被弓齿抽入滚筒。上输送链8是用标准的套筒滚子链,每隔一定节数,换上指状外链板26。在链条后方指状外链板的尖部位于主滚筒轴向喂入开口处,它协助下输送链对禾秆作直立输送,阻止禾秆歪斜。在主滚筒进口端,还装有特制的喂入拨禾星轮4见附图5和附图6。它由短链24带动。喂入拨禾星轮的轮面呈水平位置,且略高于上输送链8。短链罩23和盖板26把喂入拨禾星轮部分遮掩起来,限制喂入拨禾星轮只能在MN区域发挥作用。为了保证喂入拨禾星轮兼备有拨禾和脱禾能,喂入拨禾星轮设计成弧状曲线。在排草端的上下输送链轮处,分别装上上下排草拨禾星轮18,它一方面减弱直至消除上下输送链的输送能力,一方面帮助禾秆摆脱机体,整齐地铺放到田面上。本专利技术的主机体3是由上输送链8、主滚筒2、副滚筒1、凹板筛15、水平搅龙14和垂直搅龙22组成的。而下输送链10、切割器11、拨禾星轮组9、机架5等构成一独立体。这个独立体通过锁定元件7和12固定在主机体3。当收割高秆的稻麦时,将这个独立体向下拉大垂直距离。当割矮时,向上缩短距离。-->整机通过联结元件16挂在拖拉机或多用底盘的挂接框17的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机器收获稻麦的方式,特别是半喂入式的禾秆输送流程,其特征是禾秆在割台输送、中间输送、脱粒夹持输送一直处於如同切割前呈近似直立的、无交接的输送流程,仅喂入滚筒时穗头弯折脱粒。

【技术特征摘要】
1、用机器收获稻麦的方式,特别是半喂入式的禾秆输送流程,其特征是禾秆在割台输送、中间输送、脱粒夹持输送一直处於如同切割前呈近似直立的、无交接的输送流程,仅喂入滚筒时穗头弯折脱粒。2、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的无交接的输送流程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有扶禾器、切割器、脱粒部件、搅龙谷粒输送装置,其特征是具有一段的能完成割台输送、中间输送、脱粒夹持输送的上、下输送链条,和与上下输送链相配合的拨禾星轮组、喂入拨禾星轮、排草拨禾星轮。3、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割台、上下输送链、脱粒部件构成一紧凑的整体,通过联接元件,配挂在拖拉机或多用底盘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具有长节距宽链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文锋陈金宝邸先钧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