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扬尘收集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5328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扬尘收集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下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支撑平台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除尘风机和右除尘风机,左除尘风机和右除尘风机上部分别连接有左进尘管和右进尘管,左进尘管和右进尘管上部分别连接有左进尘软管和右进尘软管,左进尘软管和右进尘软管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吸尘管和右吸尘管,左吸尘管和右吸尘管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吸尘腔和右吸尘腔,左除尘风机和右除尘风机下部分别连接有左出尘管和右出尘管,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下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能够有效地针对不同位置的建筑扬尘进行收集,更好地针对收集的粉尘进行检测,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扬尘收集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建事业的大力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由建筑施工引起的扬尘已成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建筑扬尘可以通过鼻腔和咽喉进入肺部,引起肺功能改变、神经系统疾病,肺癌等。很多病菌、病毒附着在扬尘表面,会通过空气传播多种流行性疾病。大多建筑施工现场都没有相应的扬尘收集装置,扬尘问题普遍比较严重。因此,需要设置建筑扬尘收集装置,减少扬尘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扬尘收集检测装置,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更好的装置,方便根据需要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改善使用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扬尘收集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下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支撑平台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除尘风机和右除尘风机,左除尘风机和右除尘风机上部分别连接有左进尘管和右进尘管,左进尘管和右进尘管上部分别连接有左进尘软管和右进尘软管,左进尘软管和右进尘软管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吸尘管和右吸尘管,左吸尘管和右吸尘管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吸尘腔和右吸尘腔,左除尘风机和右除尘风机下部分别连接有左出尘管和右出尘管,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下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部设置有支撑腔,支撑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粉尘收集腔和右粉尘收集腔,左出尘管和右出尘管下端分别设置在左粉尘收集腔和右粉尘收集腔内部;左除尘风机左侧设置有第一液压器,第一液压器上部连接有第一液压伸缩柱,第一液压伸缩柱右侧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设置在左吸尘腔下部;右除尘风机右侧设置有第二液压器,第二液压器上部连接有第二液压伸缩柱,第二液压伸缩柱上部设置有第一铰链,右支撑柱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上部设置有第三液压器,第三液压器上部连接有第三液压伸缩柱,第三液压伸缩柱上部设置有第二铰链,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上铰链连接有弧形连杆,弧形连杆左侧连接有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设置在右吸尘腔下部。进一步地,支撑平台右侧设置有套筒,第三液压伸缩柱穿过套筒设置。进一步地,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下部均设置有移动轮。该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技术装置能够有效地针对不同位置的建筑扬尘进行收集,更好地针对收集的粉尘进行检测,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第三支撑板;2、第三液压器;3、右支撑柱;4、第一支撑板;5、第三液压伸缩柱;6、右吸尘管;7、右吸尘腔;8、套筒;9、支撑平台;10、第二液压器;11、右粉尘收集腔;12、第二铰链;13、第二液压伸缩柱;14、左进尘软管;15、弧形连杆;16、右除尘风机;17、左吸尘腔;18、左吸尘管;19、支撑腔;20、右出尘管;21、右进尘软管;22、右进尘管;23、第四支撑板;24、第一铰链;25、左支撑柱;26、左出尘管;27、第一液压器;28、移动轮;29、第二支撑板;30、第一液压伸缩柱;31、左进尘管;32、左粉尘收集腔;33、左除尘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如图1所示的建筑扬尘收集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平台9,支撑平台9下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柱25和右支撑柱3,支撑平台9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除尘风机33和右除尘风机16,左除尘风机33和右除尘风机16上部分别连接有左进尘管31和右进尘管22,左进尘管31和右进尘管22上部分别连接有左进尘软管14和右进尘软管21,左进尘软管14和右进尘软管21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吸尘管18和右吸尘管6,左吸尘管18和右吸尘管6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吸尘腔17和右吸尘腔7,左除尘风机33和右除尘风机16下部分别连接有左出尘管26和右出尘管20,左支撑柱25和右支撑柱3下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4上部设置有支撑腔19,支撑腔19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粉尘收集腔32和右粉尘收集腔11,左出尘管26和右出尘管20下端分别设置在左粉尘收集腔32和右粉尘收集腔11内部;左除尘风机33左侧设置有第一液压器27,第一液压器27上部连接有第一液压伸缩柱30,第一液压伸缩柱30右侧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9,第二支撑板29设置在左吸尘腔17下部;右除尘风机16右侧设置有第二液压器10,第二液压器10上部连接有第二液压伸缩柱13,第二液压伸缩柱13上部设置有第一铰链24,右支撑柱3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1,第三支撑板1上部设置有第三液压器2,第三液压器2上部连接有第三液压伸缩柱5,第三液压伸缩柱5上部设置有第二铰链12,第一铰链24和第二铰链12上铰链连接有弧形连杆15,弧形连杆15左侧连接有第四支撑板23,第四支撑板23设置在右吸尘腔7下部。支撑平台9右侧设置有套筒8,第三液压伸缩柱5穿过套筒8设置。左支撑柱25和右支撑柱3下部均设置有移动轮28。该技术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利用第一液压器27控制第一液压伸缩柱30伸缩,第一液压伸缩柱30带动第二支撑板29上下移动,对左吸尘腔17的高度进行调节,打开左除尘风机33进行除尘,将粉尘吸入左吸尘腔17内。粉尘从左吸尘管18、左进尘软管14和左进尘管31进入左除尘风机33,再从左出尘管26进入左粉尘收集腔32中进行收集。利用第二液压器10和第三液压器2同时控制第二液压伸缩柱13和第三液压伸缩柱5伸缩,第二液压伸缩柱13和第三液压伸缩柱5对弧形连杆15的高度进行调节。第二液压器10和第三液压器2分别控制第二液压伸缩柱13和第三液压伸缩柱5伸缩,第二液压伸缩柱13和第三液压伸缩柱5对弧形连杆15的角度进行调节。弧形连杆15带动第四支撑板23移动,对右吸尘腔7的位置进行调节。在第二液压器10和第三液压器2的配合作用下,将右吸尘腔7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对指定位置的粉尘进行收集。打开右除尘风机16,将粉尘吸入右吸尘腔7内,粉尘从右吸尘管6、右进尘软管21和右进尘管22进入右除尘风机16,再从右出尘管20进入右粉尘收集腔11中进行收集。对左粉尘收集腔32和右粉尘收集腔11中收集到的粉尘进行检测,得到建筑扬尘的相关参数。利用移动轮28移动装置,使装置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使用。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扬尘收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9),所述支撑平台(9)下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柱(25)和右支撑柱(3),所述支撑平台(9)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除尘风机(33)和右除尘风机(16),所述左除尘风机(33)和右除尘风机(16)上部分别连接有左进尘管(31)和右进尘管(22),所述左进尘管(31)和右进尘管(22)上部分别连接有左进尘软管(14)和右进尘软管(21),所述左进尘软管(14)和右进尘软管(21)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吸尘管(18)和右吸尘管(6),所述左吸尘管(18)和右吸尘管(6)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吸尘腔(17)和右吸尘腔(7),所述左除尘风机(33)和右除尘风机(16)下部分别连接有左出尘管(26)和右出尘管(20),所述左支撑柱(25)和右支撑柱(3)下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4)上部设置有支撑腔(19),所述支撑腔(19)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粉尘收集腔(32)和右粉尘收集腔(11),所述左出尘管(26)和右出尘管(20)下端分别设置在左粉尘收集腔(32)和右粉尘收集腔(11)内部;所述左除尘风机(33)左侧设置有第一液压器(27),所述第一液压器(27)上部连接有第一液压伸缩柱(30),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柱(30)右侧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9),所述第二支撑板(29)设置在左吸尘腔(17)下部;所述右除尘风机(16)右侧设置有第二液压器(10),所述第二液压器(10)上部连接有第二液压伸缩柱(13),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柱(13)上部设置有第一铰链(24),所述右支撑柱(3)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1),所述第三支撑板(1)上部设置有第三液压器(2),所述第三液压器(2)上部连接有第三液压伸缩柱(5),所述第三液压伸缩柱(5)上部设置有第二铰链(12),所述第一铰链(24)和第二铰链(12)上铰链连接有弧形连杆(15),所述弧形连杆(15)左侧连接有第四支撑板(23),所述第四支撑板(23)设置在右吸尘腔(7)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扬尘收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9),所述支撑平台(9)下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柱(25)和右支撑柱(3),所述支撑平台(9)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除尘风机(33)和右除尘风机(16),所述左除尘风机(33)和右除尘风机(16)上部分别连接有左进尘管(31)和右进尘管(22),所述左进尘管(31)和右进尘管(22)上部分别连接有左进尘软管(14)和右进尘软管(21),所述左进尘软管(14)和右进尘软管(21)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吸尘管(18)和右吸尘管(6),所述左吸尘管(18)和右吸尘管(6)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吸尘腔(17)和右吸尘腔(7),所述左除尘风机(33)和右除尘风机(16)下部分别连接有左出尘管(26)和右出尘管(20),所述左支撑柱(25)和右支撑柱(3)下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4)上部设置有支撑腔(19),所述支撑腔(19)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粉尘收集腔(32)和右粉尘收集腔(11),所述左出尘管(26)和右出尘管(20)下端分别设置在左粉尘收集腔(32)和右粉尘收集腔(11)内部;所述左除尘风机(33)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