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君珩专利>正文

改进的具有升降机构的跑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56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具有升降机构的跑步机,包括底座、控制面板、跑步台及升降机构,底座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向上延伸的支臂,跑步台是以前端架设于底座的二支臂间,跑步台中具有一循环转动的跑步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具有二对称的升降构件及一伸缩杆,各升降构件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与第二端间成一夹角相接,各升降构件的第一端分别枢接于该跑步台近前端的两侧,各升降构件的第二端则分别枢接一滑轮于该底座的两侧内滑移,各升降构件在第一端与第二端间分别开设一滑槽,该底座的两侧对应各滑槽分别设有一导引杆,供分别穿伸于各滑槽中,各升降构件近第一端之间固设一连接杆,该连接杆的中段供该伸缩杆的一端枢接,该伸缩杆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跑步台近前端处,该伸缩杆与一动力源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健身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增加跑步者跑步时的安全感,减少跑步机占用空间的改进的具有升降机构的跑步机
技术介绍
如图8所示,其是一种现有跑步机跑步框架的高低调整装置,其主要是在二连结片4上,分别依高、低及前后位置而设有一框架枢孔41、一前撑杆枢孔42及一长轴枢孔43,其中,框架枢孔41及前撑杆枢孔42分别位于连结片4的前端及中央的较高位置处,而长轴枢孔43则设于连结片4后端且较低的位置处,使该连结片4利用框架枢孔41而分别枢设于跑步框架5的前端两侧,利用前撑杆枢孔42与一前撑杆51枢设结合,再在两连结片4的长轴枢孔43中穿置一长轴杆431,最后再在长轴杆431上枢设一调整机构6,并使该调整机构6的操控端向跑步框架5的前端横向伸出,且被定位于前撑杆51的定位片52上。借此,利用调整机构6的操控件以使其曳拉螺杆61向前或向后位移时,将可随之拉引长轴杆431同步位移,此时,连结片4将以前撑杆枢孔42的位置为轴而产生旋移作用,进而使跑步框架5随框架枢孔41位置的高、低调移而改变其撑持角度,以升降该跑步框架5。由于该二连结片4的一端向下延伸一长度,供长轴枢孔43位于连结片4较低的位置,而为适应二连结片4的枢摆空间,使该跑步框架5须离地面一段距离h,而造成跑步框架5过高,容易让跑步者产生恐惧、不安全的感觉。如图9所示,其是另一种现有跑步机升降构造,该跑步机主要是在一基座7与一跑步台71间设有一升降构造8,该升降构造8是由二升降杆81、二连动杆82及一伸缩杆83组成,该升降杆81一端是枢接于基座7的后端,其另一端则与跑步台71枢结。该连动杆82一端与该升降杆81枢结,其另一端则固结一位移杆821,在位移杆821两端各枢设一滑轮822,该滑轮822可滑移于基座7二侧杆72内侧,该伸缩杆83是由一电动机831驱动,该伸缩杆83一端枢接于跑步台71,而另一端则与该位移杆821枢接。通过电动机831驱动伸缩杆83伸缩,而改变该位移杆821的滑轮822在基座7二侧杆72内侧的位移,进而改变该连动杆82与升降杆81间的距离与枢接角度,以升、降跑步台71。由于该跑步机是通过改变升降构造8的连动杆82与升降杆81间的距离与枢接角度,以达到升、降跑步台71的功效。然而在折叠跑步台71时,却会因该连动杆82与升降杆81间的角度限制,而使跑步台71的后端向上折叠的直立度受到限制,使该跑步台71折叠后仍很倾斜,而无法有效缩减跑步机收藏时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具有升降调整机构的跑步机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升降机构的跑步机,由于该跑步台是以二升降构件的第二端的滑轮沿该底座内侧向后移动,供二升降构件的第一端向上摆动带动抬升,使该跑步台不会离地过高,以增加跑步者跑步时的安全感,且可减少跑步机所占用的空间,以利收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具有升降机构的跑步机,包括底座、控制面板、跑步台及升降机构,底座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向上延伸的支臂,跑步台是以前端架设于底座的二支臂间,跑步台中具有一循环转动的跑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具有二对称的升降构件及一伸缩杆,各升降构件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与第二端间成一夹角相接,各升降构件的第一端分别枢接于该跑步台近前端的两侧,各升降构件的第二端则分别枢接一滑轮于该底座的两侧内滑移,各升降构件在第一端与第二端间分别开设一滑槽,该底座的两侧对应各滑槽分别设有一导引杆,供分别穿伸于各滑槽中,各升降构件近第一端之间固设一连接杆,该连接杆的中段供该伸缩杆的一端枢接,该伸缩杆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跑步台近前端处,该伸缩杆与一动力源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前述的改进的具有升降机构的跑步机,其中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侧杆,各侧杆的后端分别设有所述支臂,该二支臂的顶端间设有一供使用者操控跑步台的控制面板,该二支臂近该控制面板处分别设有一供使用者跑步时扶持的扶手,该底座的二侧杆前端的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一轨道,供该升降机构的二升降构件第二端的滑轮滑移,该跑步台近前端两侧的底部分别设有一枢接座,分别供二升降构件的第一端枢设,二升降构件近第一端之间的连接杆中段设有一枢转座,供该伸缩杆的一端枢接。前述的改进的具有升降机构的跑步机,其中底座的二侧杆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一L形的轨道,各升降构件的滑轮的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一挡片,各滑轮分别滑设于该底座的二侧杆相对内侧的轨道上,各滑轮一侧的挡片挡止于轨道的底部,以限制各滑轮在该轨道中滑移。前述的改进的具有升降机构的跑步机,其中底座的二侧杆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一断面为ㄈ形的轨道,各滑轮分别枢设于各升降构件的第二端的相对外侧,各滑轮滑设于各轨道内,该轨道的形状限制该滑轮在该轨道内滑移。前述的改进的具有升降机构的跑步机,其中伸缩杆为一螺杆,所述动力源为一扬升电动机。前述的改进的具有升降机构的跑步机,其中底座的后端间固接一横杆,该跑步台中段的底部设有一横杆,该底座的横杆与该跑步台的横杆间枢设一支撑杆。前述改进的具有升降机构的跑步机,其中支撑杆为一气压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跑步台是以二升降构件的第二端的滑轮沿该底座内侧向后移动,供二升降构件的第一端向上摆动带动抬升,使该跑步台不会离地过高,以增加跑步者跑步时的安全感,且可减少跑步机所占用的空间以利收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跑步台未升降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滑轮一侧的挡片挡止于滑轨底部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跑步台升高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跑步台收折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滑轮与滑轨的另一实施例图图8是一种现有跑步机跑步框架的高低调整装置的示意图图9是另一种现有跑步机跑步台折叠后仍很倾斜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改进的具有升降机构的跑步机,包括一底座1、一跑步台2及一升降机构3。上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侧杆11,各侧杆11的后端分别设有一向上延伸的支臂12,二支臂12的顶端间设有一供使用者操控跑步台2的控制面板14,该二支臂12接近控制面板14处分别设有一供使用者跑步时扶持的扶手13。该底座1的二侧杆11前端的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一L形的轨道15,二侧杆11的后端间固接一横杆16,该横杆16的中段枢接一支撑杆17的一端,该支撑杆17的另一端枢接于该跑步台2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杆17为一气压棒,供辅助跑步台2的折叠。上述跑步台2的前端是架设于底座1的二支臂12之间,该跑步台2中具有一供跑步的跑步带21,该跑步带21是由一电动机22带动循环转动,而该跑步台2近前端两侧的底部分别设有一枢接座24,该跑步台2中段的底部设有一横杆23,供枢接该支撑杆17的另一端。上述升降机构3具有二对称的升降构件31及一伸缩杆32,各升降构件31具有成一定夹角向外延伸的第一端311与第二端312,各升降构件31的第一端311是分别枢接于跑步台2两侧的枢接座24,各升降构件31的第二端312分别枢接一滑轮313。各滑轮313的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一挡片317,各滑轮313分别滑设于底座1的二侧杆11相对内侧的轨道15上,且各滑轮313一侧的挡片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君珩
申请(专利权)人:邹君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