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君珩专利>正文

健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63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健身器,包括一底座,分别形成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至少一踏板;一导轨,一端枢设于该底座的第一端;一座垫组,设有一座垫,该座垫在底侧枢设有一能在该导轨线性移动的导引组;至少一支撑杆,一端枢设于该底座的第二端,另端枢设于该座垫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供使用者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而保留原滑船运动的运动效果,更兼具有腹部等身体各部的伸展运动,简化结构,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兼具有腹部等身体各部的伸展运动,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健身器
技术介绍
一般健身器,如图9及附图说明图10所示,其是设有一Λ形的主架体70,该主架体70的一段由下而上分别枢设有一第一拉杆71及一倒L形的座杆72,该座杆72的顶端枢设有一椅座73。该座杆72在该主架体70上方两侧分别枢设有一连杆74,两连杆74中段间枢穿设有一副连杆75,该副连杆75的一端枢设于该椅座73中段,而两连杆74远离该座杆72的一端枢设有一第二拉杆76,该第二拉杆76中段与该主架体70远离该第一拉杆71的一端间枢设有一油压缸77。使用者乘坐于该椅座73上,且面向第一拉杆71或第二拉杆76,进行踩踏运动,且由于该健身器的结构设计,主要利用在拉动该第一拉杆71时做手部的运动,且身体的摆幅小,所做的运动效果有限,而需另外设置有第二拉杆76,以增加身体运动的摆幅角度,增加腹部及手部的运动。但受限于现有运动器的结构,仍无法有效的增加运动量,提供伸展等运动效果,并且设置两种的运动位置及结构配置,使结构复杂,使用不便。另外,市面上尚有一种健身器,如图11及图12所示,其是设有一后支架80,该后支架80中央固设一座垫81,该后支架80的两侧分别枢设有一压缸82,两压缸82远离该后支架80的另端定位于一前支架83,该前支架83设有两脚垫84,而在两侧分别枢设有一扶手85。当使用者乘坐于该座垫81时,脚部分别踩抵于两脚垫84,配合脚部的伸直,移动该前支架83,并配合两压缸82的拉力将该前支架83拉回,以形成脚部的运动,而手部则借由枢转两扶手85,形成手部运动。但此种现有的健身器在手部与脚部运动间并无连动关系,无法训练手、脚的协调性,且使手部与脚部的运动间,无法相辅相乘,往往使手部运动时,脚却忘记动,或脚部在做拉伸运动时,手部忘记拉动扶手85,造成运动效果不佳及使用上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健身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健身器,其能够供使用者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而保留原滑船运动的运动效果,更能兼具有腹部等身体各部的伸展运动,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分别形成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至少一踏板;一导轨,一端枢设于该底座的第一端;一座垫组,设有一座垫,该座垫在底侧枢设有一能在该导轨线性移动的导引组;至少一支撑杆,一端枢设于该底座的第二端,另端枢设于该座垫组。前述的健身器,其中座垫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架,两侧架间枢设有所述导轨的导引组。前述的健身器,其中导引组设为数个导引轮,所述导轨穿过于各导引轮间。前述的健身器,其中导引组设有三个导引轮,两个导引轮设于两侧架间的顶侧,另一导引轮位于底侧。前述的健身器,其中座垫组设有一辅助该座垫组线性移动的辅助件。前述的健身器,其中辅助件是一扶手,该扶手枢穿于所述座垫组的两侧架,该扶手的两端分别朝所述底座的第一端连伸设有一握持部,并设有两支撑架,两支撑架的一端分别固定于该扶手的两侧。前述的健身器,其中辅助件是一扶手,固设于所述座垫组,该扶手的两端分别形成一握持部,所述支撑杆为两支,两支撑杆一端分别枢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另端分别枢设于该座垫组的两侧架。前述的健身器,其中辅助件包括导轨的两端分别枢设有一滚轮,另设有一绳索,该绳索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座垫组,中段绕设于两滚轮,且该绳索在朝该底座第一端方向的滚轮折回,并在折回的一端固设有一扶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供使用者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而保留原滑船运动的运动效果,更能兼具有腹部等身体各部的伸展运动,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当然,本技术在某些零件上,或零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例,则在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平面图。图3是图2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平面图。图6是图5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平面图。图8是图7所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9是现有健身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0是现有健身器的部分组合动作示意图。图11是另一现有健身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2是另一现有健身器的组合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8,图中所示为本技术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本实施例的健身器,如图1至图2所示,其包含一底座10,其设成H形,该底座10在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端11及一第二端12,该第一端11枢设有两踏板13。一导轨20,其一端枢设于两踏板13间的第一端11。一座垫组30,是设有一座垫31,该座垫3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架32,两侧架32间枢设有一导引组,该导引组为数个导引轮33,如图面所示是呈倾斜倒三角状分别设有三个导引轮33,供该导轨20穿过三个导引轮33间,使该座垫组30沿该导轨20滑移。一辅助件,是辅助该座垫组30在该导轨20上线性移动,例如弹性组件等,或如图面所示为一扶手40,该扶手40枢穿于该座垫组30的两侧架32,且该扶手40的两端分别朝该底座10的第一端11连伸设有一握持部41。两支撑杆50,其一端分别枢设于底座10的第二端12,另端分别固定于该扶手40的两侧;借由上述结构,以完成本技术的健身器。本技术使用时,如图2及图3所示,使用者可乘坐于座垫31上,且脚呈曲膝状,两足部踩踏于两踏板13上,手握持于两握持部41,而配合脚朝两踏板13蹬起的力量、手拉动该握持部41的力量、以及腹部的力量,连动座垫组30朝导轨20方向滑移,如图面所示朝底座10的第二端12方向移动,以拉长及上升该座垫31与两踏板13间的距离及高度,令使用者具有手、脚及腹部的运动效果,同时兼具有伸展的运动。当放松身体力量时,如图2及图3所示,由于该座垫31受到使用者自身重力作用,使该座垫组30沿导轨20朝下移动,使该座垫组30回复原未升起状态,而依此反复运动,有效达到运动效果。当然,本技术仍存在许多例子,其间仅细节上的变化。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两支撑杆60一端分别枢设于该底座10的第二端12,且另端分别枢设于该座垫组30的两侧,而该扶手42是固设于该座垫组30。请同时参阅图6所示,当使用者在乘坐于座垫组30,手握持于扶手42的握持部43,将座垫组30沿导轨20顶起时,由于扶手42固定于该座垫组30,使该扶手42相对于该座垫组30的角度不变,而造成座垫组30移动至越高位置,该扶手42的倾斜角度越大,令使用者具有弯腰动作,增加训练腰部的功效。当然,本技术仍存在许多例子,其间仅细节上的变化。请参阅图7至图8所示,其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其中该辅助件是包含两支撑杆60一端分别枢设于该底座10的第二端12,另端分别枢设于该座垫组30的两侧,该导轨20在两端分别枢设有一滚轮21、22,而借由一绳索70一端固设于该座垫组30,中段绕设于两滚轮21、22,该绳索70在朝该底座10第一端方向的滚轮21折回,该绳索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分别形成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至少一踏板;一导轨,一端枢设于该底座的第一端;一座垫组,设有一座垫,该座垫在底侧枢设有一能在该导轨线性移动的导引组;至少一支撑杆,一端枢设于该底座的第二端,另端枢设于该座垫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君珩
申请(专利权)人:邹君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