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国梁专利>正文

一种骑乘式体育运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371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动作杆角度可调的骑乘式体育运动器。其主要由双平行弧形主架的顶端枢接一跨架,跨架一侧设有弹簧拉钮,藉以配合上动作杆底端相对侧缘所固接的定位片,达到调整上、下动作杆角度的目的。另外,为充分适应使用者手部运动位置及自然姿势,握柄连杆与上动作杆间,设有枢转机构,以供握柄作限定角度内的移位。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动器,任何人都可按其体形自行调整动作杆及握柄位置顺利进行锻炼身体。(*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动作杆角度可调的,可依使用者体形自行调整动作杆及握柄位置的骑乘式体育运动器,属体育锻炼用的器械。骑乘式运动器系新近开发问世的新颖室内运动器。其主要利用连动机构令使用者双脚踩踏踏板,同时双手将握把向身体方向拉回,从而将身驱向上撑起,达到运动锻炼身体的目的。传统的坐式四肢运动器,主要是在跨桥式主体中段,向上固设一座椅,使用者坐于其上并手握动作杆一端的握手柄,以其双脚踩动动作杆底端两侧的踏板,再由动作杆与主体间设置的油压缸形成阻滞力,进而实施四肢活动。这种坐式四肢运动器构造简单,易于实施。但油压缸所形成的阻滞力有限,且使用寿命不长,运动健身效果也不甚理想。继而,骑乘式运动器问世。其主要由一开槽式底座、脚踏连杆、座椅双连杆及底部具有滑轮的握柄连杆组成。使用者坐于座椅上并双手紧握握把,双脚置于踏板上施力,踏脚连杆将依底部枢轴而向前下方位移,这时,因拉杆作用,将令同枢轴的座椅双连杆向前上方连动位移,同时藉座椅双连杆的连动,便又使握柄连杆在另外一个相接枢轴作用下,逐渐向前方滑移,即利用握柄连杆底端所设的滑轮,配合开槽式底座内缘面的滑槽滑移,进而将座垫逐步撑起升高,达到以人体体重做阻滞力而运动的目的。这种骑乘式运动器设计别出心裁,很具新颖性。然其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使用者因身驱及四肢在运动时的自然姿态,故当较肥胖者使用时,可能尚未进行至最高运动姿势时,胸腹部便已无法负荷来自握把的压迫力,而被迫仅实施一半或三分之二的活动,健身运动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在最高运动姿势时,使用者双手位置集中在胸腹前,也就是,其双手在运动中仅做反复伸直——弯曲的有限活动,并无胸、腹肌肉的锻炼。此外,以人体重量为运动阻滞力时,人体较重,滑移动作将严重缩短滑轮使用寿命,且枢轴也易受损。监于上述运动器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改进设计成一种动作杆角度可调的,使用者可依其体形自行调整动作杆及握柄位置的骑乘式体育运动器。本技术的目的是,改善握柄位置,方便不同体型使用者,使任何人均能在使用前依本身体型需要调整握柄连杆和上动作杆的前、后位置,以顺利使用本运动器锻炼身体,同时,为防止握柄在最终高点时抵触使用者胸腹部,又能供使用者将握把拉掣至身体后方,锻炼胸部肌肉,逐将握柄连杆设计成 形;其次,本技术设计成单靠下动作杆连动拉片将双平行座杆拉起,同时又透过上动作杆的连动,使握柄连杆作相对方向位移,可确保构件使用寿命。此外,为使使用者有较舒适的坐姿,将座椅底部以两平行座杆加以枢接撑持,从而可使座椅无论在初始低点还是最终高点时,均能保持水平状态。本技术是对骑乘式运动器的进一步改进。除现有骑乘式运动器构造外,改进包括,设计两平行弯弧形主架,在主架中间适当位置处焊设一撑架而构成主体,且主架上顶端相对通孔。双平行座杆枢接在主架中段的适当位置处,并斜向主体后方。座杆顶端枢接座垫。本技术运动器中的下动作杆枢接在主架上顶端的通孔中,其未端固接一U形管,且使其恰圈绕在主架的外周缘。U形管体的两侧各枢接脚踏板,U形管上方的下动作杆上有一轴孔,下动作杆的顶端为一弯折状的跨架,且在跨架一侧面适当位置处设一弹簧拉钮。其上动作杆顶端为一套轴,未端一侧则为一扇形片,扇形片上按适当半径穿设若干插合孔,上动作杆用穿轴配上垫圈透过相对轴孔枢接在下动作杆跨架容室中。本技术设计成的 形握柄连杆,中段的级式十字体,穿置枢接在上动作杆顶端的套轴中,并由两组具有通孔的级式限止片加以嵌合,锁固螺丝定位。上动作杆套轴的上部中央有一缺槽,套轴中的握柄连杆十字体部位相对位置处亦有一螺孔,以使限止螺丝由缺槽处旋入该螺纹孔后,外露在缺槽外的该螺丝可依据缺槽范围而限止握柄连杆的转角。此外,连动拉片的一端由一枢轴配上垫片枢接在调整滑块的中央,另一端则枢接在下动作杆的相对轴孔处。藉上述构造,当踏板向前下方运动时,其下动作杆将因连结成一体的U形管作用而按反时针方向旋动,使握柄连杆同步向座垫方向驱动,而下动作杆的位移,亦将牵动连动拉片向主体前方移位,从而拉高双平行座杆的角度使座垫升起。使用前,调整上动作杆及握柄连杆的角度时,可拉起下动作杆跨架上的弹簧拉钮,并将上动作杆弯折到适当位置,插上固于上动作杆扇形片上的一相对插合孔,便完成调整上、下动作杆的连结角度。本技术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构件设计合理。特别是上、下动作杆的连结角度可调及握柄连杆与上动作杆间设有枢转机构,握柄可限定在一定角度内动作,从而可供任何人能在使用前依身体体形需要,调整握柄连杆(含上动作杆)的前、后位置,顺利使用运动器锻炼身体。此外,由于座椅底部的两平行座杆枢接撑持,所以座椅不论在低点和高点时,均能保持水平状态,而使使用者有较舒适的坐姿。使用本技术运动器时,单靠下动作杆以连动拉片将双平行座杆拉起,同时透过上动作杆的连动,使握柄连杆依相对方向位移,从而避免了重力压迫构件,延长了使用寿命。因此,本技术是一种设计精简,运动效果显著,又舒适、实用的运动器。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运动器的构造图。其中,1手握把柄,2 形握柄连杆,3锁固螺丝,4套轴上的缺槽,5上动作杆顶端的套轴,6级式限止片,7上动作杆,8弹簧拉钮,9穿轴,10弯折状跨架,11轴护套,12下动作杆,13U形管,14横管,15弯弧形主架的撑架,16脚踏板,17连接座杆的枢轴,18双平行弯弧形主架,19双平行座杆,20骑乘座垫,21调整滑块,22连动拉片,23扇形片,24扇形片上的插合孔,25限位螺丝。图2是本技术上、下动作杆连接部分的分解结构图、其中,26相对轴孔,27垫圈,28跨架上的相对轴孔,29跨架上连接下动作杆的相对轴孔,30连接主架的枢轴,31下动作杆上的轴孔,32主架上顶端的相对通孔,33弯折跨架形成的容室。图3是本技术握柄连杆连接部分的分解构造图。其中,34定位宽头螺丝,35握柄连杆上的十字体,36十字体上的螺丝孔,37级式限止片的通孔。图4是本技术调整滑块连接部分的分解构造图。其中,38连结调整滑块的枢轴,39座杆下方的缺槽。图5是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动作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符合本技术主题的实施例。首先,在双平行弯弧形主架18的中间适当位置处焊设一撑架15而构成主体。主体形成后,在主架18及撑架15接近地面的一端各焊设及螺合方式安装两横管14,以使主体成稳固立姿。之后,在主架18中段的适当位置处,以两枢轴17连结双平行座杆19,使双平行座杆19斜向主体后方,再在双平行座杆19的顶端将座垫20枢接在上面。其次,在双平行弯弧形主架18的顶端的相对通孔32中,用一枢轴30配上垫圈27及护套11将下动作杆12依其相对轴孔29枢接在其间,下动作杆12的未端固接一U形管13,并使其恰围绕在主架18相对位置的外周缘,再在该U形管体13的两侧各枢接一脚踏板16,在U形管13的上方,下动作杆12上设一轴孔31,供连动拉片22与下动作杆12和平行座杆19枢接连动。其下动作杆12顶端为一弯折状的跨架10,跨架10弯折成的容室33可让上动作杆7末端由前方穿入,用穿轴9配上垫圈27,穿过相对轴孔26、28将上、下动作杆相互枢接。由于上动作杆7末端一侧为一扇形片23,且扇形片23上按适当半径穿设若干插合孔24,因此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骑乘式运动器,包括骑乘座垫、双平行座杆、握柄连杆、握把和脚踏板,其特征在于焊设撑架的双平行弯弧形主架构成主体,主架和撑架的一端各有横管以及枢接主架并斜向主体后方的双平行座杆上枢接的骑乘座垫,主架上顶端通孔中枢接的下动作杆,固接在下动作杆末端恰绕在主架相对位置外周缘的U形管,U形管两侧各枢接的脚踏板,U形管上方,下动作杆上的轴孔,下动作杆顶端的弯折状跨架,跨架一侧的弹簧拉钮,下动作杆跨架容室中,由穿轴配垫圈透过相对轴孔枢接的上动作杆,上动作杆端的套轴,上动作杆末端一侧的扇形片,上动作杆顶端套轴中穿置的,中段成级式十字体的*形握柄连杆,下动作杆的相对轴孔中枢接的连动拉片,连动拉片另一端枢接的调整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梁吴凉舟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