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扇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0116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6 07:04
一种风扇的扇框,包括一本体;一底座,设置于前述本体的一第一侧;以及一理线单元,设置于前述第一侧,且位于该本体的内部并邻近于本体的一边缘,其中理线单元形成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一开口,且第一凹槽与第一开口相通,用以容置一导线。通过上述的结构特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扇的扇框可使导线自本体的出风口侧导出,可适用于采取吹风方式的散热模块,并可有效地将导线包围并固定于本体内部,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导线也不易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的申请号为201210428292.X,申请日为2012年10月31日,专利技术名称为“风扇的扇框”。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风扇的扇框,特别有关于一种具有理线单元的风扇的扇框。
技术介绍
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快速进步,其内部电路组织的复杂化使得提高系统散热的效率变得还趋重要。其中,将传统散热模块以抽风方式,改为直接朝向计算机系统吹风以带走热气为主要的办法之一。目前而言,采用吹风方式的散热模块,其风扇的扇框必须具有固定及保护导线的功能,于风扇运转时,导线不致因震动或风力影响而松脱或卷入风扇中,且在组装计算机系统时,也不会因拉扯而造成导线自风扇本体的点焊处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的扇框,可适用于采吹风方式的散热模块,其能够有效地将导线包围并固定于本体的内部,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导线也不易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的扇框,包括一本体;一底座,设置于前述本体的一第一侧;以及一理线单元,设置于前述第一侧,位于该本体内部并邻近本体的一边缘,其中前述理线单元形成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一开口,第一凹槽与第一开口相通,用以容置一导线。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理线单元还包括一延伸部以及一第一挡体,其中第一挡体具有一L型结构,延伸部连接于前述本体与第一挡体,且延伸部与L型结构邻接前述第一凹槽及前述第一开口。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理线单元还包括一第二挡体,且前述第一挡体与第
二挡体的间形成前述第一开口。于一实施例中,前述L型结构与前述本体的间相隔一距离。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本体、底座及理线单元是一体成型的。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风扇的扇框还包括一第二理线单元,该第二理线单元设置于前述本体的一第二侧,且该第二侧相反于前述第一侧。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侧为该风扇的扇框的出风口侧。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风扇的扇框还包括连接前述本体与底座的一肋条,且前述肋条形成有一导槽,用以容置前述导线。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本体具有一凸出部、一第二凹槽及一第二开口,其中凸出部位于本体的前述边缘,第二凹槽与第二开口相通且邻接于前述凸出部。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凹槽连接前述导槽,且前述导线是由前述底座穿出,并依序经过前述导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一凹槽。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还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A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风扇的扇框立体图;图1B表示图1A的风扇的扇框侧视图;图1C表示图1A的风扇的扇框与导线结合的示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风扇的扇框立体图;以及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风扇的扇框与导线结合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风扇的扇框10本体100底座200理线单元300第一凹槽302第一开口304延伸部306第一挡体308第二挡体310破孔400肋条500导槽502凸出部600第二凹槽700第二开口800第一侧S1第二侧S2导线W具体实施方式请先参阅图1A,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风扇的扇框10主要包括有一本体100、一设置于本体100的第一侧S1的座体200以及一形成于本体100内部并且邻近于本体100的一边缘的理线单元300。应了解的是,前述风扇的扇框10可与一风扇结合并组成一散热模块,以提供计算机系统散热之用。请继续参阅图1A,本实施例中的理线单元300包括有一延伸部306以及一第一挡体308,如图中所示,延伸部306连接本体100,且第一挡体308具有一L型结构并与延伸部306连接,通过此结构设计,延伸部306与L型结构(第一挡体308)可形成一第一凹槽302及一第一开口304。应了解的是,风扇的扇框10的本体100、座体200以及理线单元300可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接着,请一并参阅图1B及图1C,其中理线单元300的第一挡体308与本体100之间相隔有一距离(如图上所标示的破孔400),可供一连接于风扇的导线W由底座200旁的理线单元300穿出本体100(请参阅图1C)。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理线单元300因具有前述第一开口304的设计,故可使导线W能够进入并卡合于第一凹槽302内。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线W是经由第一挡体308而限制于第一凹槽302中,故不易脱离理线单元300或凸出本体100的边缘,据此可避免导线W影
响邻近的电子组件,以提升空间上的使用效率。再者,由于导线W绕设于延伸部306,也可使导线W在理线单元300中还为稳固。如此一来,本实施例中的理线单元300可具有固定及保护导线W的双重功用,不致于在风扇运转时,因震动或风力影响而让导线W松脱或卷入风扇中,且在组装计算机系统时,不会因拉扯而造成导线W自风扇本体上的点焊处脱落。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00与理线单元300设置于本体100的第一侧S1,其中第一侧S1即为风扇的扇框10的出风口侧,据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风扇的扇框10可应用于采取吹风方式的散热模块。应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本体100上的第二侧S2也可同时设有一理线单元300,其中第二侧S2相反于第一侧S1;换言之,理线单元300也可设置于风扇的扇框10的入风口侧,以供传统散热模块的导线由入风口侧导出之用。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风扇的扇框10立体图,其中理线单元300包括有一延伸部306、一第一挡体308以及一第二挡体310。如图中所示,第一挡体308与第二挡体310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开口304,可供连接于风扇的导线W进入第一凹槽302中。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风扇的扇框10与导线W结合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风扇的扇框10包括有一本体100、一设置于本体100的第一侧S1的底座200以及形成于前述本体100内部并且邻近于本体100边缘的理线单元300,此外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本体100与底座200的肋条500。其中,前述肋条500形成有一导槽502,用以容置多条导线W。于本实施例中,前述本体100具有一凸出部600、一第二凹槽700以及一第二开口800,其中凸出部600形成于前述第一侧S1且位于该本体100的边缘,前述第二凹槽700与第二开口800相互连通且邻接该凸出部600。如图3所示,前述导槽502连通于第二凹槽700,且由风扇延伸出的导线W可穿过底座200,并依序经过导槽502、第二凹槽700以及第一凹槽302。据此,本实施例的理线单元300以及凸出部600可兼具有固定及保护导线W的功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的扇框,包括有一本体;一设置于本体的一第一侧的底座;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侧,且位于该本体内部并邻近本体的一边缘的理线单元,其中理线单元形成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一开口,第一
凹槽与第一开口相通,用以容置一导线。通过上述的结构特征,本专利技术的风扇的扇框可使导线自本体的出风口侧导出,可适用于采取吹风方式的散热模块,并可有效地将导线包围并固定于本体内部,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导线也不易脱离。虽然本专利技术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底座,设置于该本体的一第一侧;以及一理线单元,设置于该第一侧,且位于该本体内部并邻近该本体的一边缘,其中该理线单元形成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一开口相通,用以容置一导线;该风扇的扇框还包括连接该本体与该底座的一肋条,且该肋条形成有一导槽,用以容置该导线;该本体具有一凸出部、一第二凹槽以及一第二开口,该凸出部位于该本体的该边缘,该第二凹槽与该第二开口相通且邻接该凸出部;该理线单元还包括一延伸部以及一第一挡体,该第一挡体具有一L型结构,且该延伸部连接于该本体与该第一挡体,其中该延伸部与该L型结构邻接该第一凹槽及该第一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底座,设置于该本体的一第一侧;以及一理线单元,设置于该第一侧,且位于该本体内部并邻近该本体的一边缘,其中该理线单元形成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一开口相通,用以容置一导线;该风扇的扇框还包括连接该本体与该底座的一肋条,且该肋条形成有一导槽,用以容置该导线;该本体具有一凸出部、一第二凹槽以及一第二开口,该凸出部位于该本体的该边缘,该第二凹槽与该第二开口相通且邻接该凸出部;该理线单元还包括一延伸部以及一第一挡体,该第一挡体具有一L型结构,且该延伸部连接于该本体与该第一挡体,其中该延伸部与该L型结构邻接该第一凹槽及该第一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凯吴志辉李建志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