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式自动分类凋落物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2360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2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筛式自动分类凋落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层收集框(1)、中层收集框(2)、下层收集框(3)、支架(4)和收集辅助挡板(5)组成,所述收集框由框架和设在框架内的网构成,所述收集框的框架材料为塑料管,收集框的网材料为尼龙网和尼龙线;所述上层收集框(1)、中层收集框(2)、下层收集框(3)的边长和高度均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筛式自动分类凋落物收集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实现森林群落灌木凋落物的自动分类动态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森林群落凋落物筛式自动分类收集装置,属森林群落生态学

技术介绍
:森林凋落物是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环节。通过对森林凋落物的系统精细研究,可以明确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快慢、比重和变化等重要信息。森林凋落物通常来自植被层的枝、叶、果、花等,目前凋落物收集过程中,普遍采用开放式静态收集框,一般开口为方形或矩形,单框式,即所有来自林冠层的凋落物落下后混合在一起。事实上,在研究林分的养分循环或物质循环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不同的凋落物成分进行细分,以定量化的区分各凋落物成分对于物质循环的贡献大小,这一过程在传统的研究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凋落物整体收集后期的整理分类完成。这一人工分捡过程一般均有少量的损失,有的时候因为时间间隔较长,部分凋落物开始分解而粘结在一起,使得分离变得十分困难,这对研究结果的精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通常情况下凋落物的收集一般是以月或更长的时间为周期,这就势必造成各凋落物成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聚集在一起,风吹日晒雨淋的同时,伴有小动物和微生物的入侵,极有可能发生混合状态下的物理化学作用,更不利于后期的实验室分捡和实验的精确性。因此,在精细化的林分养分循环过程研究中,更需要实现野外的初步或大部分的筛选,从而为后期的处理研究打下基础,然而,从目前现有的各类野外凋落物收集装置来看,均无法实现上述设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筛式自动分类凋落物收集装置,该筛式自动分类凋落物收集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实现森林群落灌木凋落物的自动分类动态收集。本技术筛式自动分类凋落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层收集框(1)、中层收集框(2)、下层收集框(3)、支架(4)和收集辅助挡板(5)组成,所述收集框由框架和设在框架内的网构成,所述收集框的框架材料为塑料管,收集框的网材料为尼龙网和尼龙线;所述上层收集框(1)、中层收集框(2)、下层收集框(3)的边长和高度均相同,均为标准边长1m*1m,高30cm的模块化收集单元,它们唯一的区别在于网的孔隙大小不同,上层收集框(1)的尼龙网孔大小为边长6-10cm的正方形;中层收集框(2)尼龙网孔大小为边长3-5cm的正方形;下层收集框(3)尼龙网孔最小最密,孔眼直径或边长为1mm。进一步的,上述每个框架在纵向的四根立柱上下各有一小段突出,上端突出为空心圆柱,内径大小略大于下端突出的外径,用来插入对接上层的收集框的下突出;下端突出外径略小于上端的内径,用于固定接入下层。进一步的,上述收集框的侧边挂置有长为96cm*104cm的长方形拦网,收集辅助挡板与收集框相同,网为网眼大小为1mm的尼龙网,长方形拦网带有一挂钩,以用于每次收集时从两层之间插入避免收集时移动框体造成上层收集物落入下层。本技术涉及一种筛式自动分类凋落物收集装置,由上层收集框(1)、中层收集框(2)、下层收集框(3)、支架(4)和收集辅助挡板(5)组成,框架材料为塑料管,网材料为尼龙网和尼龙线。支架(4)的作用主要是起到整个收集框的支架作用,支脚高50cm,上端与各收集框上端立柱相同,可采用相同方式与收集框的下端脚对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效果:1、本技术能实现森林群落灌木凋落物的自动分类动态收集。2、本技术的模块化设计,根据网眼大小的不同可以实现不同林分树种的凋落的分类收集。3、本技术可以多层自由组合。4、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无须专门培训,成本低廉,可快速量产、野外携带、布设方式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状态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状态构造示意图;1-最上层收集模块 2-中间收集模块 3-底层收集模块 4-支撑杆 5-收集辅助板(长方形挡网)。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筛式自动分类凋落物收集装置,由上层收集框1、中层收集框2、下层收集框3、支架4和收集辅助挡板5组成,所述收集框由框架和设在框架内的网构成,所述收集框的框架材料为塑料管,收集框的网材料为尼龙网和尼龙线;所述上层收集框1、中层收集框2、下层收集框3的边长和高度均相同,均为标准边长1m*1m,高30cm的模块化收集单元,它们唯一的区别在于网的孔隙大小不同,上层收集框1的尼龙网孔大小为边长6-10cm的正方形;中层收集框2尼龙网孔大小为边长3-5cm的正方形;下层收集框3尼龙网孔最小最密,孔眼直径或边长为1mm。进一步的,上述每个框架在纵向的四根立柱上下各有一小段突出,上端突出为空心圆柱,内径大小略大于下端突出的外径,用来插入对接上层的收集框的下突出;下端突出外径略小于上端的内径,用于固定接入下层。进一步的,上述收集框的侧边挂置有长为96cm*104cm的长方形拦网,收集辅助挡板与收集框相同,网为网眼大小为1mm的尼龙网,长方形拦网带有一挂钩,以用于每次收集时从两层之间插入避免收集时移动框体造成上层收集物落入下层。支架4的作用主要是起到整个收集框的支架作用,支脚高50cm,上端与各收集框上端立柱相同,可采用相同方式与收集框的下端脚对接。位于每个收集框框架的下突出上均设有朝上的弯钩6。支架4的四根支撑杆件可以稍微向外侧倾斜8度,以利于支撑。安装方法:1、选定森林中凋落物收集安装的位置,安装时现先将4根支撑杆按网的大小在网四个顶点位置垂直插到林下土壤中;2、将网眼最小的模块网对应支撑杆水平安装到支撑杆上,按照网眼不断增大的原则,依次安装上层收集模块网,一般共有三层;3、在凋落框的侧面挂上配套收集辅助挡板。本技术收集装置各层为模块化,主要区别是底网孔眼的大小,以适应不同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的收集。该技术结构简单牢固、安装方便、模块化生产、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且可实现凋落物自动的分类收集,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精度,为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筛式自动分类凋落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层收集框(1)、中层收集框(2)、下层收集框(3)、支架(4)和收集辅助挡板(5)组成,所述收集框由框架和设在框架内的网构成,所述收集框的框架材料为塑料管,收集框的网材料为尼龙网和尼龙线;所述上层收集框(1)、中层收集框(2)、下层收集框(3)的边长和高度均相同,均为标准边长1m*1m,高30cm的模块化收集单元,它们唯一的区别在于网的孔隙大小不同,上层收集框(1)的尼龙网孔大小为边长6‑10cm的正方形;中层收集框(2)尼龙网孔大小为边长3‑5cm的正方形;下层收集框(3)尼龙网孔最小最密,孔眼直径或边长为1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筛式自动分类凋落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层收集框(1)、中层收集框(2)、下层收集框(3)、支架(4)和收集辅助挡板(5)组成,所述收集框由框架和设在框架内的网构成,所述收集框的框架材料为塑料管,收集框的网材料为尼龙网和尼龙线;所述上层收集框(1)、中层收集框(2)、下层收集框(3)的边长和高度均相同,均为标准边长1m*1m,高30cm的模块化收集单元,它们唯一的区别在于网的孔隙大小不同,上层收集框(1)的尼龙网孔大小为边长6-10cm的正方形;中层收集框(2)尼龙网孔大小为边长3-5cm的正方形;下层收集框(3)尼龙网孔最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灿胡喜生林勇明洪滔吴承祯林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