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尤海东专利>正文

拉链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327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2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链组件,包括第一粘扣带、第二粘扣带和拉链,拉链包括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和拉链链牙,第一粘扣带包括第一公粘扣带和第一母粘扣带,第二粘扣带包括第二公粘扣带和第二母粘扣带,第一拉链带第一纵向边和第二拉链带第一纵向边均与拉链链牙相连,第一拉链带第二纵向边与第一公粘扣带相连,第二拉链带第二纵向边与第二公粘扣带相连,第一母粘扣带与第一材料相连,第二母粘扣带与第二材料相连。由此,在使用的过程中,拉链发生损坏,可以通过第一公粘扣带和第二公粘扣带很方便的实现拉链的更换,不需要将拉链从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中拆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拉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链组件
技术介绍
在服装市场中,有一些服饰是组装式可拆卸的,比如,有些衣服的衣领或者帽子或者袖管都是可以拆卸和组装的,目前市面上这种服饰大都是通过拉链的形式进行组装的,拉链带与衣服本体是缝合死的,在使用的过程中,用于连接的拉链发生损坏,更换起来就会非常麻烦,或者是衣服的附件(比如袖管或者帽子)发生损坏,想要更换新的附件(比如袖管或者帽子),也会非常麻烦,都需要把拉链带从衣服本体中拆卸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拉链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拉链组件,包括第一粘扣带、第二粘扣带和拉链,拉链包括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和拉链链牙,第一粘扣带包括第一公粘扣带和第一母粘扣带,第二粘扣带包括第二公粘扣带和第二母粘扣带,第一拉链带第一纵向边和第二拉链带第一纵向边均与拉链链牙相连,第一拉链带第二纵向边与第一公粘扣带相连,第二拉链带第二纵向边与第二公粘扣带相连,第一母粘扣带与第一材料相连,第二母粘扣带与第二材料相连。其有益效果是,第一拉链带与第二拉链带不是直接固定在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上,第一母粘扣带可以通过粘合剂与第一材料相连或者通过缝纫的方式与第一材料相连,第一拉链带第二纵向边与第一公粘扣带相连,然后通过第一公粘扣带和第一母粘扣带粘合,从而实现第一拉链带与第一材料相连,第二母粘扣带可以通过粘合剂与第二材料相连或者通过缝纫的方式与第二材料相连,第二拉链带第二纵向边与第二公粘扣带相连,然后通过第二公粘扣带和第二母粘扣带粘合,从而实现第二拉链带与第二材料的相连,之后通过拉链头将第一拉链带上的拉链链牙和第二拉链带上的拉链链牙相互齿合实现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之间的连接;撕开第一公粘扣带和第一母粘扣带之间的连接即可实现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之间的拆卸,或者撕开第二公粘扣带与第二母粘扣带之间的连接也可实现第一材料和第二材
料之间的拆卸;如此,在使用的过程中,拉链发生损坏,可以通过第一公粘扣带和第二公粘扣带很方便的实现拉链的更换,只需要换一条新的带有第一公粘扣带和第二公粘扣带的拉链就可以完成更换,不需要将拉链从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中拆除,而且粘扣带的使用寿命很长,不容易发生损坏,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与第一材料相连的第一母粘扣带以及与第二材料相连的第二母粘扣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更换的,另一方面,第一材料发生损坏或者第二材料发生损坏,也可通过第一粘扣带或者第二粘扣带实现快捷方便的更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粘扣带和第四粘扣带,第三粘扣带包括第三公粘扣带,第四粘扣带包括第四公粘扣带;第三公粘扣带背面与第一公粘扣带背面相连形成第一双面公粘扣带,第一双面公粘扣带与第一拉链带第二纵向边相连;第四公粘扣带背面与第二公粘扣带背面相连形成第二双面公粘扣带,第二双面公粘扣带与第二拉链带第二纵向边相连。其有益效果是,第三公粘扣带背面与第一公粘扣带背面相连形成第一双面公粘扣带,如此,第一双面公粘扣带与第一拉链带相连时,不需要考虑正反面,第一双面公粘扣带两面都可以与第一母粘扣带相连;第四公粘扣带背面与第二公粘扣带背面相连形成第二双面公粘扣带,如此,第二双面公粘扣带与第二拉链带相连时,不需要考虑正反面,第二双面公粘扣带两面都可以与第二母粘扣带相连;由此,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其中,第一公粘扣带背面、第二公粘扣带背面、第三公粘扣带背面、第四公粘扣带背面是指没有刺毛的那一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粘扣带还包括第三母粘扣带,第四粘扣带还包括第四母粘扣带;第一母粘扣带正面与第三母粘扣带正面贴合,第一母粘扣带第一纵向边与第三母粘扣带第一纵向边相连形成折合式第一双面母粘扣带,第一双面母粘扣带与第一材料相连;第二母粘扣带正面与第四母粘扣带正面贴合,第二母粘扣带第一纵向边与第四母粘扣带第一纵向边相连形成折合式第二双面母粘扣带,第二双面母粘扣带与第二材料相连。其有益效果是,第一双面母粘扣带通过第一母粘扣带背面和第三母粘扣带背面与第一材料贴合相连,第一双面公粘扣带插入折合式第一双面母粘扣带,第一双面公粘扣带的第一公粘扣带和第三公粘扣带分别与第一双面母粘扣带的第一母粘扣带和第三母粘扣带相粘合,实现双面粘合,如此,第一拉链带与第一材料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第二双面母粘扣带通过第二母粘扣带背面和第四母粘扣带背面与第二材料贴合相连,第二双面公粘扣带插入折合式第二双面母粘扣带,第二双面公粘扣带的第二公粘扣带和第四公粘扣带分别与第二双面母粘扣带的第二母粘扣带和第四母粘扣带
相粘合,实现双面粘合,如此,第二拉链带与第二材料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最后通过拉链头将第一拉链带上的拉链链牙与第二拉链带上的拉链链牙相互齿合,实现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直接的可靠稳定连接,避免在意外的情况下,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之间发生分离。其中,第一母粘扣带正面、第二母粘扣带正面、第三母粘扣带正面和第四母粘扣带正面是指带有圆毛的那一面,第一母粘扣带背面、第二母粘扣带背面、第三母粘扣带背面和第四母粘扣带背面是指没有圆毛的那一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双面母粘扣带和第二双面母粘扣带上均设有按扣,按扣包括公扣和母扣,第一双面公粘扣带和第二双面公粘扣带上均设有与按扣相配合的开孔。其有益效果是,按扣包括公扣和母扣,公扣和母扣分别设置在第一双面母粘扣带的第一母粘扣带和第三母粘扣带上,同样,第二双面母粘扣带的第二母粘扣带和第四母粘扣带上也分别设有公扣和母扣;在第一双面公粘扣带插入第一双面母粘扣带彼此粘合后,再将公扣和母扣扣合,使得第一双面公粘扣带和第一双面母粘扣带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固,第一拉链带通过第一双面公粘扣带、第一双面母粘扣带以及按扣实现与第一材料的牢固连接;在第二双面公粘扣带插入第二双面母粘扣带彼此粘合后,再将公扣和母扣扣合,使得第二双面公粘扣带和第二双面母粘扣带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固,第二拉链带通过第二双面公粘扣带、第二双面母粘扣带以及按扣实现与第二材料的牢固连接,最后通过拉链头将第一拉链带上的拉链链牙与第二拉链带上的拉链链牙相互齿合,实现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之间的稳定可靠连接,进一步避免在意外的情况下,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之间发生分离。其中,按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折合式第一双面母粘扣带主视图;图3为折合式第二双面母粘扣带主视图;图4为第一双面公粘扣带侧视图;图5为第二双面公粘扣带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拉链组件。如
图1所示,拉链组件,包括第一粘扣带、第二粘扣带和拉链,所述拉链包括第一拉链带901、第二拉链带902和拉链链牙903,所述第一粘扣带包括第一公粘扣带102和第一母粘扣带101,所述第二粘扣带包括第二公粘扣带202和第二母粘扣带201,所述第一拉链带901第一纵向边和第二拉链带902第一纵向边均与拉链链牙903相连,第一拉链带901第二纵向边与第一公粘扣带102相连,第二拉链带901第二纵向边与第二公粘扣带202相连,所述第一母粘扣带101与第一材料10相连,第二母粘扣带201与第二材料11相连。其有益效果是,第一拉链带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拉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粘扣带、第二粘扣带和拉链,所述拉链包括第一拉链带(901)、第二拉链带(902)和拉链链牙(903),所述第一粘扣带包括第一公粘扣带(102)和第一母粘扣带(101),所述第二粘扣带包括第二公粘扣带(202)和第二母粘扣带(201),所述第一拉链带(901)第一纵向边和第二拉链带(902)第一纵向边均与拉链链牙(903)相连,第一拉链带(901)第二纵向边与第一公粘扣带(102)相连,第二拉链带(901)第二纵向边与第二公粘扣带(202)相连,所述第一母粘扣带(101)与第一材料(10)相连,第二母粘扣带(201)与第二材料(1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拉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粘扣带、第二粘扣带和拉链,所述拉链包括第一拉链带(901)、第二拉链带(902)和拉链链牙(903),所述第一粘扣带包括第一公粘扣带(102)和第一母粘扣带(101),所述第二粘扣带包括第二公粘扣带(202)和第二母粘扣带(201),所述第一拉链带(901)第一纵向边和第二拉链带(902)第一纵向边均与拉链链牙(903)相连,第一拉链带(901)第二纵向边与第一公粘扣带(102)相连,第二拉链带(901)第二纵向边与第二公粘扣带(202)相连,所述第一母粘扣带(101)与第一材料(10)相连,第二母粘扣带(201)与第二材料(1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粘扣带和第四粘扣带,第三粘扣带包括第三公粘扣带(302),第四粘扣带包括第四公粘扣带(402);第三公粘扣带(302)背面与第一公粘扣带(102)背面相连形成第一双面公粘扣带(7),所述第一双面公粘扣带(7)与第一拉链带(901)第二纵向边相连;第四公粘扣带(402)背面与第二公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尤海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