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用的管体弯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710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9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用的管体弯管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弯管装置,容置槽后侧的基座上设有第一夹持装置,容置槽前侧的基座上设有第二夹持装置;所述弯管装置包括铰接在容置槽底壁上的圆柱形的旋转座、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的驱动单元、设置在旋转座中部通槽内的导向单元和固定在旋转座上的压紧单元;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夹持气缸、第一固定板和第一钢管;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与圆柱形旋转座相对应的弧形导轨、设置在所述弧形导轨上的弧形滑板、固定在所述弧形滑板上的第二连接座、第二夹持气缸、第二固定板和第二钢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自动将管件折弯,折弯效果好,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更具体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用的管体弯管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翅片式换热器多为由金属翅片,紫铜长U弯、紫铜小U弯,上下固定板、紫铜进出口管组成;采用机械扩管方式将金属翅片与紫铜长U弯进行过盈结合达到减小传导热阻;采用紫铜小U弯与紫铜长U弯进行交叉焊接连接制冷剂流程通路。但这种结构有较多焊接点的存在,致使换热器产生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增大,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同时致使制冷系充失效,据统计导致制冷系统失效的60%以上是焊接点泄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小片翅片换热器,其中的换热管为一管式结构,这样就使得在制作时需要将管件进行折弯,现有的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折弯,人工折弯效率低,而且人工折弯容易损坏或者是折弯不到位,影响成品管件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将管件折弯,折弯效果好,效率高的换热器用的管体弯管机构。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用的管体弯管机构,包括基座,所述
基座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弯管装置,容置槽后侧的基座上设有第一夹持装置,容置槽前侧的基座上设有第二夹持装置;所述弯管装置包括铰接在容置槽底壁上的圆柱形的旋转座、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的驱动单元、设置在旋转座中部通槽内的导向单元和固定在旋转座上的压紧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套设在旋转座外壁上的齿圈、与所述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和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驱动电机,所述导向单元包括铰接在容置槽底壁上的连接轴、铰接在所述连接轴上的两个导向块、分别铰接在所述两个导向块内侧壁上的两个拉杆和活塞杆均与两个拉杆铰接的气缸,连接轴和导向块的上端均伸出旋转座的通槽,导向块的侧壁上成型有与管件配合的环形凹槽,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固定在旋转座上端面上的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压紧气缸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压紧气缸连接板上的压紧气缸和固定在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压靠块,压紧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压紧气缸连接板并固定压靠块,所述压靠块对着导向块的侧壁上成型有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对应的卡置凹槽;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夹持气缸、第一固定板和第一钢管,所述第一夹持气缸固定在第一连接座上,第一夹持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第一连接座并固定有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钢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第一钢管的中空部与管件相配合;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与圆柱形旋转座相对应的弧形导轨、设置在所述弧形导轨上的弧形滑板、固定在所述弧形滑板上的第二连接
座、第二夹持气缸、第二固定板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二夹持气缸固定在第二连接座上,第二夹持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第二连接座并固定有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钢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板上,第二钢管的中空部与管件相配合。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待折弯的管件的后端插套在第一夹持装置的第一钢管的中空部内,也可将待折弯的管件后端置于第一钢管的前侧,然后启动第一夹持气缸,第一夹持气缸的活塞杆伸展带动第一固定板和第一钢管向前移动,直至第一钢管的中空部插入管件的后端;然后,弯管机构的压紧单元的压紧气缸动作,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伸展推动压靠块向着管件移动,直至管件的前部被夹持在压靠块的卡置凹槽和导向单元的导向块的环形凹槽之间;接着,移动第二夹持装置的弧形滑板,使之带动其上的第二钢管移至管件前端的一侧,启动第二夹持气缸,第二夹持气缸的活塞杆伸展带动第二固定板和第二钢管向前移动,直至第二钢管的中空部插入管件的前端,由此,管件的前后两端都被钢管夹持住,管件的前部被压紧单元压紧住,以便于管件进行折弯;之后,驱动单元的驱动电机驱动,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齿圈转动,齿圈带动旋转座转动,旋转座带动固定在其上的压紧单元一起旋转,从而带动管件进行折弯,在折弯时,两个导向块在连接轴上呈张开状态,从而保证管件折弯弧形完整,折弯过程中,第二钢管始终夹持着管件的前端,随着管件的折弯,弧形滑板在弧形导轨上演着弧形导轨滑动,直至滑至弧形导轨的另一端,此时,管件也折弯完成,折弯后的管件的折弯
部紧贴导向块的环形凹槽,折弯后的管件呈U形状;折弯完成后,导向单元的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带动两个拉杆向下移动,拉杆拉动两个导向块靠拢,从而使导向块的环形凹槽离开管件的折弯部,之后,分别使第一夹持气缸和第二夹持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带动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中空部慢慢抽离管件的两端,待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均离开管件后,就可以将折弯后的管件取出。通过上述方案,本技术的管体弯管机构可自动将管件折弯,折弯效果好,效率高。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第一钢管的中空部直径、第二钢管的中空部直径以及管件的外径均相等,第一钢管的中空部内壁上和第二钢管的中空部内壁上均成型有防止管件滑动的螺旋形防滑纹。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固定有两个上下排列的第一钢管,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固定有两个上下排列的第二钢管;所述导向单元的导向块上的环形凹槽的数量为上下排列的两个,所述压紧单元的压靠块上的卡置凹槽的数量也为对应的两个。按上述方案,通过将两根管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夹持在两根第一钢管和两根第二钢管上,将两根管件的前部压紧在两个环形凹槽和两个卡置凹槽之间,可同时对两根管件进行折弯,提高管件的折弯效率。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第二夹持装置的弧形导轨从基座的前端延伸至基座的后端。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导向单元的气缸固定在容置槽的底壁上,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导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的管体弯管机构,包括基座10,所述基座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弯管装置20,容置槽11后侧的基座10上设有第一夹持装置30,容置槽11前侧的基座10上设有第二夹持装置40。参见图1至图3,所述弯管装置20包括铰接在容置槽11底壁上的圆柱形的旋转座21、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的驱动单元22、设置在
旋转座21中部通槽211内的导向单元23和固定在旋转座21上的压紧单元24,所述驱动单元22包括固定套设在旋转座21外壁上的齿圈221、与所述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222和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驱动电机223,所述导向单元23包括铰接在容置槽11底壁上的连接轴231、铰接在所述连接轴上的两个导向块232、分别铰接在所述两个导向块内侧壁上的两个拉杆233和活塞杆均与两个拉杆铰接的气缸234,所述气缸固定在容置槽11的底壁上,气缸234的活塞杆竖直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用的管体弯管机构,包括基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弯管装置(20),容置槽(11)后侧的基座(10)上设有第一夹持装置(30),容置槽(11)前侧的基座(10)上设有第二夹持装置(40);所述弯管装置(20)包括铰接在容置槽(11)底壁上的圆柱形的旋转座(21)、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的驱动单元(22)、设置在旋转座(21)中部通槽(211)内的导向单元(23)和固定在旋转座(21)上的压紧单元(24),所述驱动单元(22)包括固定套设在旋转座(21)外壁上的齿圈(221)、与所述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222)和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驱动电机(223),所述导向单元(23)包括铰接在容置槽(11)底壁上的连接轴(231)、铰接在所述连接轴上的两个导向块(232)、分别铰接在所述两个导向块内侧壁上的两个拉杆(233)和活塞杆均与两个拉杆铰接的气缸(234),连接轴(231)和导向块(232)的上端均伸出旋转座(21)的通槽(211),导向块(232)的侧壁上成型有与管件(90)配合的环形凹槽(235),所述压紧单元(24)包括固定在旋转座(21)上端面上的底板(241)、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压紧气缸连接板(242)、固定在所述压紧气缸连接板上的压紧气缸(243)和固定在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压靠块(244),压紧气缸(243)的活塞杆穿过压紧气缸连接板(242)并固定压靠块(244),所述压靠块对着导向块(232)的侧壁上成型有与所述环形凹槽(235) 相对应的卡置凹槽(245);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0)包括第一连接座(31)、第一夹持气缸(32)、第一固定板(33)和第一钢管(34),所述第一夹持气缸(32)固定在第一连接座(31)上,第一夹持气缸(32)的活塞杆穿过第一连接座(31)并固定有所述第一固定板(33),所述第一钢管(3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33)上,第一钢管(34)的中空部(341)与管件(90)相配合;所述第二夹持装置(40)包括与圆柱形旋转座(21)相对应的弧形导轨(41)、设置在所述弧形导轨上的弧形滑板(42)、固定在所述弧形滑板上的第二连接座(43)、第二夹持气缸(44)、第二固定板(45)和第二钢管(46),所述第二夹持气缸(44)固定在第二连接座(43)上,第二夹持气缸(44)的活塞杆穿过第二连接座(43)并固定有所述第二固定板(45),所述第二钢管(46)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板(45)上,第二钢管(46)的中空部(461)与管件(90)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用的管体弯管机构,包括基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弯管装置(20),容置槽(11)后侧的基座(10)上设有第一夹持装置(30),容置槽(11)前侧的基座(10)上设有第二夹持装置(40);所述弯管装置(20)包括铰接在容置槽(11)底壁上的圆柱形的旋转座(21)、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的驱动单元(22)、设置在旋转座(21)中部通槽(211)内的导向单元(23)和固定在旋转座(21)上的压紧单元(24),所述驱动单元(22)包括固定套设在旋转座(21)外壁上的齿圈(221)、与所述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222)和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驱动电机(223),所述导向单元(23)包括铰接在容置槽(11)底壁上的连接轴(231)、铰接在所述连接轴上的两个导向块(232)、分别铰接在所述两个导向块内侧壁上的两个拉杆(233)和活塞杆均与两个拉杆铰接的气缸(234),连接轴(231)和导向块(232)的上端均伸出旋转座(21)的通槽(211),导向块(232)的侧壁上成型有与管件(90)配合的环形凹槽(235),所述压紧单元(24)包括固定在旋转座(21)上端面上的底板(241)、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压紧气缸连接板(242)、固定在所述压紧气缸连接板上的压紧气缸(243)和固定在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压靠块(244),压紧气缸(243)的活塞杆穿过压紧气缸连接板(242)并固定压靠块(244),所述压靠块对着导向块(232)的侧壁上成型有与所述环形凹槽(235) 相对应的卡置凹槽(245);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0)包括第一连接座(31)、第一夹持气缸(32)、第一固定板(33)和第一钢管(34),所述第一夹持气缸(32)固定在第一连接座(31)上,第一夹持气缸(32)的活塞杆穿过第一连接座(31)并固定有所述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科达化工燃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