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小康专利>正文

分离式营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601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9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分离式营养管,包括放入部和鼻引部,放入部包括外螺纹端和放入部管体,外螺纹端设置在放入部管体一端且与放入部管体同轴,在外螺纹端靠近放入部管体处设置有环绕螺纹端延伸的环形卡条,环形卡条与放入部管体端部之间留有缝隙,鼻引部包括同轴的鼻引部管体、内螺纹端和环形弹性带扣,内螺纹端一端与鼻引部管体端部连接、另一端与环形弹性带扣一端口连接,在环形弹性带扣内壁上设有环形槽,内螺纹端与外螺纹端配合,环形槽与环形卡条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上腹右胸两切口食管癌术中空肠造瘘增加手术风险的可能,同时可以避免左侧卧位45度角体位术中增加腹腔胸腔手术难度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制造
,尤其是分离式营养管
技术介绍
食管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发病率已跃居肿瘤发病率第4位,常见治疗方法为手术,化疗及放疗,围绕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以成为主流.常见的手术方式根据肿瘤所在食管位置分为,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上腹右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左胸左颈食管癌根治术,由于我国食管癌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胸中段食管,故上腹右胸两切口食管癌为最常见手术方式.随着肠内营养观点深入临床,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康复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鼻肠管(肠内营养管)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上腹右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中放置肠内营养管常见方式有两种:(1)空肠造瘘术,该术缺点是增加手术时间,并增加手术中腹腔感染机会,且增加手术后肠瘘风险,优点是如果手术成功,肠内营养管疗效肯定;(2)鼻肠管特殊体位植入术,术中手术体位为左侧斜卧位45度角,术中不关闭腹腔,胸腔胃食管吻合结束后,麻醉师留置鼻肠管,术者经腹腔引导进入幽门,该方法的缺点是,患者游离腹腔清扫淋巴结时,患者为左侧卧位,不能平卧,增加腹腔手术困难,患者胸腔手术操作时未关闭腹腔容易导致腹腔液体丢失并导致腹腔开放性感染,且胸腔游离食管并行食管胃吻合时患者不是90度角左侧卧位,增加了胸腔手术操作难度,优点是患者术中一次消毒铺巾,避免二次消毒,节省总体手术时间,鼻肠管使用效果肯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分离式营养管,避免上腹右胸两切口食管癌术中空肠造瘘增加手术风险的可能,同时可以避免左侧卧位45度角体位术中增加腹腔胸腔手术难度可能。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分离式营养管,包括放入部和鼻引部,所述放入部包括外螺纹端和放入部管体,所述外螺纹端设置在所述放入部管体一端且与所述放入部管体同轴,在所述外螺纹端靠近所述放入部管体处设置有环绕所述螺纹端延伸的环形卡条,所述环形卡条与所述放入部管体端部之间留有缝隙,所述鼻引部包括同轴的鼻引部管体、内螺纹端和环形弹性带扣,所述内螺纹端一端与所述鼻引部管体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弹性带扣一端口连接,在所述环形弹性带扣内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内螺纹端与所述外螺纹端配合,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卡条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放入部与所述鼻引部分离时,所述环形弹性带扣翻起,其外壁贴合在所述内螺纹端外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放入部管体的另一端端口与外壁之间设有环形过渡面。进一步地,所述放入部管体的另一端端口与内壁之间设有环形过渡面。进一步地,所述放入部管体内径、牵引部管体内径与外螺纹端内径尺寸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内螺纹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鼻引部管体的外径,连接时,所述内螺纹端的外壁与所述放入部管体的外壁之间为弧面过渡。本技术分离式营养管,避免上腹右胸两切口食管癌术中空肠造瘘增加手术风险的可能,同时可以避免左侧卧位45度角体位术中增加腹腔胸腔手术难度可能,且能够避免放入肠道内时伤害肠道内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分离式营养管的放入部与鼻引部连接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分离式营养管的放入部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分离式营养管的鼻引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如图1-3所示的分离式营养管,包括放入部和鼻引部,放入部包括外螺纹端5和放入部管体8,外螺纹端5设置在放入部管体8一端且与放入部管体8同轴,在外螺纹端5靠近放入部管体8处设置有环绕螺纹端延伸的环形卡条6,环形卡条6与放入部管体8端部之间留有缝隙7,鼻引部包括同轴的鼻引部管体1、内螺纹端2和环形弹性带扣3,内螺纹端2一端与鼻引部管体1端部连接、另一端与环形弹性带扣3一端口连接,在环形弹性带扣3内壁上设有环形槽4,内螺纹端2与外螺纹端5配合,环形槽4与环形卡条6配合。放入部与鼻引部分离时,环形弹性带扣3翻起,其外壁贴合在内螺纹端2外壁上。放入部管体8的另一端为输出端,其端口与外壁之间设有环形过渡面9。放入部管体8的输出端端口与内壁之间设有环形过渡面10。放入部管体8内径、牵引部管体1内径与外螺纹端5内径尺寸相同。内螺纹端2的外径大于鼻引部管体1的外径,连接时,内螺纹端2的外壁与放入部管体8的外壁之间为弧面过渡。本技术中各部件的尺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各部件尺寸如下:放入部全长70cm,放入部管体8内径为3.15-3.30mm,外径4.52-4.72mm,内螺纹端2长15mm,其中螺纹长10mm;鼻引部全长40cm,内径3.15-3.30mm,外径为4.52-4.72mm,外螺纹端5长10mm,环形弹性带扣3宽度5mm。手术时,在腹腔操作中将放入部输出端经胃放置入远端空肠,设置有内螺纹端2的一端放置入胃中,关闭腹腔。在胸腔操作中食管胃吻合结束后麻醉师可将术前留置的鼻引部经鼻引导进入残胃腔中, 鼻引部内螺纹端2与放入部外螺纹端5在残胃腔完整结合,术中营养管留置顺利完成。本技术分离式营养管,避免上腹右胸两切口食管癌术中空肠造瘘增加手术风险的可能,同时可以避免左侧卧位45度角体位术中增加腹腔胸腔手术难度可能,且能够避免放入肠道内时伤害肠道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离式营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入部和鼻引部,所述放入部包括外螺纹端和放入部管体,所述外螺纹端设置在所述放入部管体一端且与所述放入部管体同轴,在所述外螺纹端靠近所述放入部管体处设置有环绕所述螺纹端延伸的环形卡条,所述环形卡条与所述放入部管体端部之间留有缝隙,所述鼻引部包括同轴的鼻引部管体、内螺纹端和环形弹性带扣,所述内螺纹端一端与所述鼻引部管体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弹性带扣一端口连接,在所述环形弹性带扣内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内螺纹端与所述外螺纹端配合,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卡条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分离式营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入部和鼻引部,所述放入部包括外螺纹端和放入部管体,所述外螺纹端设置在所述放入部管体一端且与所述放入部管体同轴,在所述外螺纹端靠近所述放入部管体处设置有环绕所述螺纹端延伸的环形卡条,所述环形卡条与所述放入部管体端部之间留有缝隙,所述鼻引部包括同轴的鼻引部管体、内螺纹端和环形弹性带扣,所述内螺纹端一端与所述鼻引部管体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弹性带扣一端口连接,在所述环形弹性带扣内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内螺纹端与所述外螺纹端配合,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卡条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离式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康赵海龙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朱小康赵海龙李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