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供电及智能监控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721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8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供电及智能监控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密闭式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集成主板,所述集成主板包括MCU管理器、供电控制模块、电子设备接口组、通信模块以及电源输入模块;该智能终端完成了对车载电子设备供电电流的采集、初步判别和控制功能,设备采用密闭防爆结构,安装在车辆总配电接口处,通过本机对车载电子设备实现馈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载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供电及智能监控终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公交车辆上的车载电子设备种类繁多,除了保障车辆自身运行的预装电子设备,如车辆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照明系统等;另外,为了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后装了许多电子设备,主要包括GPS、IC卡、车内显示屏、语音报站机、路腰尾牌、视频监控和车载电视等设备。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5150999A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车辆监控管理方法及终端,其通过接收车载终端上报的状态信息、车辆监控管理服务器发送的通知消息,终端可以及时获取车辆安全信息的及时通知和车辆日常维护信息的通知,对车载终端进行安全控制和启动控制;然而该系统仍缺少统一的供电监测及管理。现有车辆由于受限于车辆自身的结构及用电设备的电气特性,各电子设备的供电线路粗细、长短不一,基本上遍布车辆全身。这些电子设备,尤其是对于后装的各类应用系统,存在各自独立在车辆内部从主电源取电,缺少统一的供电监测及管理的状况。在另一方面,车辆供电线路上的电流较大,简单的熔断保险对间歇性的短路放电或有限过流情况无法实现有效的保护和告警。目前对车辆供电系统健康状况的检测也存在管理缺失,当车载电瓶、发电机出现故障或失效时,表现为输出电压波动频繁、幅度增大,严重时造成车载设备的损坏。综上所述,对于车载设备供电管理与供电质量优化的推进,已经大大落后于各项车载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发展,迫切需要可提供精细化
供电管理的专有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车载应用系统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一种车载供电及智能监控终端,该智能终端完成了对车载电子设备供电电流的采集、初步判别和控制功能,设备采用密闭防爆结构,安装在车辆总配电接口处,通过本机对车载电子设备实现馈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供电及智能监控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密闭式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集成主板,所述集成主板包括MCU管理器、供电控制模块、电子设备接口组、通信模块以及电源输入模块;所述MCU管理器用于存储着车载各电子设备设定的过流告警阈值,对供电控制模块实施配置,存储各路供电通道的历史数据,并按预定的逻辑流程协同各个模块执行相应动作;所述供电控制模块通过数据总线和电路连接所述MCU管理器和电子设备接口组,用于接收MCU管理器的命令后向电子设备接口组下达相应的命令;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电路上还设有过流检测电路,其通过传感器件采集相应的电流信息并反馈至MCU管理器和供电控制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电路输出端与其他模块电连接,用于从公交车的主电源取电,作为自身的电源输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组用于为车载电子设备提供标准接口;所述通信模块通过通信接口与车载通信设备连接,实现与其他电子设备或后台监控中心的信息交互。其中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电源输入模块与MCU管理器的连接电路的输入端设有过压或欠压保护电路,用于应对车辆供电时产生的高压/低压情况,为监控终端提供安全的供电环境。其中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电源输入模块与MCU管理器的连接电路上设有直流滤波电路,各电子设备的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电路通过所述直流滤波电路与所述MCU管理器实现电路连接,用于实现大带宽高衰减的干扰信号清除,提供良好的电源供给。其中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壳体采用防爆材料制备而成,且安装在车辆总配电接口处。其中的优选方案是,所述集成主板还包括有控制显示模块接口,用于连接本地控制显示器。其中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组外露于壳体上,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组设有8个接口,分为5A、20A和50A三种规格。其中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传感器件采用精确到十毫安级的霍尔电流传感器件。其中优选的方案是,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外露于壳体的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为10/100M的以太网接口。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车载供电及智能监控终端作为车辆与后台之间的桥梁,实现了运营车辆的各路用电设备的智能供电及监控。为车载更好的实施实时状态监控、各车各路用电设备的电流采样数据的存储管理,各车各路的用电设备的电流变化综合分析,用电设备的状态分析与故障预警提示,以及受权下的用电设备的远程供电控制功能。该终端增加控制功能且不需要增加多余连接线,且不会对原车原有线路破坏,可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日常使用和维护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车载供电及智能监控终端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车载供电及智能监控终端的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
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2所示:一种车载供电及智能监控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密闭式壳体10及设于壳体10内的集成主板,所述集成主板包括MCU管理器1、供电控制模块2、电子设备接口组3、通信模块4以及电源输入模块5。所述MCU管理器1用于存储着车载各电子设备设定的过流告警阈值,对供电控制模块2实施配置,存储各路供电通道的历史数据,并按预定的逻辑流程协同各个模块执行相应动作。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通过数据总线和电路连接所述MCU管理器1和电子设备接口组3,用于接收MCU管理器1的命令后向电子设备接口组3下达相应的命令;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的电路上还设有过流检测电路6,其通过传感器件采集相应的电流信息并反馈至MCU管理器1和供电控制模块2。所述电源输入模块5的电路输出端与其他模块电连接,用于从公交车的主电源取电,作为自身的电源输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组3用于为车载电子设备提供标准接口。所述通信模块4通过通信接口与车载通信设备连接,实现与其他电子设备或后台监控中心的信息交互。所述电源输入模块5与MCU管理器1的连接电路的输入端设有过压或欠压保护电路7,用于应对车辆供电时产生的高压/低压情况,为监控终端提供安全的供电环境。所述电源输入模块5与MCU管理器1的连接电路上设有直流滤波电路8,各电子设备的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的电路通过所述直流滤波电路8与所述MCU管理器1实现电路连接,用于实现大带宽高衰减的干扰信号清除,提供良好的电源供给。所述壳体10采用防爆材料制备而成,且安装在车辆总配电接口处。所述集成主板还包括有控制显示模块接口9,用于连接本地控制显示器。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组3外露于壳体10上,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组3设有8个接口,分为5A、20A和50A三种规格。所述传感器件采用精确到十毫安级的霍尔电流传感器件。所述通信模块4包括外露于壳体10的通信接口41,所述通信接口41为10/100M的以太网接口。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供电及智能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密闭式壳体(10)及设于壳体(10)内的集成主板,所述集成主板包括MCU管理器(1)、供电控制模块(2)、电子设备接口组(3)、通信模块(4)以及电源输入模块(5);所述MCU管理器(1)用于存储着车载各电子设备设定的过流告警阈值,对供电控制模块(2)实施配置,存储各路供电通道的历史数据,并按预定的逻辑流程协同各个模块执行相应动作;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通过数据总线和电路连接所述MCU管理器(1)和电子设备接口组(3),用于接收MCU管理器(1)的命令后向电子设备接口组(3)下达相应的命令;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的电路上还设有过流检测电路(6),其通过传感器件采集相应的电流信息并反馈至MCU管理器(1)和供电控制模块(2);所述电源输入模块(5)的电路输出端与其他模块电连接,用于从公交车的主电源取电,作为自身的电源输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组(3)用于为车载电子设备提供标准接口;所述通信模块(4)通过通信接口与车载通信设备连接,实现与其他电子设备或后台监控中心的信息交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供电及智能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密闭式壳体(10)及设于壳体(10)内的集成主板,所述集成主板包括MCU管理器(1)、供电控制模块(2)、电子设备接口组(3)、通信模块(4)以及电源输入模块(5);所述MCU管理器(1)用于存储着车载各电子设备设定的过流告警阈值,对供电控制模块(2)实施配置,存储各路供电通道的历史数据,并按预定的逻辑流程协同各个模块执行相应动作;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通过数据总线和电路连接所述MCU管理器(1)和电子设备接口组(3),用于接收MCU管理器(1)的命令后向电子设备接口组(3)下达相应的命令;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的电路上还设有过流检测电路(6),其通过传感器件采集相应的电流信息并反馈至MCU管理器(1)和供电控制模块(2);所述电源输入模块(5)的电路输出端与其他模块电连接,用于从公交车的主电源取电,作为自身的电源输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组(3)用于为车载电子设备提供标准接口;所述通信模块(4)通过通信接口与车载通信设备连接,实现与其他电子设备或后台监控中心的信息交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供电及智能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5)与MCU管理器(1)的连接电路的输入端设有过压或欠压保护电路(7),用于应对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