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宗侯专利>正文

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55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提供高尔夫开球用的杆头结构。该高尔夫球杆头至少包含有杆头本体及击球面;该击球面系呈半球形或半圆管状,由此,与高尔夫球亦呈圆的接触面,相互撞击所产生反作用力量,得以形成极具爆发力的击球点,而能将高尔夫球挥击飞行至更远的开球距离,增加了产品的实用性,同时提高了产业上的利用价值。(*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涉及高尔夫开球用的 杆头结构。
技术介绍
高尔夫球是一种优雅且老少咸宜的运动,打完整场球洞,虽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耗费许多体力;但在过程之中,散步在宽广的高 尔夫球场草皮上,能达到暖身舒展筋骨,且心情亦会随之舒畅,对身 心健康具有极佳的功效。然而对于高尔夫球的初学者,或很久没有练 习打球者而言,在球场上于每一洞开球时,大部分无法将球挥击的很 远。众所周知, 一个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具有十八个球道,即为十八 个球洞,其中,包括四个球道系标准杆三杆、四个球道系标准杆五杆及十个球道系标准杆四杆。该标准杆三杆的球道长度距离约250码, 标准杆四杆的球道长度距离约251 470码,标准杆五杆的球道长度距 离约471码以上。一般传统高尔夫球的开球用杆头,请参阅图l、图2所示,该杆头 IO系呈一中空壳体,于杆头lO—侧具有击球面ll,该击球面ll系略 具曲弧的平面。该公知传统高尔夫球的开球用杆头10,在实际使用时, 该高尔夫球12系藉球座13支撑于草地14上适当高度,开球时,杆头 IO—侧的击球面11撞击高尔夫球12,将高尔夫球12击出飞行于球道 上,但是对于大部分初学者,或很久没有练习打球者,其开球距离, 通常仅有80 150码,非常不理想。若欲将高尔夫球挥击到最远距离,则需配合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击 球力道、挥杆角度、击球点等诸多条件相互协调运用,始能达到较佳 的效果;但前述复杂且细微的挥杆动作必须经过长期正确的训练才能略 具成果,同时力量的掌控及释放的时间位置,是无形的,且非一蹴可 成。本设计人有鉴于高尔夫球的开球挥杆动作变化,其击球点及力道3的展现,必须经由反复练习从中模索累积心得,且公知杆头的击球面 为平面结构,其开球距离远度有待改进,创作人遂萌生创意,配合其从 事相关行业所累积的专业知识与实务设计经验潜心研究,终得以设计 出高尔夫球杆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高尔夫球杆头挥杆 动作及力量不易掌握, 一致初学者或很久没有练习打球者击球难以达 到理想距离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提供高尔夫开球用的 杆头结构,该杆头呈一中空壳体,主要系于高尔夫球杆头本体一侧具 有击球面,该击球面为具有曲弧的半球面结构。也就是说,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提供高尔 夫开球用的杆头结构,该高尔夫球杆头至少包含有杆头本体及击球面; 该击球面系呈半球形或半圆管状,由此,与高尔夫球亦呈圆的接触面(如 棒球与球棒的圆碰圆),相互撞击所产生反作用力量,得以形成极具爆 发力的击球点,而能将高尔夫球挥击飞行至更远的开球距离,增加了 产品的实用性,同时提高了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该杆头呈一中空壳体,主要 系于杆头本体一侧具有击球面,该击球面为横向具有曲弧的半圆管面 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该杆头呈一中空壳体,主要 系于杆头本体一侧具有击球面,该击球面为纵向具有曲弧的半圆管面 结构。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高尔夫球杆头 相互撞击所产生反作用力量,得以形成极具爆发力的击球点,而能将 高尔夫球挥击飞行至更远的开球距离,增加了产品的实用性,同时提 高了产业上的利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所示系公知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系公知产品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3所示系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系本技术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图5所示系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系本技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12-14-21-31-41--杆头-高尔夫球-草地-击球面-击球面-击球面11-13-20-30-40--击球面-球座-杆头-杆头-杆头具体实施方式为达上述的目的,兹举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说明如后,从而使审查员对本技术的优点、目的及功效有更进一 步的了解。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提供 高尔夫开球用的杆头结构,该杆头20系呈一中空壳体,主要系于高尔 夫球杆头20本体一侧,具有击球面21,该击球面21系具有曲弧的半 球面结构;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该高尔夫球12系藉球座13支撑于 草地14上适当高度,在实际开球时,杆头20 —侧具有曲弧的半球形 击球面21撞击高尔夫球12,由此,使高尔夫球12与击球面21的接触, 得以形成极具爆发力的击球点,令打击者可达到更佳的开球距离长度。如图5所示,系本技术另一可行实施结构,该杆头30系呈一 中空壳体,主要系于高尔夫球杆头30本体一侧,具有击球面31,该击 球面31系横向具有曲弧的半圆管面结构。图6所示,系本技术又一可行实施结构,该杆头40系呈一中 空壳体,主要系于高尔夫球杆头40本体一侧,具有击球面41,该击球 面41系纵向具有曲弧的半圆管面结构。本技术通过前述构造特征,于实施运用上,系将无形的撞击力,利用本技术杆头一侧的击球面,系呈半球形或半圆管状,与 高尔夫球亦呈圆的接触面,相互撞击所产生反作用力量,得以形成极 具爆发力的击球点,而能将高尔夫球挥击飞行至更远的开球距离达到350码以上者。综上所述,本技术确能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又其所揭露的 具体结构,深具利用价值功效卓越。权利要求1、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提供高尔夫开球用的杆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头呈一中空壳体,主要系于高尔夫球杆头本体一侧具有击球面,该击球面为具有曲弧的半球面结构。2、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杆头呈一中空壳体,主要 系于杆头本体一侧具有击球面,该击球面为横向具有曲弧的半圆管面 结构。3、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杆头呈一中空壳体,主要 系于杆头本体一侧具有击球面,该击球面为纵向具有曲弧的半圆管面 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系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提供高尔夫开球用的杆头结构。该高尔夫球杆头至少包含有杆头本体及击球面;该击球面系呈半球形或半圆管状,由此,与高尔夫球亦呈圆的接触面,相互撞击所产生反作用力量,得以形成极具爆发力的击球点,而能将高尔夫球挥击飞行至更远的开球距离,增加了产品的实用性,同时提高了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文档编号A63B53/04GK201161092SQ200820001649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李宗侯 申请人:李宗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提供高尔夫开球用的杆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头呈一中空壳体,主要系于高尔夫球杆头本体一侧具有击球面,该击球面为具有曲弧的半球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侯
申请(专利权)人:李宗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