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长传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0457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7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长传感装置,包括卷筒、卷筒轴、测长线和信号转换器,所述卷筒围绕所述卷筒轴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测长线缠绕于所述卷筒上且所述测长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卷筒相对固定,所述信号转换器包括固定部和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转动的转动轴,所述测长传感装置还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信号转换器的转动轴通过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卷筒驱动连接并在所述卷筒的驱动下转动,所述信号转换器位于所述卷筒的径向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测长传感装置外形的整体轴向长度,利于在宽度较窄的空间内安装测长传感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测量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测长传感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测长传感装置的一种常见形式是采用如电位器或编码器等信号转换器与卷筒及缠绕在卷筒上的测长线配合实现长度的测量。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测长传感装置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测长传感装置包括固定板10’、卷筒轴20’、卷筒30’、电位器40’、安装板50’、钢丝60’、防尘壳70’和卷簧80’。电位器通常由电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电位器的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电流、电压、CAN或其它电信号。在该测长传感装置中,电位器40’包括固定部和转动轴,电刷位于转动轴上随转动轴转动,电阻体则位于电位器40’的固定部上。其中电位器40’可以由编码器替代。编码器是将信号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钢丝60’是测长传感装置的测长线。钢丝60’缠绕在卷筒30’上,卷筒30’上设计有防止钢丝60’转动脱落的结构使钢丝60’的第一端相对于卷筒30’固定,第二端作为伸出端随外部运动部件伸出和缩回,钢丝60’的伸出能带动卷筒30’转动。卷簧80’与卷筒30’直接或间接的相连。卷簧80’是卷筒30’和钢丝60’的复位机构。钢丝60’随外部运动部件的运动伸出时卷
簧80’储能,外部运动部件动缩使钢丝60’的第二端所受的拉力减小至一定程度或消失时,卷簧80’释放存储的能量以使卷筒30’作使钢丝60’收回并缠绕于卷筒30’上的转动。测长传感装置的卷筒轴20’、卷筒30’和电位器40’均安装于固定板10’上。测长传感装置一般通过固定板10固定于其它基体上。防尘壳70’安装于固定板10’上,防尘壳70’与固定板10’形成容纳卷筒轴20’、卷筒30’和电位器40’的容纳空间。安装板50’是使电位器40’的固定部固定至固定板10’上的部件。卷筒30’与卷筒轴20’直接或间接的连接,且卷筒30’与卷筒轴20’一起转动。电位器40’的转动轴与卷筒轴20’同轴连接,电位器40’的固定部通过安装板50’与防尘壳70’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在防尘壳70’上设置了出线口71’,电位器40’的输出端的接线从该出线口71’伸出。该现有技术的测长传感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钢丝60’的第二端连接外部运动部件,钢丝60’随该外部运动部件的运动能够伸出和缩回,当钢丝60’随外部运动部件的运动伸出时,卷簧80’被拉伸储存能量,卷筒轴20’随卷筒30’一起旋转,卷筒轴20’的旋转带动电位器40’的转动轴旋转,通过采集电位器40’的输出端的电信号的变化实现测量外部运动部件的位移变化。当钢丝60’随外部运动部件的运动缩回时,卷簧80’的弹簧力使卷筒30’相对钢丝60’伸出时逆向旋转,卷筒30’的旋转使钢丝60’缠绕于卷筒30’上实现钢丝60’的缩回,卷筒轴20’随卷筒30’一起旋转,则电位器40’实现旋转,通过采集电位器40’的输出端的电信号的变化实现测量外部运动部件的位移变化。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发现,以上现有技术的测长传感装置中,电位器40’的转动轴的轴线与卷筒轴20’的轴线重合,电位器40’和卷筒轴20’沿轴向布置且电位器40’的转动轴与卷筒轴20’一起转动,这使得该测长传感装置的外形整体呈圆柱状,其轴向长度比较大,在宽度较窄的空间内不易实现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长传感装置,旨在减少测长传感装置外形的轴向长度,以利于在宽度较窄的空间内安装测长传感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测长传感装置,包括卷筒、卷筒轴、测长线和信号转换器,所述卷筒围绕所述卷筒轴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测长线缠绕于所述卷筒上且所述测长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卷筒相对固定,所述信号转换器包括固定部和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转动的转动轴,所述测长传感装置还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信号转换器的转动轴通过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卷筒驱动连接并在所述卷筒的驱动下转动,所述信号转换器位于所述卷筒的径向外侧。优选地,所述信号转换器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卷筒轴;或者,所述信号转换器的转动轴平行于所述卷筒轴。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轮传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和链传动机构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和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卷筒同轴设置并同步转动,所述从动齿轮在所述主动齿轮的带动下转动,所述蜗轮和蜗杆中的一个与所述从动齿轮同轴设置并同步转动,所述蜗轮和蜗杆中的另一个与所述信号转换器的转动轴同轴设置并同步转动。优选地,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设置于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以将所述主动齿轮的转动传递至所述从动齿轮。优选地,所述测长传感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在所述卷筒作放出所述测长线的转动时储能,并在储能后对所述卷筒施加使所述卷筒作收回所述测长线的转动的复位力。优选地,所述测长传感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卷筒轴、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信号转换器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优选地,所述测长传感装置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信号转换器的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优选地,所述测长传感装置还包括防尘壳,所述防尘壳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与所述固定板合围成容纳空间,所述卷筒轴、所述卷筒、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信号转换器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优选地,所述信号转换器为电位器或编码器。基于本技术提供的测长传感装置,包括传动装置,信号转换器的转动轴通过传动装置与卷筒驱动连接并在卷筒的驱动下转动,信号转换器位于卷筒的径向外侧。该测长传感装置中,轴向长度只需满足卷筒的设置即可,无需进一步考虑信号转换器的轴向长度,因此,可以有效减少测长传感装置外形的整体轴向长度,利于在宽度较窄的空间内安装测长传感装置。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测长传感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测长传感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测长传感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测长传感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
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长传感装置,包括卷筒(30)、卷筒轴(20)、测长线和信号转换器,所述卷筒(30)围绕所述卷筒轴(20)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测长线缠绕于所述卷筒(30)上且所述测长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卷筒(30)相对固定,所述信号转换器包括固定部和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转动的转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长传感装置还包括传动装置(90),所述信号转换器的转动轴通过所述传动装置(90)与所述卷筒(30)驱动连接并在所述卷筒(30)的驱动下转动,所述信号转换器位于所述卷筒(30)的径向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长传感装置,包括卷筒(30)、卷筒轴(20)、测长线和信号转换器,所述卷筒(30)围绕所述卷筒轴(20)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测长线缠绕于所述卷筒(30)上且所述测长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卷筒(30)相对固定,所述信号转换器包括固定部和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转动的转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长传感装置还包括传动装置(90),所述信号转换器的转动轴通过所述传动装置(90)与所述卷筒(30)驱动连接并在所述卷筒(30)的驱动下转动,所述信号转换器位于所述卷筒(30)的径向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长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器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卷筒轴(20);或者,所述信号转换器的转动轴平行于所述卷筒轴(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长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90)包括齿轮传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和链传动机构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长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90)包括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和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91)和从动齿轮(93),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蜗轮(95)和蜗杆(94),所述主动齿轮(91)与所述卷筒(30)同轴设置并同步转动,所述从动齿轮(93)在所述主动齿轮(91)的带动下转动,所述蜗轮(95)和蜗杆(94)中的一个与所述从动齿轮(93)同轴设置并同步转动,所述蜗轮(95)和蜗杆(94)中的另一个与所述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永建肖成林赵瑞学周化龙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