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头的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71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的制法是于杆头背面预设有背穴,经喷吵清洁并涂抹粘接剂,再经预热后与模具结合装设于成型机上,然后以一吸震原料配合成型机在加热的操作条件下,于该杆头背穴内成型附着结合有一吸震层;其中,该吸震原料可为主橡胶原料或热可塑性弹性体,而成型方式则可为压注成型法(橡胶为原料)或射出成型法(热可塑性弹性体为原料)。该吸震层可吸收击球时的扭震力,以达较佳的吸震、减震效果,同时上述方法可提高品质与生产速度。(*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的制法,尤指一种于杆头背穴内成型的吸震层的高尔夫球杆头,使用这种球杆头可吸收击球时的扭震力,以达较佳的吸震、减震效果,且该方法可提高品质与生产速度。就目前的已知技术及各专利前案,大多在于高尔夫球头击球面上结合不同的原料材质,以增加球速控制力与敲击稳定度等击球的最佳效果;然而一旦在挥杆击球时,杆头击球面受到高尔夫球的正向冲击,此冲击力将会造成杆头产生扭力的现象,即造成击球时产生巨大的扭震力量,不但极易使挥杆者的手腕发生扭伤,而且也大为降低了击球的效果。本申请人为解决此一问题,曾以人工配合粘接剂,将橡胶或树脂等吸震材料附着结合于杆头背面预设的凹穴内,结果证实确可达吸震、减震的功能;然而经使用一段时间后,该吸震材料易发生松脱,甚至掉落。并且利用人工接着结合也颇为费时麻烦,品质更是无法控制,凡此等等显然皆有待再进一步改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吸收击球时的扭震力,以达较佳的吸震、减震效果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制法,使杆头能发挥出最大且最佳的击球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则在提供一种制法简单,而可提高品质与生产速度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制法,以确保成品具有较佳品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制法,其特征是于杆头背面预设有背穴,经喷吵清洁并涂抹粘接剂,再经预热后与模具结合装设于成型机上,然后以一吸震原料配合成型机在加热的操作条件下,于该杆头背穴内成型附着结合有一吸震层;其中,该吸震原料可为主橡胶原料或热可塑性弹性体,而成型方式则可为压注成型法(橡胶为原料)或射出成型法(热可塑性弹性体为原料)。该吸震层可吸收击球时的扭震力,以达较佳的吸震、减震效果,同时上述方法可提高品质与生产速度。以下通过实施例,配合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及制法。第1图为本专利技术杆头背面的立体第2图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制法流程图;第3图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制法流程图;第4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品立体图;第5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杆头制品的立体图;第6图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种杆头制品的立体图;第7图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吸震层的纵向剖视图;第8图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吸震层的横向剖视图。图号说明图中(1)橡胶层;(10)热可塑性弹性体层;(2)杆头;(21)背面;(22)背穴、凹槽;(23)凸缘;(24)沟槽;(25)沟槽。首先,请参阅第1,2图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采用压注成型法以一吸震原料,例如主橡胶原料(乙丙烯三元胶),置入混合机内预以素练,以得到必须具备的可塑性,然后再加入填充剂白烟、碳酸钙、白蜡油、锌氧粉(ZnO)、硬脂酸(Stac)、架桥剂(Dcp)等押出,经裁剪成所需重量的半成品,也可视所需颜色而加入色料等予以混合,再得到半成品。再将该半成品置入一预热台上予以预热使之软化,其预热温度约75℃,时间则为180~420秒;经预热后的半成品再投入一压注机的储料槽内,同时将装有杆头的模具平推至该压注机上,起动开关使在储料槽内的胶料半成品,透过浇道平均分布压注于杆头2的背穴22内,完成充料作业,以形成在该背穴22附着结合(即压注成型)有一橡胶层1的背面21;最后再将整个杆头模具拉出推放至一硫化机上予以硫化,其硫化温度约150~175℃,时间约为300秒,硫化后即可取出杆头2,完成成品,如第4图所示。上述杆头2于铸造成型时,先在背面21上预设一背穴22,并以喷砂机将其表面残余的不洁及脂物去除,再涂沫粘接剂,接着置于预热台上预热,以加速干燥,预热温度为140-170℃,时间则为180~420秒,然后再置入模具内并平推至压注机;而压注机的注射压力为100~150Kg/cm2,关模压力为150Kg/cm2,时间则仅需约30秒。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其中,该主橡胶原料与填充剂的成份混合重量比例为乙丙烯三元胶(EPDM)500,白烟300,碳酸钙300,白蜡油50,锌氧粉(ZnO)40,硬脂酸(Stac)35,架桥剂(Dcp)80,并在75℃下预热300秒;杆头在预热台上,以170℃下预热180秒,压注机的注射压力为100Kg/cm2,关模压力为150Kg/cm2,保持30秒,完成热压粘接。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系于杆头2的背穴22内压注附着橡胶层1,因橡胶层1具有吸震的作用,故可吸收击球时的扭震力,以达较佳的吸震,减震效果;并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制造时,压注时间仅需30秒即可,而压力仅100~150Kg/cm2,至于预热温度则为140~170℃,时间为180~420秒,显然需时甚短而快速,且橡胶层1也不易脱落,故可提高品质与生产速度,适于在产业上利用。请再参阅第3,4图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采用射出成型法,其吸震原料可为热可塑性弹性体(TRE或THERMOPLASTTCELASTOMERS),将此原料先置入射出成型机的料筒内预热烘干,而在原料预热烘干的同时,亦将杆头2喷砂清洁并涂抹粘接剂,经预热加速干燥后,再与模具结合并装设于射出成型机的射台上;然后射出成型机即透过料管将热可塑性弹性体原料射出注入于杆头2的背穴22内,完成射出充料作业,且经保压冷却后而脱模,以形成在该杆头背穴22附着结合有一热可塑性弹性体层10的背面21,完成成品。其中,该热可塑性弹性体其本身并不需添加任何的填充剂,即具备有相当良好的耐候性(-40~150℃)、耐高温(150℃)、耐低温(-40℃)、耐磨性、高抗张力、压缩变形小、硬度选择范围也非常宽、易加工及可百分百的再回收使用等特性,因此于射出成型时,不但可省略配方、混练及硫化等复杂步骤,并且成型后的成品,更具有相当良好的弹性与韧性,具有相当良好的吸震、减震效果,至于色泽方面则视实际需要添加适量的色料即可获得。该热可塑性弹性体于射出成型机的料筒内预热烘干时,其预热温度约为70~90℃,而预热时间则约为2~3小时。该杆头2于铸造成型时,先在背面21上预设有一背穴22,并以喷砂机将其表面残余的不洁与油脂物去除,再涂抹上粘接剂,接着置于预热台上预热以加速干燥,其预热温度约90~140℃,时间则约为300秒,然后再与模具结合装设于射出成型机的射台上,以准备射出成型。射出成型机的料管至少具有三段以上的高温(1)前段约160~180℃,可将原料融熔成胶状;(2)后段约为190~210℃进一步将原料融熔成胶状流质;(3)射出口约为180~195℃;其中射出压力约为30~40Kg/cm2,射出时间则视射出量之多寡约5~30秒。当原料射出注入于模具内后,需经约60秒的保压冷却时间,然后方可脱模,此时杆头背穴22内便附着结合有一热可塑性弹性体层10的背面21,而完成成品,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每模射出时间,视杆头背穴22所需的厚度与大小,仅需65~90秒即可完成。作为一具体的实例,当选用热可塑性塑料(THERMOPLASTTCELASTDMERS),在90℃下预热2小时,杆头2涂抹粘接剂后于90℃,预热300秒,在射出成型机中,射出压力为40Kg/cm2,每模4组杆头,射出时间用5秒,再经60秒保压冷却后脱模,于65秒内可完成成品的制作。表面上看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利用原料---热可塑性弹性体,需经2~3小时之久的预热;但本专利技术是将大量的原料置入于料筒内预热,故一旦预热完成后,即可透过料管射出成型,并随时添加原料于料筒内,使预热与射料同步进行;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的制法,其特征是于杆头背面预设有背穴,经喷吵清洁并涂抹粘接剂,再经预热后与模具结合装设于成型机上,然后以一吸震原料配合成型机在加热的操作条件下,于该杆头背穴内成型附着结合有一吸震层;其中,该吸震原料可为主橡胶原料或热可塑性弹性体,而成型方式则可为压注成型法(以橡胶为原料)或射出成型法(以热可塑性弹性体为原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昭然
申请(专利权)人:宝野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