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旋转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562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6 13:11
冲击旋转工具(10)具备:心轴(31);砧座(61),与旋转轴线(Ax)同轴且配置在所述心轴(31)的前方;主锤(41),直接或间接地连结至所述心轴(31),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Ax)的周围旋转,并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卡合于所述砧座(61)并赋予冲击,从而使所述砧座(61)旋转;副锤(51),容纳所述主锤(41)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心轴(31)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主锤(41)一体地旋转;以及无刷马达(20),使所述心轴(31)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旋转工具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除了通过主锤和副锤在砧座(anvil)的旋转方向上击打之外、还将螺栓和螺母牢固地紧固的冲击旋转工具(例如参照日本专利4457170)。在该专利的冲击旋转工具中,通过抑制所谓的偏心旋转,来缓和轴向的振动并抑制锤的旋转击打力的下降,该偏心旋转指的是,副锤的中心轴相对于心轴的中心轴进行振动而旋转。现有的冲击旋转工具具备用于使锤旋转的有刷马达。但是,如果为了实现冲击旋转工具的高输出化而使输入电压成为更高电压,则电弧电流变大,有刷马达的刷部分的磨损变得显著,马达的寿命显著地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马达的长寿命化的冲击旋转工具。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具备:心轴,具有旋转轴线;砧座,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且配置在所述心轴的前方;主锤,直接或间接地连结至所述心轴,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并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卡合于所述砧座并赋予冲击,从而使所述砧座旋转;副锤,容纳所述主锤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心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主锤一体地旋转;以及无刷马达,使所述心轴旋转。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能够实现马达的长寿命化。其他的形式和优点,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示例的附图和以下的记载而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冲击旋转工具的部分截面图。图2是图1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介于图1的主锤与副锤之间的卡合部的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介于图1的主锤与副锤之间的卡合部的截面图。图5(a)(b)是将图1的心轴的外周面和主锤的内周面沿周向展开而示出的俯视图。图6(a)至(c)是将图1的主锤和砧座的外周面沿周向展开而示出的示意图。图7是图1的冲击旋转工具的框图。图8是图1的冲击旋转工具的驱动电路的框图。图9(a)(b)是用于说明与切换模式相应而供给至各开关元件的信号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马达的重叠通电角控制的时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冲击旋转工具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冲击旋转工具10例如是作为冲击扳手使用的工具,在外壳11内容纳无刷马达20(以下称为马达20)和动力传递机构21。外壳11由在冲击旋转工具10的后部配置的合成树脂制的后部外壳12和在冲击旋转工具10的前部配置的铝制的前部外壳13构成。后部外壳12包括筒状的容纳部12a、以及从容纳部12a向下方伸出的把持部12b。在把持部12b,设有可供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的触发开关12c。在把持部12b的下端,设有作为马达20的电源的电池(图示略)。前部外壳13为圆筒状,收纳有心轴31、主锤41、副锤51和砧座61。前部外壳13从其前端的开口部突出有砧座61的工具安装部62。前部外壳13例如通过多根螺钉(图示略)与后部外壳12固定。如图1和图2所示,容纳于后部外壳12的动力传递机构21具有:太阳齿轮22,压入固定到马达20的驱动轴20a;三个行星齿轮23,与该太阳齿轮22啮合;以及环形齿轮24,与行星齿轮23啮合。如图2所示,行星齿轮23由支轴23a可旋转地支撑,该支轴23a旋转
自如地安装于在大致柱状的心轴31的后方形成的伸出部32。如图1和图2所示,环形齿轮24固定至筒状的容纳部12a的内周面。在环形齿轮24的后部24a的内周面固定有隔离件14。如图1所示,隔离件14是具有中央贯通孔的圆盘。该中央贯通孔具有直径不同的后侧开口14a和前侧开口14b。隔离件14在后侧开口14a嵌入马达20的前部20b而支撑马达20。在前侧开口14b嵌入轴承15。心轴31可旋转地支撑于轴承15内。通过动力传递机构21,马达20的旋转与太阳齿轮22的齿数和环形齿轮24的齿数之比相关地减速,并且扭矩增大而以低速高扭矩驱动心轴31。如图1所示,心轴31的比伸出部32更靠后部的后端部31a由轴承15轴支撑。如图2所示,心轴31的伸出部32由在轴承15的前方以规定间隔配设的两枚环状的凸缘形成。在伸出部32的两枚凸缘之间,配置有由支轴23a可旋转地支撑的三个行星齿轮23。另外,在心轴31的比伸出部32更靠前方的部分,伸出形成有大致圆柱状的突起部33。该突起部33嵌入到形成于砧座61的后部的卡合孔64。另外,在心轴31的外周,嵌装着大致圆盘状且在中心部形成贯通孔的钢制的主锤41。主锤41在其前端部具有朝向砧座61侧突出的一对爪部42。主锤41能够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旋转,并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冲击旋转工具10的旋转击打机构包括心轴31、主锤41、副锤51和砧座61。优选地,旋转击打机构能够还包括:两条第1凸轮槽34,形成于心轴31的外周面;两条第2凸轮槽43,形成于主锤41的贯通孔的内周面;两个钢球71,配置成夹在第1凸轮槽34和第2凸轮槽43之间;以及弹簧72,对主锤41向砧座61的方向施力。关于旋转击打机构的动作,基于图5和图6在后面叙述。如图1所示,副锤51包括在主锤41的外侧配置的圆筒部。副锤51例如为钢制。副锤51容纳主锤41的一部分或全部。副锤51容纳心轴31的一部分,但是也可以容纳心轴31的全部。副锤51与主锤41一体地旋转。副锤51在后端侧具有外径变小的小径台阶部52。小径台阶部52的后
端压入到滚动轴承81的外圈中。在副锤51的前端缘固定有环状的盖53。用于使副锤51和主锤41一体地旋转的一体旋转机构设于副锤51的内表面与主锤41的外表面之间。如图2所示,一体旋转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例如四个)第1槽部44,形成于主锤41的外周面;以及至少一个(例如四个)第2槽部54,形成于副锤51的圆筒部的内周面。第1槽部44和第2槽部54均为截面半圆形,与心轴31的旋转轴线Ax平行地形成。第1槽部44和第2槽部54共同形成圆形孔。卡合部74从副锤51的后端侧嵌入由第1槽部44和第2槽部54形成的孔。卡合部74为长形部件,例如为大致圆柱状。如图3和图4所示,卡合部74具有作为芯材的圆柱状的销74a、覆盖该销74a的外周的圆筒状的内侧罩74b、以及覆盖内侧罩74b的外周的外侧罩74c。销74a由刚性较高的金属制材料构成。内侧罩74b由弹性体等弹性部件构成。外侧罩74c由金属部件构成。外侧罩74c具有大致C形的截面。因此,外侧罩74c在径向上具有弹性。销74a为长形状的刚体芯的一例,内侧罩74b为第1缓冲套筒的一例,外侧罩74c为第2缓冲套筒的一例。在副锤51的后端侧外周的小径台阶部52,安装着拥有卡合部74的防脱功能的C型挡圈75。由此,抑制了在冲击旋转工具10的组装中卡合部74不小心脱出,组装操作变得容易。这样,通过将卡合部74嵌入到由主锤41的第1槽部44和副锤51的第2槽部54形成的孔,主锤41和副锤51能够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而一体地旋转。主锤41由卡合部74引导而能够前后移动。但是,在图1中,仅在下方图示了卡合部74和槽部44、54,省略上方的图示。在形成于主锤41的后部侧的环状的凹部45和压入了副锤51的小径台阶部52的后端内周的滚动轴承81的外圈之间,在外圈侧经由垫片73而装入弹簧72,由弹簧72对主锤41朝向砧座61施力。各锤41、51和弹簧72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而一体地旋转。在弹簧72中,螺旋缠绕的外径相同,弹簧72的前端、后端和途中的整体一体地旋转。所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旋转工具,具备:心轴,具有旋转轴线;砧座,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且配置在所述心轴的前方;主锤,直接或间接地连结至所述心轴,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并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卡合于所述砧座并赋予冲击,从而使所述砧座旋转;副锤,容纳所述主锤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心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主锤一体地旋转;以及无刷马达,使所述心轴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9.12 JP 2014-1858041.一种冲击旋转工具,具备:心轴,具有旋转轴线;砧座,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且配置在所述心轴的前方;主锤,直接或间接地连结至所述心轴,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并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卡合于所述砧座并赋予冲击,从而使所述砧座旋转;副锤,容纳所述主锤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心轴的至少一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椿本浩幸宫崎博大石陵平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