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早播马铃薯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7929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4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早播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2)冬灌、建棚;3)施基肥;4)种子处理;5)播种:用小型旋耕机旋耕土地后,用划行器划出起垄基准线,然后起行距90cm、高25cm的垄,并在垄之间每隔5~6m起略低垄高的分水畦;垄上开沟及播种;覆草;覆膜;搭建小拱棚并覆膜;6)田间管理;7)病虫害防治;8)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温室种植技术,在垄上开挖种植沟槽,并在种薯下播后,在种植沟槽内铺设秸秆,并覆盖黑膜,搭建小拱棚,形成三膜保温结构,确保马铃薯出苗及正常生长所需温度,同时又通过秸秆抵挡直射阳光,避免阳光伤害薯苗,更对膜内温度起到调控作用,维持膜内温度的相对稳定,避免烧苗和冻苗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蔬菜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早播马铃薯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马铃薯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是一种粮食、蔬菜、饲料及工业原料兼用型经济作物,其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广等优点,加之我国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成为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农作物产业。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行业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市场价格、品质及上市时间成为主要竞争手段。市场价格竞争使得农民收益下降,长久下去会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将对产业造成不可逆的负面伤害。因此,品质是过去的主要发展方向,使得温室栽培和脱毒组培技术迅速普及,极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但在提高马铃薯品质的同时,又明显增加种植成本,经济效益并没有明显提高。众所周知,上市时间是蔬菜行业的关键,其对菜农的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成为马铃薯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提早蔬菜上市的方法主要是温室栽培,如中国专利CN 102893791 A公开了一种高效马铃薯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选择:选择平坦、土层深厚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或壤土,冬前深耕25~30cm疏松土壤,并施加肥料;2)种薯处理:播种前15天挑选种薯并在阳光下晒7天,并进行切块,然后在潮湿环境下催芽;3)播种:立春前后10天,将催芽后的种薯块在地下14~18cm的深度,并采用单垄双行进行种植,并覆盖地膜;所述单垄双行种植的垄间大行距为70~75cm,双行的间距为15cm,同行的株距为20~25cm;4)搭建拱棚:在
播种后5天内搭建拱棚,该拱棚高度为1.5~1.8m,并控制拱棚内白天温度在30℃以上,晚上在18℃;5)田间管理:在幼苗期和发棵期及时浇水,保持土壤见湿见干。CN 105409529 A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其步骤包括:1)整地建棚:秋收后,选土壤疏松透气的地块,深耕冻垡晒垡,耙细整平,每亩施优质腐熟土杂肥3立方或含量30%以上的有机肥140~160kg,施硫酸钾18~22kg、三元复合肥140~160kg、增施以锌、硼为主的微量元素肥;搭建拱棚,拱棚覆盖两层无滴膜,其中一层膜覆盖拱棚顶部,二层膜距离拱棚顶部30~50cm;2)选种:选择品种费乌瑞它,荷兰七号、荷兰十五号脱毒品种,每亩用种量140~160kg;3)切块催芽:播种前20天进行催芽,催芽可利用冬暖大棚、土温室、加温阳畦或温暖的室内,在14~16℃,15~20天出芽,薯芽长1.5~2cm时,要将种薯扒出放在15~20℃散射光的室内或大棚内晾芽3~5天,直至芽变绿,每kg种薯切40~50块,每个切块至少有1个芽眼,切块时应充分利用顶端优势,带顶芽,剔除杂种或病薯;4)播种:播种时间在1月至2月上旬的晴天中午,实行单垅双行种植,垄距80cm,种双行,行距18~22cm,株距25~30cm,亩定植5500~6000株,种植开沟深8~10cm,宽20cm,浇水后斜调角种植,芽向上,用少量细土先盖住芽,然后施肥、药,覆土起垄,盖土深度:薯种至垄面10~15cm,把垄面搂平,喷施除草剂,然后覆盖地膜,最后固定好棚膜;5)田间管理:棚内温度控制,白天20~26℃,夜晚12~14℃,白天温度在控制范围内时要通风,保持农膜最大采光量,肥水管理:齐苗、团棵、现蕾浇三次水,切忌大水漫灌,浇至垄高1/2或2/3;6)防治病害:在发现蚜虫时用10%吡虫啉喷1~2次;发现晚疫病的病株后,立即将病株拔除,带离田间深埋,每隔七天喷施一次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的800倍液剂用于防治;7)适时收获:收获期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视市场价格和产量及时上市,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
污染。CN 102511277 A公开了早春马铃薯防寒保温的栽培方法,其在头年11月于土壤封冻前深耕30cm冻垡,立春前后用机械耙平、耙实等待播种;2月上中旬播种,用机械开深25~30cm左右、宽20cm的播种沟,沟内亩铺设玉米秸秆1000~1500kg,秸秆(5)厚度10~15cm,两端让部分秸秆露出地面,在玉米秸上均匀撒施生物秸秆反应菌种和麦麸的混合物后覆土5~10cm,浇大水后在沟内斜调角摆种,选用脱毒良种,施用马铃薯配方肥,株距25~30cm,小行距20cm;播种后覆土,覆土后种薯(4)到地面12~14cm,搂平,覆盖黑白地膜(1);播种后,每6垄建一个大拱棚(3),大拱棚的跨度为470~480cm,高度为130~150cm,大拱棚(3)上覆盖6丝农膜,相邻的大拱棚之间间距为70~80cm;大拱棚(3)内每3垄建1小拱棚(2),小拱棚(2)上覆盖4丝农膜;20天左右,结合破膜放苗,在垄肩上打二行孔,孔距25~30cm,孔径1.5~2cm,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利进氧气发酵,促进秸秆转化;马铃薯播后出苗前不用揭盖农膜,40%的马铃薯苗顶膜时至棚内最低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10℃~12℃以上这段时间,每天早上将小拱棚农膜揭至一边,下午盖上;当大拱棚棚内温度大于25℃时开始通风,将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夜间温度控制在15℃~17℃,随棚内温度调节通风口的大小;当马铃薯植株高度20cm时将小拱棚的农膜撤掉,4月中旬将大拱棚的农膜、架材和小拱棚的架材撤掉,置于阴凉的地方等待明年再用。上述专利CN 102893791 A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种薯下播后覆盖地膜,并搭建高度为1.5~1.8m的拱棚,其为传统温室栽培方法,虽然能提前收获马铃薯,但由于拱棚过高且为简单双膜(即地膜和拱棚膜)使得保温效果并不能达到马铃薯生长要求,因而,使得出苗率相对较低。CN 105409529 A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种薯下播后覆盖地膜,并搭建大小不一的两个拱棚,小拱棚覆膜后嵌套于大拱棚膜内,采用三膜保温以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求,但由于三膜结构使得温
度升高时,膜内温度高于马铃薯生长需求,而进行降温时则需要掀开拱棚,使得外温对马铃薯种苗伤害风险增加,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CN 102511277 A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采用同专利CN 105409529 A的三膜结构,但为了维持膜内温度的相对温度,其在种植前在种植沟内铺设有玉米秸秆,并在秸秆上撒施生物秸秆反应菌种和麦麸的混合物,再覆土后播种,其相比上述专利公开的方案,增加种薯种植膜内透气度,并且增加膜内温度调节的可控性。然而,其种薯是播于秸秆上,相当于架空结构,阳光直射时可损伤薯苗,且遭遇鼠害时会导致大面积薯苗离土而死亡,同时又添加了菌种,增加了种植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早播马铃薯种植方法,通过三膜结构保证马铃薯种植所需温度,又通过垄上沟槽覆盖秸秆的方法避免阳光直射薯苗,同时通过秸秆吸收膜内过高的温度,起到调节膜内温度的作用,确保膜内温度相对稳定,进而保证马铃薯种薯出苗及正常生长,提前收获时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早播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①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易于排灌,前茬为禾谷类作物的中性或微酸碱性地块作种植田;②整地: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清理田间病残体,深松并旋耕土地,旋耕深度为28~35cm;2)冬灌、建棚①冬灌:冬季土壤封冻前,用质量浓度为1~5%敌百虫粉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早播马铃薯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①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易于排灌,前茬为禾谷类作物的中性或微酸碱性地块作种植田;②整地: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清理田间病残体,深松并旋耕土地,旋耕深度为28~35cm;2)冬灌、建棚①冬灌:冬季土壤封冻前,用质量浓度为1~5%敌百虫粉溶液浇灌土壤,以完全浸透地表为准;②建棚:冬灌10~12天后,搭建温棚并覆盖棚膜;3)施基肥次年开春后,施有机肥380~450kg/亩、复混肥75~85kg/亩,然后将土壤杀虫剂均匀撒在地表,所述的土壤杀虫剂为毒死蜱,用量为2.5kg/亩;4)种子处理①种薯分级:将种薯按质重分拣为大、中、小三个级别,400g以上为大,150~400g为中,150g以下为小;②切种:大薯切种时切掉顶芽,再以每个芽眼一个种子切种,大小为22~28g,较大的芽眼切成两个种子;中薯切种时切掉顶芽,再以每个芽眼一个种子切种,大小为22~28g;小薯切种时切掉顶芽,再纵切成四块;③拌种:用药品对切好的种子进行拌种,所述的药品为微肥、滑石粉及多菌灵的混合物,药品用量为:每100kg种子用微肥100g、滑石粉500~600g、多菌灵100g;④催芽:将拌种后的种子装入透气框内,并放在温度为10~14℃的室内催芽8~12天,待芽尖刚露出种子表面时下播;5)播种①播种时间:雨水之前2~5天;②旋耕、起垄:用小型旋耕机旋耕土地后,用划行器划出起垄基准线,然后起行距90cm、高25cm的垄,并在垄之间每隔5~6m起略低垄高的分水畦;③垄上开沟及播种:在垄上用开沟锄开出深10cm、宽30cm的槽沟,然后将种子按“一垄两行,对行交错,每粒种薯芽眼朝上”的原则,整齐地摆放于槽沟内,播种株距为25cm;④覆草:种薯摆放好后,在垄上覆草,然后小水灌溉,浇透为止;⑤覆膜:向覆草的垄面覆盖黑膜;⑥搭建小拱棚并覆膜:在覆膜的垄上搭建高30~50cm的小拱棚,并覆膜;6)田间管理①破膜放苗;②化学除草:在出苗前,亩用巴斯夫田普200ml兑水30kg喷雾,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或在杂草2~4叶期,亩用杜邦宝成6~7g兑水30kg,进行田间喷雾施药,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③追肥灌水:全生育期灌水4~5次,灌水量和灌水时期视降雨和土壤墒情而定,结合灌水视苗情追肥1~2次,对弱苗每亩追施尿素10kg;7)病虫害防治①地下虫害防治:地下虫害较严重的地块,结合播前整地或施肥,亩施1.5~2kg的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②蚜虫防治:从团棵期开始,每隔7~10天用70%吡虫啉杀虫剂喷杀;③早晚疫病防治:用大生、科佳、福帅得、阿米西达、金雷、克露、可杀得叁和抑块净中的至少两种杀菌剂交替喷雾防治,全生育期防治6~8次;8)收获选择晴天进行收获,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薯块破皮、受伤,保证薯块外观光滑,增加商品性;收获后要将薯块及时存放于储藏窖中,以防变绿影响食用和商品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早播马铃薯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①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易于排灌,前茬为禾谷类作物的中性或微酸碱性地块作种植田;②整地: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清理田间病残体,深松并旋耕土地,旋耕深度为28~35cm;2)冬灌、建棚①冬灌:冬季土壤封冻前,用质量浓度为1~5%敌百虫粉溶液浇灌土壤,以完全浸透地表为准;②建棚:冬灌10~12天后,搭建温棚并覆盖棚膜;3)施基肥次年开春后,施有机肥380~450kg/亩、复混肥75~85kg/亩,然后将土壤杀虫剂均匀撒在地表,所述的土壤杀虫剂为毒死蜱,用量为2.5kg/亩;4)种子处理①种薯分级:将种薯按质重分拣为大、中、小三个级别,400g以上为大,150~400g为中,150g以下为小;②切种:大薯切种时切掉顶芽,再以每个芽眼一个种子切种,大小为22~28g,较大的芽眼切成两个种子;中薯切种时切掉顶芽,再以每个芽眼一个种子切种,大小为22~28g;小薯切种时切掉顶芽,再纵切成四块;③拌种:用药品对切好的种子进行拌种,所述的药品为微肥、滑石粉及多菌灵的混合物,药品用量为:每100kg种子用微肥100g、滑石粉500~600g、多菌灵100g;④催芽:将拌种后的种子装入透气框内,并放在温度为10~14℃的室内催
\t芽8~12天,待芽尖刚露出种子表面时下播;5)播种①播种时间:雨水之前2~5天;②旋耕、起垄:用小型旋耕机旋耕土地后,用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恺郑翔天火有仁吴成秀王彦林牛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