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735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器材,包括有:一架体;一导引装置,设置于架体上;一回绕机构,设于架体上,具有可在一第一封闭轨迹上运动的相对二回绕接点;二连动机构,各包括一第一杆及一第二杆,且该二杆分别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各第一杆枢接于架体上,各第二杆以第一部及第二部间的一预定位置对应枢接于二回绕接点;二连杆,各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各连杆的第一部对应枢接于各第二杆的第二部;二踏板,分别对应设置于二连杆的第二部上,并分别沿一第三封闭轨迹进行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握把与踏板通过连动机构直接带动,增加操作便利性及降低硬件成本,并可让使用者简便地调整踏板活动轨迹的斜度,选择不同型态或不同负荷的腿部运动,增加运动的丰富性,提升运动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器材,特别是指一种可供使用者进行腿部运动的运动器材。
技术介绍
椭圆运动机是近年新兴的一种运动健身器材, 一般泛指各种能导引左、右二 踏板沿着近似椭圆形的轨迹运动,供使用者进行模拟走路、跑步、登阶等腿部运 动的装置。一般椭圆运动机的踏板轨迹多半都是固定不变的,虽说使用者通常可通过调 整踏板的行进阻力(例如业界常用的磁阻系统)来改变运动负荷,然而,踏板轨迹固 定即意谓着使用者腿部的运动形态也是一成不变,如此不仅无法选择个人偏好的 运动形态或想要锻炼的肌肉部位,也使得运动过程缺乏变化而单调无趣。此外,当使用使在操作椭圆运动机时,双手也会分别握持于一握把,并随着 握把摆动,但习知椭圆运动机的握把都是额外组设在机体上,如想与踏板同步动 作,则必须再通过其它连杆的带动进行前后摆动,此做法不仅造成结构上设计较 为复杂,而且也会造成硬件设置成本的增加。再者,传统式椭圆运动机其踏板运动轨迹上下高度落差甚大,常常让使用者 在操作椭圆运动机期间感到足部关节不适,造成使用上的不舒适感,且不适当的 运动姿势更可能造成运动伤害的产生,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上述习知椭圆 运动机大多无法实现前述理想状况,人体工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器材,它能让使用者依 据个人需求设定踏板轨迹的斜度,由此选择诸如走路、跑步、登阶等不同型态或 不同负荷的腿部运动,增加运动的丰富性及变化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器材,其可降低踏板移动的上下高度差 距,并拉长踏板前后移动的距离,由此提升运动的舒适性并降低运动伤害的可能。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器材,其可让握把与踏板可由连动机构 直接带动,不需再经由其它机构带动,增加操作上的便利性及降低硬件设置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架体; 一导引装置,设置于所述架体上; 一回绕机构,设于所述架体上,具有可在 一第一封闭轨迹上运动的相对二回绕接点;二连动机构,各包括一第一杆及一第 二杆,各所述第一杆及第二杆分别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其中,各所述第一 杆枢接于所述架体上,各所述第二杆以第一部及第二部间的一预定位置对应枢接 于所述二回绕接点,各所述第二杆的第一部在相对应第一杆的第二部进行往复位 移的动作,且各所述第二杆的第二部为在所述二回绕接点的带动下沿着一第二封 闭轨迹进行运动;二连杆,各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各所述连杆的第一部对 应枢接于各所述第二杆的第二部,且各所述连杆的第二部受所述导引装置的导引 而在一运动迹轨上进行动作;二踏板,各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二连杆的第二部上, 并分别沿一第三封闭轨迹进行运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f述导引装置包括二摆臂,各具有一枢接于所述 架体的圆心端及一可前后摆荡的摆荡端,各所述摆荡端对应枢接于所述二连杆的第二部o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引装置为一导轨座,且各所述连杆的第二 部组设有一滚轮,并通过所述滚轮在所述导轨座上往复动作。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各所述第一杆的第二部设有导槽,且各所述第二 杆的第一部组设有滚轮,各所述第二杆第一部的滚轮在各所述第一杆第二部的导 槽进行往复位移的动作。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封闭轨迹及所述第二封闭轨迹分别具有 一第一折返点及一第二折返点,所述第二封闭轨迹的第一、第二折返点间的相对 直线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封闭轨迹的第一、第二折返点间的相对直线距离。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二连动机构第一杆的第一部分别设有一供使 用者捉握的握持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运动器材可将握把与踏板通过连动机构 直接带动,不需再经由其它机构来带动,增加了操作上的便利性而且降低了硬件 设置的成本。同时,本专利技术可让使用者简便地调整踏板活动轨迹的斜度,由此选 择不同型态或不同负荷的腿部运动,增加运动的丰富性、变化性及提升运动的舒 适性,并且踏板前、后二端的高度差距可随着轨迹斜度的增加而扩大,提供使用 者活动量更高的腿部运动。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踏板位移轨迹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举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功效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能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将配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若干较佳实施例。 在各附图当中,对等或近似的部件t示示相同的编号。以下的详细说明是本专利技术目 前己知的较佳实施例,当然,对熟习此项技艺者而言,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其它多种 显而易知的等效实施方式,而这些实施方式均应被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范围所涵盖。 首先需说明,为方便解释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以下实施例所提及的图示均以简图方式呈现,在简图上仅会显示达到本专利技术所需功能的构件,且图1及图2所 示的示意图皆以左侧视图的方式呈现,而左边方位的认定是以使用者使用机台时 的状态而判定方位。如图1所示,运动器材100包括一架体10, 一导引装置, 一回绕机构12, 二 连动机构13, 二连杆14及二踏板15。如图1所示,导引装置可设于架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导引装置为一滑轨 座11,滑轨座11具有一第一端111及一第二 112,滑轨座11可将第一端111枢设 于架体10上,使第二端112可相对于架体10产生偏转,而产生偏转的方式可通 过螺杆、气压棒等方式去控制,因滑轨座11可相对于架体10产生偏转,使得设 置于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间的滑轨也会随着改变与地面相对应的角度。回绕机构12设置于架体10上,回绕机构12包括一曲柄轴121、 二曲柄122、 以及一大皮带轮123,其中,曲柄轴121设于架体10上,且二曲柄122分别以相 互对称方式固接于曲柄轴111的两端,二曲柄122的外端分别形成一回绕接点124, 因此可提供两个可在一圆形轨迹R1上对应于中心点维持180度相对运动的回绕接 点124。在本实施例中,大皮带轮124同轴枢设于曲柄轴121上,并位于二曲柄 122之间,以提供回绕机构12运转时的阻力。如图1、图2所示,二连动机构13,各包括一第一杆131及一第二杆132,各 第一杆131及第二杆132分别包括一第一部133、 135及一第二部134、 136,其中, 各第一杆131枢接于架体10上,其枢接位置为第一部133与第二部134之间,且 较靠近第一部133处,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二杆132以第一部135及第二部136 之间,靠近第一部135处分别对应枢接于二回绕接点124,再者,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杆131具有一内部容置空间137,内部容置空间137最好由第一杆的第二部 134向第一部133延伸,其内部容置空间137的大小至少须符合第二杆132的外观 大小,使得第二杆132可在第一杆131的内部容置空间137进行往复位移的动作,此夕卜,第一部131的内部容置空间137组设有导槽139,且各第二杆132的第一部 135也可对应设有一滚轮138,导槽139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滚轮138,使得第一杆 131与第二杆132可通过导槽139与滚轮138相抵接进行相对应的往复位移,由此, 第二杆132可通过滚轮138在第一杆131的内部容置空间137内进行往复位禾多的 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架体;一导引装置,设置于所述架体上;一回绕机构,设于所述架体上,具有可在一第一封闭轨迹上运动的相对二回绕接点;二连动机构,各包括一第一杆及一第二杆,各所述第一杆及第二杆分别包 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其中,各所述第一杆枢接于所述架体上,各所述第二杆以第一部及第二部间的一预定位置对应枢接于所述二回绕接点,各所述第二杆的第一部在相对应第一杆的第二部进行往复位移的动作,且各所述第二杆的第二部为在所述二回绕接点的带动下沿着一第二封闭轨迹进行运动;二连杆,各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各所述连杆的第一部对应枢接于各所述第二杆的第二部,且各所述连杆的第二部受所述导引装置的导引而在一运动迹轨上进行动作;二踏板,各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二连杆的第二部上,并分 别沿一第三封闭轨迹进行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宏茂
申请(专利权)人:乔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