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7210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器材,其包含有:一骨架;一曲柄机构,具有同轴枢设在骨架上的相对二曲柄;二带动杆,分别位于左、右二侧,各具有一第一带动部及一第二带动部,二带动杆的第一带动部分别枢接在二曲柄上,能随曲柄相对于骨架进行包含上下位移及前后位移的绕转运动;二摆臂,分别位于左、右二侧,各具有一枢接部及一摆荡部,枢接部枢接在骨架上,摆荡部能以枢接部为轴心相对于骨架前后摆荡;二支撑杆,分别位于左、右二侧,各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连接部及一支撑部,第一连接部枢接在对应侧边的带动杆的第二带动部,第二连接部枢接在对应侧边的摆臂的摆荡部,支撑部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脚部;二连杆,分别位于左、右二侧,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枢接在对应侧边的带动杆上,第二端枢接在对应侧边的摆臂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运动健身器材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架立在地面上,可辅助使用者运 动下半身的运动器材
技术介绍
现今常见的有氧类运动健身器材,有跑步机、健身脚踏车、椭圆机(elliptical)、 踏步机、滑步机……等等。其中,椭圆机可以支撑并导引使用者的双脚在一近似 椭圆形的封闭轨迹上循环运动,十分接近走路或跑步时的下肢动作,而且对关节 的冲击较小,因此消费者反应极佳,近几年在市场上有持续扩展的趋势。大体而言,椭圆机提供近似椭圆形运动轨迹的基本原理,最简单也最常见的 方式是限制脚部支撑杆的其中一端在一曲柄机构的圆形轨迹上运动,并且限制另 一端或另一部位在一线性轨道上往复滑移,如此,支撑杆的特定部位便能产生近 似椭圆形的运动轨迹,例如美国第5383829号、第5573480号专利所揭示的典型 结构。不过,如上述专利所示,目前多数椭圆机的脚部支撑杆的线性往复部位,通 常都枢设一滚轮并令其在预设轨道上来回滚动,此种结构的缺点在于滚轮周面及 轨道沟槽容易积附尘垢,必须定期清洁才能维持滚动顺畅。此外,使用者在进行 运动时,来回滚动的滚轮容易发出较大的噪音。当然,习知技艺中也有不使用滚轮的椭圆机,其中的典型结构是将各脚部支 撑杆的其中一端枢接在曲柄外端,使其被限制在一圆形轨迹上,另一端则枢接在一可前后摆荡的摆臂底端,使其被限制在一弧形轨道上,例如美国第5423729号专利、第2007/0117684号早期公开专利案所揭示的结构。然而,前述习知结构当中的踏板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幅度(或者说椭圆轨迹的长轴长度),大致对应于曲柄外端的绕转直径,换言之,在制作上若要得到足够的运动量,便需配置较长的曲柄并占用较宽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器材,其可辅助使用者 进行类似走路或跑步运动,而且不会产生积附尘垢、需经常清理保养的问题,使用时也不易产生噪音或异常声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器材,其能以相对较短的曲柄得到前后 长度足够的踏板运动幅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运动器材,用于供使用者进行下半身 运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骨架; 一曲柄机构,具有同轴枢设在所述骨架上的 相对二曲柄;二带动杆,分别位于左、右二侧,各具有一第一带动部及一第二带 动部,所述二带动杆的第一带动部分别枢接在所述二曲柄上,能随所述曲柄相对 于所述骨架进行包含上下位移及前后位移的绕转运动;二摆臂,分别位于左、右 二侧,各具有一枢接部及一摆荡部,所述枢接部枢接在所述骨架上,所述摆荡部 能以所述枢接部为轴心相对于所述骨架前后摆荡;二支撑杆,分别位于左、右二 侧,各具有一第一连接部、 一第二连接部及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枢接在对 应侧边的所述带动杆的第二带动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枢接在对应侧边的所述摆臂 的摆荡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脚部;二连杆,分别位于左、右二侧, 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接在对应侧边的所述带动杆上,所述第二端枢接在对应侧边的所述摆臂上。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各所述连杆的第一端枢接在所述带动杆的第一带 动部与第二带动部之间。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各所述连杆的第二端枢接在所述摆臂的枢接部与 摆荡部之间。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的至少其中一端是以可供选换位置的方 式枢接在所述带动杆或摆臂上的多个位置中的一选定位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摆臂位于所述带动杆后方;各所述支撑杆概 呈前后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前端,所述支撑部位于后端,所述第二连接部 位于前、后二端之间。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各所述摆臂还具有一位于所述枢接部上方并且可 前后摇摆的捉握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供辅助使用者进行类似走路或跑步运动,而且 不会产生习用产品积附尘垢、需经常清理保养的问题,使用时也不易产生噪音或 异常声音,并能以相对较短的曲柄得到前后长度足够的踏板运动幅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左后方立体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对应图1状态的右前方立体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对应图1、图2状态的左侧视图4类似图3,但部分构件运动至不同于图3的位置,以此示意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形态。具体实施例方式现举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运动器材主要包含一架置在 地面上的骨架10、设在骨架10前端的一曲柄机构20、与曲柄机构20连接的左、 右二带动杆40,设在曲柄机构20后方的左、右二摆臂50、连接在带动杆40与摆 臂50底端的左、右二支撑杆60,以及连接在带动杆40与摆臂50中段的左、右二 连杆70。本专利技术运动器材的上述主要构件配置成左右对称的形态。骨架10作为其他构件的装设基础,其具有一平贴地面的底座11,底座ll的 前半段连结一竖立的框架12,框架12的顶端后侧连结往后延伸的左、右二横杆 13,各横杆13后端与下方的底座11后端之间分别连结一支柱14。左、右二支柱 14,左、右二横杆13以及框架12后缘大致界定出一运动空间,使用者可由骨架 IO后端进出该空间。由框架12的顶端再往上凸伸一仪表杆15,仪表杆15的顶端 设有一仪表16。曲柄机构20设在框架12的偏顶端,其主要包含一按左右轴向枢设在框架12 上的曲柄轴21,以及分别垂直固接在曲柄轴21左、右二端的相对二曲柄22。此 外,框架12上还设有可提供曲柄机构20转动阻力的阻力装置30,其主要包含一 飞轮31及一涡电流制动器ECB(图中未示),飞轮31的右侧面同轴固接一小皮带 轮32,相对于此,曲柄轴21上也同轴固接一大皮带轮23, 二皮带轮23、 32之间 套设一传动皮带33(如图2所示),前述涡电流制动器受控于仪表16,可利用磁阻 控制飞轮31及曲柄机构20的转动阻力。此外,飞轮31可提供曲柄机构20转动 惯性。阻力装置30为相关领域常用的习知技艺,在此不予详述。曲柄机构20的左、右二侧各设有一带动杆40,各带动杆40概呈纵向延伸, 顶端及底端分别形成一第一带动部41及一第二带动部42,其中第一带动部41枢 接在对应的曲柄22外端,能随着曲柄22以左右轴向的曲柄轴21为轴心作绕转运 动。此外,带动杆40也是按左右轴向与曲柄22枢接,使得底端能相对于顶端前 后摆动。在曲柄机构20的后方,前述运动空间的左、右二侧各设有一摆臂50,各摆臂 50概呈纵向延伸,二摆臂50各自以中间区段的一枢接部51同轴枢接在骨架10 的左、右二横杆13上,使得各摆臂50的底端形成一可前后摆荡的摆荡部52。此 外,各摆臂50的顶端形成一可前后摇摆的捉握部53,用以供使用者捉握。同一侧边的摆臂50与带动杆40底端之间,分别被一支撑杆60所连结。各支 撑杆60概呈前后延伸,前端形成一第一连接部61,通过左右轴向的枢轴枢接在对 应的带动杆40底端(即第二带动部42)。各支撑杆60约略中央位置形成一第二连 接部62,通过左右轴向的枢轴枢接在对应的摆臂50底端(即摆荡部52),使得第二 连接部62被限制在以摆臂50的枢接部51为圆心的一弧形轨迹上运动。各支撑杆 60的后端固接一可供踩踏的踏板63,形成一用于支撑使用者脚部的支撑部。除了支撑杆60以外,同一侧边的摆臂50与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器材,用于供使用者进行下半身运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骨架; 一曲柄机构,具有同轴枢设在所述骨架上的相对二曲柄; 二带动杆,分别位于左、右二侧,各具有一第一带动部及一第二带动部,所述二带动杆的第一带动部分别枢接在所述二曲柄上,能随所述曲柄相对于所述骨架进行包含上下位移及前后位移的绕转运动; 二摆臂,分别位于左、右二侧,各具有一枢接部及一摆荡部,所述枢接部枢接在所述骨架上,所述摆荡部能以所述枢接部为轴心相对于所述骨架前后摆荡; 二支撑杆,分别位于左、右二侧,各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连接部及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枢接在对应侧边的所述带动杆的第二带动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枢接在对应侧边的所述摆臂的摆荡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脚部; 二连杆,分别位于左、右二侧,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接在对应侧边的所述带动杆上,所述第二端枢接在对应侧边的所述摆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宏茂张书玮
申请(专利权)人:乔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