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换机及交换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6967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9 0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换机及交换机系统,属于交换机设计领域。所述交换机包括盒体、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和至少两个光模块;盒体的第一侧板设有与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中的每个第一风扇模块对应的第一出风口,每个第一风扇模块设置在盒体的底板上且每个第一风扇模块与其对应的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第一侧板为盒体上的一侧板;盒体除第一侧板以外的至少两个侧板上设有与至少两个光模块中的每个光模块对应的开口,每个光模块设置在底板上且每个光模块与其对应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及,在至少两个侧板上相邻两个光模块对应的开口之间设有进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交换机可以对光模块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换机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换机及交换机系统
技术介绍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转发电信号或者光信号的网络设备,交换机上设置有多个端口,可以通过多个端口中的任一个端口实现数据的传输。目前的交换机包括盒体、交换芯片、多个光模块和风扇模块,每个光模块设置在盒体的底板靠近盒体的前侧板的位置,该前侧板设有开口,数据线通过该开口与光模块电连接;风扇模块设置在盒体的底板靠近盒体的后侧板的位置,后侧板设有出风口;交换芯片位于该多个光模块和风扇模块之间,盒体的左右两个侧板上均设有进风口。风扇模块可以将盒体内部的空气从出风口抽到盒体外界,外界空气可以从左右两个侧板上的进风口进入盒体内,这样形成空气流动,以对交换芯片进行散热。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交换机工作时,不仅交换芯片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光模块也会产生很多热量,但从进风口进入的风主要集中在交换机机盒内的中后部,对靠近盒体前侧板的光模块不能产生很好的散热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进入交换机机盒内的风不能对光模块产生很好的散热作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及交换机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换机,所述交换机包括盒体、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和至少两个光模块;所述盒体的第一侧板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中的每个第一风扇模块对应的第一出风口,所述每个第一风扇模块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底板上且所
述每个第一风扇模块与其对应的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为所述盒体上的一侧板;所述盒体除所述第一侧板以外的至少两个侧板上设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光模块中的每个光模块对应的开口,所述每个光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每个光模块与其对应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及,在所述至少两个侧板上相邻两个光模块对应的开口之间设有进风口。在第一方面中,通过在除第一侧板以外的其他多个侧板上也设置开口,使光模块通过多个侧板上的开口与其他设备实现数据交互,同时在每两个开口之间设置进风口,使得第一风扇模块抽风时,风从多个侧板的进风口进入交换机盒体内时可以对与进风口相邻的开口处的光模块进行散热,相对于现有的交换机来说,可以对光模块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同时,由于在多个侧板上均设置了与光模块对应的开口,所以增加了交换机上可以布置的光模块的数量,相对于现有的交换机中通过设置多个印制电路板,每个印制电路板与多个光模块连接,再通过高速连接器连接各个印制电路板的结构来说,不仅降低了交换机的制作成本,同时精简了交换机的结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换机还包括交换芯片和散热块;所述交换芯片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光模块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之间;所述散热块覆盖所述交换芯片且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散热块可以对交换芯片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防止交换芯片的温度过高。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换机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卡在第一光模块上,另一端卡在所述散热块的一侧面,所述第一光模块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边缘且与第二侧板上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卡在第二光模块上,另一端卡在所述散热块的另一侧面,所述第二光模块靠近所述底板的另一侧边缘且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开口相对设置。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挡板,可以将从第二侧板的进风口进入的风与从第三侧板的进风口进入的风隔离开,通过设置第二挡板,可以将从第二侧板的进风口进入的风与从第四侧板的进风口进入的风隔离开,使从第二侧板上的进风口进入的风全部流过散热块,增大流过散热块的风量,进一步强化对主交换芯片的散热作用。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为一块平板弯折而成,形成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设有第一卡片,所述第一卡片垂直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上设有第二卡片,所述第二卡片垂直于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卡片和所述第一弯折部卡在所述第一光模块上,所述第二卡片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卡在所述散热块的一个棱角。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挡板为一块平板弯折而成,形成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上设有第三卡片,所述第三卡片垂直于所述第三弯折部,所述第四弯折部上设有第四卡片,所述第四卡片垂直于所述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卡片和所述第三弯折部卡在所述第二光模块上,所述第四卡片和所述第四弯折部卡在所述散热块的另一个棱角。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块内设有多个第一翅片,所述多个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侧板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平行。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散热块内设有多个第一翅片,多个第一翅片与第二侧板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平行,如此设计可以使得从第二侧板的进风口进入的风从第一翅片进入散热块内,更好的对交换芯片起到散热作用。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换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电源模块;所述盒体的第一侧板上还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源模块中的每个电源模块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每个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底板上且所述每个电源模块与其对应的第二出风口相对设置。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所述盒体的底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所述第一区域在宽度方向上的对称轴和所述第二区域在宽度方向上的对称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至少一个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所述至少两个光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两端。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盒体的第三侧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相连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二区域接近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且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盒体的第二侧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相对的进风口,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所述每个光模块对应的开口,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相邻的两个光模块对应的开口之间设有进风口;所述盒体的第四侧板包括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相连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二区域接近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五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且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所述第六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盒体的第二侧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五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相对的进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包括盒体、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和至少两个光模块;所述盒体的第一侧板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中的每个第一风扇模块对应的第一出风口,所述每个第一风扇模块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底板上且所述每个第一风扇模块与其对应的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为所述盒体上的一侧板;所述盒体除所述第一侧板以外的至少两个侧板上设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光模块中的每个光模块对应的开口,所述每个光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每个光模块与其对应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及,在所述至少两个侧板上相邻两个光模块对应的开口之间设有进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包括盒体、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和至少两个光模块;所述盒体的第一侧板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中的每个第一风扇模块对应的第一出风口,所述每个第一风扇模块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底板上且所述每个第一风扇模块与其对应的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为所述盒体上的一侧板;所述盒体除所述第一侧板以外的至少两个侧板上设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光模块中的每个光模块对应的开口,所述每个光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每个光模块与其对应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及,在所述至少两个侧板上相邻两个光模块对应的开口之间设有进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还包括交换芯片和散热块;所述交换芯片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光模块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之间;所述散热块覆盖所述交换芯片且固定在所述底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卡在第一光模块上,另一端卡在所述散热块的一侧面,所述第一光模块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边缘且与第二侧板上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卡在第二光模块上,另一端卡在所述散热块的另一侧面,所述第二光模块靠近所述底板的另一侧边缘且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开口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为一块平板弯折而成,形成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
\t第一弯折部上设有第一卡片,所述第一卡片垂直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上设有第二卡片,所述第二卡片垂直于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卡片和所述第一弯折部卡在所述第一光模块上,所述第二卡片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卡在所述散热块的一个棱角。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为一块平板弯折而成,形成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上设有第三卡片,所述第三卡片垂直于所述第三弯折部,所述第四弯折部上设有第四卡片,所述第四卡片垂直于所述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卡片和所述第三弯折部卡在所述第二光模块上,所述第四卡片和所述第四弯折部卡在所述散热块的另一个棱角。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内设有多个第一翅片,所述多个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侧板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电源模块;所述盒体的第一侧板上还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源模块中的每个电源模块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每个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底板上且所述每个电源模块与其对应的第二出风口相对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底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所述第一区域在宽度方向上的对称轴和所述第二区域在宽度方向上的对称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至少一个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所述至少两个光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风扇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位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冬王青梅优良伍益侯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