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和内窥镜用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6958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9 0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具有:流路,其供冷却介质通过;多个受热部,它们在所述流路外传递沿着所述流路的一个侧面配设的多个发热部发出的热;多个散热部,它们配设于所述流路内;以及多个传热部,它们连接所述受热部和所述散热部,在所述受热部与所述散热部之间传递热,所述流路被分割为接近所述一个侧面而配设的第一流路和与所述一个侧面之间夹着所述第一流路而配设的第二流路,所述散热部包含配设于所述第一流路内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散热部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流路内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散热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多个发热部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和内窥镜用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像例如日本特开2013-215435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对于内窥镜用光源装置,公知有具有多个LED或激光二极管等固体发光元件的内窥镜用光源装置。由于固体发光元件在驱动时发热,因此,在内窥镜用光源装置将固体发光元件用作光源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对固体发光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作为对固体发光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考虑有如下结构:在供作为冷却介质的空气流通的流路内配设例如作为散热器的散热部,通过例如作为热管的传热部将固体发光元件所发出的热移送给该散热部。在具有多个固体发光元件的内窥镜用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冷却装置中,与固体发光元件的数目对应的多个散热部需要配设在供作为冷却介质的空气流通的流路内,因此很难使冷却装置小型化。例如,在流路内将多个散热部沿着流通方向并列为一列的情况下,越是下游侧,则必须越扩大散热部的表面积。这是因为:越是下游侧,则空气的温度越上升。并且,需要根据散热部的表面积的扩大而增长传热部,但如果传热部的长度变长,则每单位时间能够移送的热量降低,因此冷却效率下降。冷却效率的降低能够通过扩大散热部的表面积来弥补,但会招致装置的大型化。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具有多个散热部、传热部的冷却装置和内窥镜用光源装置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冷却装置具有:流路,其供冷却介质通过;多个受热部,
它们在所述流路外传递沿着所述流路的一个侧面配设的多个发热部所发出的热;多个散热部,它们配设于所述流路内;以及多个传热部,它们连接所述受热部和所述散热部,在所述受热部与所述散热部之间传递热,所述流路被分割为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该第一流路接近所述一个侧面而配设,该第二流路与所述一个侧面之间夹着所述第一流路而配设,所述受热部包含位于所述流路的上游侧的一个或多个上游侧受热部和除了所述上游侧受热部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下游侧受热部,所述散热部包含一个或多个第一散热部和一个或多个第二散热部,该一个或多个第一散热部配设于所述第一流路内并且经由所述传热部与所述上游侧受热部和所述下游侧受热部中的一方连接,该一个或多个第二散热部配设于所述第二流路内并且经由所述传热部与所述上游侧受热部和所述下游侧受热部中的另一方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中的经由所述传热部与所述上游侧受热部连接的一方配设为比另一方靠所述流路的上游侧,与所述第二散热部连接的所述传热部配设为通过所述第一流路内。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用光源装置具有作为多个发热部的多个固体发光元件和所述冷却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内窥镜用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内窥镜用光源装置的电结构和光学结构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冷却装置的结构的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冷却装置的变形例的图。图7是示出照明光射出装置的结构的图。图8是反射镜保持框的主视图。图9是沿图8的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
的各图中,由于使各结构要素为能够在附图上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此根据各结构要素而使比例尺不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些图所记载的结构要素的数量、结构要素的形状、结构要素的大小的比例以及各结构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是发出用于对通过内窥镜100观察的对象进行照明的光的装置。内窥镜100具有如下结构:对人体或构造物等被检体内的规定的观察部位进行光学拍摄,并输出给未图示的显示装置。由于内窥镜100的结构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说明。如图1所示,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具有供设置于内窥镜100的插头部101连接的连接器部2。在插头部101上配设有贯穿插入于内窥镜100内的光纤线缆102的一端102a。入射到光纤线缆102的一端102a的光从另一端102b朝向内窥镜100的被摄体射出。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具有如下结构:如后述那样具有多个固体发光元件,使从固体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到与连接器部2连接的光纤线缆102的一端102a。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具有用于对固体发光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20(在图1中未图示)。在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的外表面设置有:作为开口部的吸气口20a,其用于向冷却装置20所具备的流路21内导入作为冷却介质的空气;以及作为开口部的排气口20b,其用于从流路21排出空气。即,流路21是供作为冷却介质的空气通过的管状的部位。另外,在图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在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的侧面设置有吸气口20a,在背面设置有排气口20b,但设置吸气口20a和排气口20b的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吸气口20a和排气口20b只要设置于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的前表面、背面、上表面、底面以及侧面中的任意面即可。并且,吸气口20a和排气口20b也可以设置于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的同一面。图2是示出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的电结构和光学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具有照明光射出装置10、电源部3、控制部4、光源驱动部5、壳体内冷却风扇6以及光源冷却风扇26、27。电源部3是供给电力的装置,该电力用于驱动构成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的各部位。控制部4构成为具有运算装置(CPU)、存储装置(RAM)、辅助存储装置以及输入输出装置等,是根据规定的程序来控制内窥镜用光源装置1的动作的装置。光源
驱动部5是具有根据来自控制部4的命令而驱动后述的固体发光元件的电气电路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光射出装置10具有四个固体发光元件11a、11b、11c、11d。各个固体发光元件11a、11b、11c、11d可以是激光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LED)中的任意一方。并且,各个固体发光元件11a、11b、11c、11d射出的光的波长没有特别的限定。固体发光元件11a、11b、11c、11d与光源驱动部5电连接,根据从光源驱动部5输出的电信号而发光。并且,根据从光源驱动部5输出的电信号,固体发光元件11a、11b、11c、11d射出的光的强度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四个固体发光元件11a、11b、11c、11d是发出彼此以不同的波长为中心的规定的波段的光的LED。从四个固体发光元件11a、11b、11c、11d射出的光在通过准直透镜13a、13b、13c、13d而变成平行光后,被分色镜12a、12b、12c导向聚光透镜14。聚光透镜14将从四个固体发光元件11a、11b、11c、11d射出的光会聚到位于连接器部2的光纤线缆102的一端102a。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通过聚光透镜14的中心的轴为光轴O的情况下,一个固体发光元件11d配设在光轴O上,其他三个固体发光元件11a、11b、11c配设在偏离了光轴O的位置。光轴O也可以说是从照明光射出装置10射出的光的中心轴。在设固体发光元件11a、11b、11c、11d各自射出的光的中心轴为轴O1、O2、O3、O4的情况下,轴O4与光轴O平行。另一方面,三个固体发光元件11a、11b、11c在包含光轴O在内的同一平面上,配设为轴O1、O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装置具有:流路,其供冷却介质通过;多个受热部,它们在所述流路外传递沿着所述流路的一个侧面配设的多个发热部所发出的热;多个散热部,它们配设于所述流路内;以及多个传热部,它们连接所述受热部和所述散热部,在所述受热部与所述散热部之间传递热,所述流路被分割为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该第一流路接近所述一个侧面而配设,该第二流路与所述一个侧面之间夹着所述第一流路而配设,所述受热部包含位于所述流路的上游侧的一个或多个上游侧受热部和除了所述上游侧受热部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下游侧受热部,所述散热部包含一个或多个第一散热部和一个或多个第二散热部,该一个或多个第一散热部配设于所述第一流路内并且经由所述传热部与所述上游侧受热部和所述下游侧受热部中的一方连接,该一个或多个第二散热部配设于所述第二流路内并且经由所述传热部与所述上游侧受热部和所述下游侧受热部中的另一方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中的经由所述传热部与所述上游侧受热部连接的一方配设为比另一方靠所述流路的上游侧,与所述第二散热部连接的所述传热部配设为通过所述第一流路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21 JP 2014-105494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装置具有:流路,其供冷却介质通过;多个受热部,它们在所述流路外传递沿着所述流路的一个侧面配设的多个发热部所发出的热;多个散热部,它们配设于所述流路内;以及多个传热部,它们连接所述受热部和所述散热部,在所述受热部与所述散热部之间传递热,所述流路被分割为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该第一流路接近所述一个侧面而配设,该第二流路与所述一个侧面之间夹着所述第一流路而配设,所述受热部包含位于所述流路的上游侧的一个或多个上游侧受热部和除了所述上游侧受热部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下游侧受热部,所述散热部包含一个或多个第一散热部和一个或多个第二散热部,该一个或多个第一散热部配设于所述第一流路内并且经由所述传热部与所述上游侧受热部和所述下游侧受热部中的一方连接,该一个或多个第二散热部配设于所述第二流路内并且经由所述传热部与所述上游侧受热部和所述下游侧受热部中的另一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田雄高正木隆浩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