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434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5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换热管组件,其包括吸气管;毛细管,毛细管的外周面与吸气管的外周面相接触;导热套,包裹在吸气管与毛细管的外周;第一套管,套设在导热套外;以及绝热保温套,覆于第一套管外。吸气管和毛细管的外周面相接触,并且吸气管和毛细管两者通过导热套包裹,可以增加吸气管和毛细管的换热面积,增强吸气管与毛细管的换热性能,并且在导热套的外周还设有第一套管,可以避免吸气管、毛细管与外界的湿热空气发生电化学反应,另外,第一套管的外周还设有绝热保温套,可以避免外界和吸气管、毛细管发生热交换,避免凝露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吸气管吸气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管组件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与压缩机连接的吸气管与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结构存在换热性能不高的问题,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换热管组件凝露以及性能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不凝露、性能高的换热管组件。一种换热管组件,包括:吸气管;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外周面与所述吸气管的外周面相接触;导热套,包裹在所述吸气管与所述毛细管的外周;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导热套外;以及绝热保温套,覆于所述第一套管外。上述换热管组件,由于吸气管和毛细管的外周面相接触,并且吸气管和毛细管两者通过导热套包裹,从而可以增加吸气管和毛细管的换热面积,增强吸气管与毛细管的换热性能,并且在导热套的外周还设有第一套管,从而可以避免吸气管、毛细管与外界的湿热空气发生电化学反应,另外,第一套管的外周还设有绝热保温套,从而可以避免外界和吸气管、毛细管发生热交换,避免凝露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吸气管吸气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毛细管为半软态紫铜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套为铝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的壁厚为0.1~0.2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为热塑性塑料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热保温套的厚度为7~8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周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本技术所提供的换热管组件。上述制冷设备,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所提供的换热管组件,从而降低了制冷设备的耗电量,使产品更加节能,可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在满足产品设计性能要求的情况下,降低产品的设计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换热管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换热管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换热管组件100,包括吸气管110、毛细管120、导热套130、第一套管140以及绝热保温套150。其中,吸气管110与压缩机(未示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吸气管110采用直径6mm的铜管弯曲成型,这样提高吸气管110的导热性,从而增强其与毛细管120的换热。其中,毛细管120与吸气管110并排排布,也就是说,毛细管120的轴向以及吸气管110的轴向大致平行,毛细管120外周面与吸气管110外周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毛细管120的材质为半软态紫铜管。这样便于制作及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毛细管的直径为1.85mm,壁厚为0.65mm。其中,导热套130包裹在吸气管110与毛细管120的外周。导热套130的主要作用是,包封吸气管110和毛细管120,同时导热套130可以将吸气管110和毛细管120之间的线接触热交换转化为面接触热交换,有效增大了吸气管110和毛细管120的换热面积,使吸气管110和毛细管120之间的换热更加充分,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及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套130可以为铝箔等其他金属箔,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吸气管110和毛细管120之间的换热。更具体地,导热套130为铝箔胶带。这样方便导热套130与吸气管110和毛细管120的组装。其中,第一套管140套设在导热套130外。第一套管140的主要作用是,将吸气管110和毛细管120紧固并安装固定在其内部。同时第一套管140隔离外界的湿热空气与铝箔胶带、毛细管120及吸气管110接触,防止三者之间发生电化学反应。优选地,第一套管140为热塑性塑料管,这样可以方便组装。更优选地,第一套管140为软PVC管或PE管。优选地,第一套管140的壁厚为0.1~0.2mm。其中,绝热保温套150覆于第一套管140外。绝热保温套150的主要作用是,对其内部的部件起到与外界隔绝,阻绝其内外的热交换,同时起保温的作用。绝热保温套150可以有效防止吸气管110吸气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制冷
系统的性能。优选地,绝热保温套150的厚度为7~8mm。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保温效果,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绝热保温套150由橡塑保温材料制成。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管组件100的性能,本实施例中的换热管组件100还包括连接环160,连接环160捆扎于绝热保温套150外。这样通过连接环160将绝热保温套150与其它部件捆扎在一起,可以有效防止绝热保温套150脱落而影响保温性能。在本实施例中,若干连接环160分段捆扎在绝缘保温层150外。优选地,连接环160为自紧束扎带。这样更方便捆扎操作。更具体地,连接环160为尼龙连接环。本技术的换热管组件100,由于吸气管110和毛细管120的外周面相接触,并且吸气管110和毛细管120两者通过导热套130包裹,从而可以增加吸气管110和毛细管120的换热面积,增强吸气管110与毛细管120的换热性能,并且在导热套130的外周还设有第一套管140,从而可以避免吸气管110、毛细管120与外界的湿热空气发生电化学反应,另外,第一套管140的外周还设有绝热保温套150,从而可以避免外界和吸气管110、毛细管120发生热交换,避免凝露导致的安全隐患,防止吸气管110吸气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本技术所提供的换热管组件100。当然,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部件,其结构以及连接关系亦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制冷系统,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所提供的换热管组件100,从而不会产生凝露现象,且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从而可以降低动力源的级别,进而降低能耗。另外,还可以减少制冷系统两器的材料使用量,降低设计成本、且工艺简单。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本技术所提供的换热管组件100。优选地,制冷设备为冰箱。上述制冷设备,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所提供的换热管组件100,从而降低了制冷设备的耗电量,使产品更加节能,可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在满足产品设计性能要求的情况下,降低产品的设计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气管;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外周面与所述吸气管的外周面相接触;导热套,包裹在所述吸气管与所述毛细管的外周;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导热套外;以及绝热保温套,覆于所述第一套管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气管;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外周面与所述吸气管的外周面相接触;导热套,包裹在所述吸气管与所述毛细管的外周;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导热套外;以及绝热保温套,覆于所述第一套管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为半软态紫铜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套为铝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壁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德强逯兆栋
申请(专利权)人: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