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霍玉鑫专利>正文

列车式超强浮力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398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5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车式超强浮力船。其轻质全封闭材料组成的客舱(4)固定设置在浮力船体(13)上中部,活动吊桥式人行通道(3)的人行道方框(19)活动置于两客舱(4)之间用软质材料密封固定在钢丝绳(20)上,使两客舱(4)连接且相通,防撞船头(1)设置在浮力船体(13)前端,数个浮力船体(13)通过多功能缓冲连接杠(2)活动缓冲连接在一起。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列车式多节浮力船体组成,可实现撞击时冲击力的质量分解、连索缓冲分解及各节船体相互时间差分解,转弯时由于长度缩短可减少阻力和倾斜,稳定性能大幅提高,可抗大风大浪或暴风及巨浪的冲击,不会翻船及沉船,大幅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抗大风大浪,在海上交通、旅游和救护时使用的列车式超强浮力船
技术介绍
:目前,因世界气候变暖,造成水上不确定因素会不断增加,另外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多方面交流,致使水上交通量也会逐渐加大,这样就需要一个安全的水上交通工具来保证。现在在大风大浪执行海上交通、旅游和救护任务时使用的船舶,大部分为一体式,其浮力主要靠多个密封舱的作用,在遇到大风大浪或暴风及巨浪时,主体船漏水容易造成沉没,一侧进水由于失去平衡容易造成侧翻,安全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抗大风大浪或暴风及巨浪的冲击,不会翻船及沉船,大幅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能的列车式超强浮力船。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列车式超强浮力船的轻质全封闭材料组成的客舱4固定设置在浮力船体13上中部,活动吊桥式人行通道3的人行道方框19活动置于两客舱4之间用软质材料密封固定在钢丝绳20上,并用斜杠21吊拉,使两客舱4连接且相通,防撞船头1由缓冲板17和缓冲器18连接组成,且设置在浮力船体13前端,数个浮力船体13通过多功能缓冲连接杠2活动缓冲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列车式多节浮力船体组成,可实现相互救助,撞击时冲击力的质量分解、连索缓冲分解及各节船体相互时间差分解, 转弯时由于长度缩短可减少阻力和倾斜,稳定性能大幅提高,可抗大风大浪或暴风及巨浪的冲击,不会翻船及沉船,可对各节船体起到保护的目的,提高了安全性,另外由于浮力船舱和浮力客舱形成的浮力,浮力船体内置实体浮力材料,体积大重量轻,可保持总体的平衡,可调整多方面重心稳定性,增加了海上交通、旅游和救护能力。正常航行时由于浮力船体弹性伸缩及时调整吃水线,减轻航行阻力,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多功能缓冲连接杠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A-A向视图;图4是图1防撞船头的放大图;图5是图4的防撞船头弹性缓冲区的放大图;图6是图2和图5的C-C向视图;图7是图2和图5的弹性缓冲区的放大图;图8是图1的B-B向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列车式超强浮力船的轻质全封闭材料组成的客舱4固定设置在浮力船体13上中部,活动吊桥式人行通道3的人行道方框19活动置于两客舱4之间用软质材料密封固定在钢丝绳20上,并用斜杠21吊拉,使两客舱4连接且相通,防撞船头1由缓冲板17和缓冲器18连接组成,且设置在浮力船体13前端,数个浮力船体13通过多功能缓冲连接杠2活动缓冲连接在一起。如图1、图2、图5、图6、图7所示,所述列车式超强浮力船的多功能缓冲连接杠2的连接托脚6固定在浮力船体13一端或两端,连接万向轮7通过连接穿钉5 活动置于连接托脚6上,且通过滑动连接器11连接两个浮力船体13,滑动连接器11的滑动内套10一端和连接万向轮7固定连接,滑动外套9活动套接在滑动内套10外端,弹簧8通过弹簧支架12活动置于滑动内套10上,形成弹性缓冲区。如图1、图3所示,所述列车式超强浮力船的浮力船体13的船舱框架15由型钢焊接而成,各方框由网式隔墙隔离,多块轻质全封闭空心容器14镶嵌在船舱框架15内并用网式隔墙隔离,在船舱框架15和全封闭空心容器14孔隙内加水灌满封闭,船舱内水位高于船舱外水位,下部设置W型船底16。如图1、图4、图5、图6、图7所示,所述列车式超强浮力船的缓冲器18的滑动内套10一端和浮力船体13固定连接,滑动外套9活动套接在滑动内套10外端,弹簧8通过弹簧支架12活动置于滑动内套10上,形成弹性缓冲区。如图1所示,所述列车式超强浮力船的浮力船体13并列和串列时,至少在2艘或2艘以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牛顿定律冲击力与自身质量成正比的原理,本技术的总浮力大于落水物体、甲板以上物体的总重量,总浮力=浮力船体浮力+浮力甲板浮力+主船体各密封舱浮力装置的浮力。本技术采用列车式多节浮力船体组成,可实现相互救助,撞击时冲击力的质量分解、连索缓冲分解及各节船体相互时间差分解,转弯时由于长度缩短可减少阻力和倾斜,稳定性能大幅提高,可抗大风大浪或暴风及巨浪的冲击,不会翻船及沉船,可对各节船体起到保护的目的,提高了安全性,另外由于浮力船舱和浮力客舱形成的浮力,浮力船体内置实体浮力材料,体积大重量轻,可保持总体的平衡,可调整多方面重心稳定性,增加了海上交通、旅游和救护能力。正常航行时由于浮力船体实现了弹性伸缩平 衡,可及时调整吃水线,减轻航行阻力,操作方便。另外本技术可装配大功率多点动力,利用调整客舱高度和层数,来提高水上运行速度,缩短水上航行时间,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交通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列车式超强浮力船,其特征是:轻质全封闭材料组成的客舱(4)固定设置在浮力船体(13)上中部,活动吊桥式人行通道(3)的人行道方框(19)活动置于两客舱(4)之间用软质材料密封固定在钢丝绳(20)上,并用斜杠(21)吊拉,使两客舱(4)连接且相通,防撞船头(1)由缓冲板(17)和缓冲器(18)连接组成,且设置在浮力船体(13)前端,数个浮力船体(13)通过多功能缓冲连接杠(2)活动缓冲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式超强浮力船,其特征是:轻质全封闭材料组成的客舱(4)固定设置在浮力船体(13)上中部,活动吊桥式人行通道(3)的人行道方框(19)活动置于两客舱(4)之间用软质材料密封固定在钢丝绳(20)上,并用斜杠(21)吊拉,使两客舱(4)连接且相通,防撞船头(1)由缓冲板(17)和缓冲器(18)连接组成,且设置在浮力船体(13)前端,数个浮力船体(13)通过多功能缓冲连接杠(2)活动缓冲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式超强浮力船,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功能缓冲连接杠(2)的连接托脚(6)固定在浮力船体(13)一端或两端,连接万向轮(7)通过连接穿钉(5)活动置于连接托脚(6)上,且通过滑动连接器(11)连接两个浮力船体(13),滑动连接器(11)的滑动内套(10)一端和连接万向轮(7)固定连接,滑动外套(9)活动套接在滑动内套(10)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玉鑫
申请(专利权)人:霍玉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