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3823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5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其包括预应力钢绞线、涂覆在预应力钢绞线外的缓凝粘合剂层以及包覆在缓凝粘合剂层外的外包护套,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直径为15.2‑28.6mm,由7根直径相同或19根直径不同的钢丝捻制而成;所述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由缓凝粘合剂层和外包护套经压制共同形成的横肋和纵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咬合嵌固作用更加强效、持久,抗疲劳反复荷载性能更为优越,可以将其应用于市政公路桥梁、铁路桥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市政公路桥梁、铁路桥梁中的,可以与混凝土具有强效咬合嵌固作用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
技术介绍
传统预应力技术分为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和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而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近年来建筑领域发展的一项新结构技术,其核心是将预应力钢绞线、缓凝粘合剂和塑料外包护套经现代生产工艺制备得到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工程施工时,缓凝粘合剂具有特定的流动性,因此,预应力钢绞线在粘合剂层内可以滑动,保证了应力的产生与传递效果;在工程施工完成后,粘合剂逐渐固化,将预应力钢绞线和外包护套粘结,而整体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亦达到“有粘结”的效果。由此,缓粘结预应力筋特殊的材料属性与构造形式,实现了施工时的“无粘结”态和使用中的“有粘结”态,从而使其具有施工简便和受力合理的优越性能。当前,国内缓粘结预应力筋产品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外包护套表面光滑的缓粘结预应力筋,亦有外包护套表面为竹节状、螺旋状、月牙状、环状、波纹状等形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而通过粘结锚固试验和疲劳荷载试验的验证,当前的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效果强于无粘结预应力筋但远低于有粘结预应力筋,故而可将其应用于部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但对于在市政公路桥梁、铁路桥梁这类承受的动荷载较大,且需周期反复疲劳荷载作用的工程领域中,则无法应用。由此,使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如有粘结预应力筋般的粘结效果,进而实现其在市政公路桥梁、铁路桥梁中的应用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用于市政公路桥梁、铁路桥梁中,解决现有技术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在较大动荷载、周期反复疲劳荷载作用下
而影响结构安全性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其包括预应力钢绞线、涂覆在预应力钢绞线外的缓凝粘合剂层以及包覆在缓凝粘合剂层外的外包护套,其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直径为15.2-28.6mm,由7根直径相同或19根直径不同的钢丝捻制而成;所述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由缓凝粘合剂层和外包护套经压制共同形成的横肋和纵肋。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优选地,所述横肋呈凹凸状,沿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圆周方向分布。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优选地,所述横肋的宽度为5-10mm,横肋的肋间距为10-15mm,横肋高度的下限值为1.2-1.8mm。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具体地,所述横肋高度为一变值,其因预应力钢绞线直径的不同而不同,且随预应力钢绞线直径的增大而增加。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优选地,所述纵肋为两条,呈弧状,沿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长度方向分布。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优选地,所述纵肋的内径为1.5-2.0mm。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优选地,所述缓凝粘合剂层在凹部的厚度为0.2-0.6mm。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优选地,所述外包护套的厚度为1.0-1.5mm。所述外包护套由现有技术材质制成,该材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在本技术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包护套为混合聚乙烯塑料颗粒挤出成型。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优选地,所述缓凝粘合剂层的材质为固化周期在6-24个月的环氧树脂胶粘剂。所述环氧树脂胶粘剂为现有技术材质。根据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案,本技术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为由7根直径相同的钢丝捻制而成,所述7根直径相同的钢丝的排布方式为:中心为1根钢丝,外层为6根钢丝。在一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为由7根直径相同的钢丝捻制而成
的直径为15.2毫米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7根直径相同的钢丝的排布方式为:中心为1根直径5mm的钢丝,外层为6根直径5mm的钢丝。在另一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为由7根直径相同的钢丝捻制而成的直径为17.8毫米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7根直径相同的钢丝的排布方式为:中心为1根直径6mm的钢丝,外层为6根直径6mm的钢丝。在又一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为由7根直径相同的钢丝捻制而成的直径为18.9毫米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7根直径相同的钢丝的排布方式为:中心为1根直径6.6mm的钢丝,外层为6根直径6.6mm的钢丝。在又一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为由7根直径相同的钢丝捻制而成的直径为21.6毫米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7根直径相同的钢丝的排布方式为:中心为1根直径7mm的钢丝,外层为6根直径7mm的钢丝。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案,本技术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为由19根直径不同的钢丝捻制而成,所述19根直径不同的钢丝的排布方式为:中心为1根钢丝,中间层为9根钢丝,外层为9根钢丝,其中,中间层钢丝的直径小于外层钢丝,外层钢丝的直径小于中心钢丝;或者,中心为1根钢丝,中间层为6根钢丝,外层为间隔排布的两种不同直径的钢丝各6根,其中,中心钢丝与中间层钢丝直径相同,外层钢丝中6根钢丝直径大于中心钢丝、6根钢丝直径小于中心钢丝。在一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为由19根直径不同的钢丝捻制而成的直径为21.8毫米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19根直径不同的钢丝的排布方式为:中心1根直径6mm的钢丝,中间层9根直径4mm的钢丝,外层9根直径5mm的钢丝。在另一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为由19根直径不同的钢丝捻制而成的直径为28.6毫米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19根直径不同的钢丝的排布方式为:中心1根直径6mm的钢丝,中间层6根直径6mm的钢丝,外层间隔排布直径5mm和直径7mm的钢丝各6根。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优选地,所述钢丝为冷轧钢丝。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具体地,在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表面压制形成横肋和纵肋的技术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本技术所提供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的纵切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a为缓凝粘合剂层在凹部的厚度,d为横肋的宽度,h为横肋的肋高,l为横肋的肋间距。本技术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其通过缓凝粘合剂将预应力钢绞线和外包护套粘结成一体,并由缓凝粘合剂层与外包护套经压制共同形成横肋和纵肋,此构造形式相比于单纯的外包护套刻痕,更能实现其与混凝土形成强效、持久的咬合嵌固作用。原因在于:缓凝粘合剂与内部平滑的外包护套间的粘结力较差,当缓粘结预应力筋长期承受较大的荷载时,会出现预应力钢绞线在外包护套内产生滑动甚至脱出的状况,进而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故而,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整体咬合嵌固作用是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关键,为此必须严格控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构造形式与构造尺寸方可实现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本技术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具有弧状的纵肋,该结构有效保障了在张拉施工时预应力钢绞线在外包护套内的自由滑动。该技术原理在于:张拉施工时,在张拉力的作用下,弧状的纵肋给预应力钢绞线的滑动提供了空间。相比于常规缓粘结预应力筋,完全依靠缓凝粘合剂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来保障滑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其包括预应力钢绞线,涂覆在预应力钢绞线外的缓凝粘合剂层以及包覆在缓凝粘合剂层外的外包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直径为15.2‑28.6mm,由7根直径相同或19根直径不同的钢丝捻制而成;所述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由缓凝粘合剂层和外包护套经压制共同形成的横肋和纵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其包括预应力钢绞线,涂覆在预应力钢绞线外的缓凝粘合剂层以及包覆在缓凝粘合剂层外的外包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直径为15.2-28.6mm,由7根直径相同或19根直径不同的钢丝捻制而成;所述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由缓凝粘合剂层和外包护套经压制共同形成的横肋和纵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肋呈凹凸状,沿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圆周方向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缓粘结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肋的宽度为5-10mm,横肋的肋间距为10-15mm,横肋高度的下限值为1.2-1.8mm。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兆福基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