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154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4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包括模组外壳,所述模组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后声腔内倾斜固定有网状隔离部件,所述网状隔离部件将所述后声腔分隔成吸音腔和收容腔两个腔体,所述扬声器单体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吸音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扬声器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模组的吸音材料吸音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扬声器模组能够充分发挥吸音材料的吸音功能,吸音效果好,产品的F0更低,声学性能提高明显,声音质量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声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介绍
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现有的扬声器模组通常包括外壳,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随着扬声器模组的腔体容积越来越小,为了使得扬声器模组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性能,降低模组的F0(谐振频率),提高声音质量,技术人员通常会在后声腔内添加吸音材料,吸音材料会吸收掉部分声能,等效于扩大后声腔的容积,从而达到降低模组F0的效果。行业内主要使用的扬声器模组的吸音材料有吸音棉和吸音颗粒,在此两种材料中吸音颗粒的吸音性能更好,因此吸音颗粒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正在逐渐的取代吸音棉。目前较常用的结构是在后声腔内竖直设置一网状隔离部件将后声腔分隔为两个腔体,一个腔体用于安装扬声器单体,另一个腔体用于填充吸音颗粒,从而将扬声器单体与吸音颗粒完全隔离,但由于现有的扬声器模组均为扁平结构,从而隔离部件的面积非常小,气流流通不畅,导致吸音颗粒与气流接触面积较小,远离隔离部件的吸音颗粒很难接触到气流,从而起不到吸音的功能,使得吸音颗粒根本发挥不出原有的吸音性能,吸音效果较差,不能够充分利用后声腔的空间及吸音颗粒的吸音功能,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提高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此扬声器模组吸音材料与声波气流的接触面积大,能够充分发挥吸音材料的吸音功能,吸音效果好,产品的F0更低,声学性能提高明显,声音质量更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所述模组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后声腔内倾斜固定有网状隔离部件,所述网状隔离部件将所述后声腔分隔成吸音腔和收容腔两个腔体,所述扬声器单体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吸音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其中,所述模组外壳与所述吸音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填充口,所述填充口的外侧覆盖有密封片;所述模组外壳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填充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对应所述吸音腔的位置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处结合有吸音腔端盖,所述填充口设置在所述吸音腔端盖上。其中,所述吸音腔端盖通过涂胶粘接工艺、超声波焊接工艺或背胶粘接工艺与所述第一壳体相结合。其中,所述密封片通过涂胶粘接工艺、超声波焊接工艺或背胶粘接工艺与所述吸音腔端盖相结合。其中,所述吸音腔位于所述后声腔的端部,所述网状隔离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底部和所述侧壁上均设有向内凸起的支撑边框,所述网状隔离部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撑边框上,且所述网状隔离部件靠近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一端低于其远离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一端。其中,所述网状隔离部件通过注塑工艺结合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其中,所述吸网状隔离部件为网布。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泄漏孔,所述泄漏孔处覆盖有阻尼。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扬声器模组的后声腔内倾斜固定有网状隔离部件,网状隔离部件将后声腔分隔成吸音腔和收容腔两个腔体,吸音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倾斜设置的网状隔离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面积更大,从而加大了吸音材料与声波气流的接触面积,气流流通更加顺畅,增加了吸音材料的利用率,吸音效果
更为明显,大大的降低了模组的F0,使得模组的频带更宽,中频曲线更为平滑,模组的声学性能更佳,声音质量更高。综上所述,本技术扬声器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模组的吸音材料吸音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扬声器模组能够充分发挥吸音材料的吸音功能,吸音效果好,产品的F0更低,声学性能提高明显,声音质量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扬声器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扬声器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扬声器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22、泄漏孔,30、扬声器单体,40、吸音腔,42、吸音腔端盖,420、填充口,44、支撑边框,46、密封片,48、网状隔离部件,50、阻尼,60、前声腔,62、收容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上均指扬声器单体出声的方向,方位下均指与扬声器单体出声方向相反的方向;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内侧均指位于模组内腔内的一侧,外侧均指位于模组内腔外的一侧。如图1、图2和图4共同所示,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模组外壳由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构成,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30,扬声器单体30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上。扬声器单体30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60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扬声器单体30与第一壳体10共同围成前声腔60,第一壳体10上对应扬声器单体30的位置设有用于声波辐射出去的声孔;扬声器单体3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共同围成后声腔。后声腔内倾斜固定有一网状隔离部件48,网状隔离部件48将后声腔分隔成吸音腔40和收容腔62两个腔体。扬声器单体30位于收容腔内,吸音腔40内填充有吸音材料,吸音材料优选由非发泡材料经过造粒工艺
制成的吸音颗粒,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发泡材料进行发泡制成的吸音材料。如图1、图3和图4共同所示,吸音腔40位于后声腔的一端,由第一壳体10和网状隔离部件48共同围成。第一壳体10相对于吸音腔40位置的底部和一短边侧壁均设有向内凸起的支撑边框44,即位于底部的支撑边框44向第二壳体20的方向延伸,位于侧壁上的支撑边框44向扬声器单体30的方向延伸,网状隔离部件48的两端通过注塑工艺固定在该两个支撑边框44上,网状隔离部件48的另两侧边在注塑时直接注塑固定在第一壳体10的两侧长边侧壁上。两个支撑边框44之间具有高度差,从而使得网状隔离部件48倾斜设置,且靠近扬声器单体30的一端位置较低,远离扬声器单体30的一端位置较高,网状隔离部件朝向扬声器单体30,更有利于声波气流在吸音腔40与收容腔62之间流通。本实施方式中,网状隔离部件48优选为网布,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金属网等。如图1、图2和图4共同所示,第一壳体10对应吸音腔40的位置设有开孔,开孔处结合有吸音腔端盖42,吸音腔端盖42上设有用于填充吸音材料的填充口420,填充口420的外侧覆盖有密封片46,密封片46可通过背胶粘贴、涂胶粘接或超声波焊接等工艺结合在吸音腔端盖42上,密封吸音腔40。吸音腔端盖42通过涂胶粘接工艺、超声波焊接工艺或背胶粘接工艺与第一壳体10相结合。如图1所示,第二壳体20上设有用于平衡后声腔气压的泄漏孔22,泄漏孔22位于第二壳体20外侧的端口处覆盖有阻尼50,阻尼50能够起到调节声阻及防尘的作用。本技术通过倾斜设置的网状隔离部件隔离吸音材料,增加了吸音材料与声波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吸音材料的利用率,使得吸音材料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吸音功能,大大的增进了吸音效果,使得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得以大幅度的提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所述模组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声腔内倾斜固定有网状隔离部件,所述网状隔离部件将所述后声腔分隔成吸音腔和收容腔两个腔体,所述扬声器单体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吸音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所述模组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声腔内倾斜固定有网状隔离部件,所述网状隔离部件将所述后声腔分隔成吸音腔和收容腔两个腔体,所述扬声器单体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吸音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外壳与所述吸音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填充口,所述填充口的外侧覆盖有密封片;所述模组外壳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填充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对应所述吸音腔的位置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处结合有吸音腔端盖,所述填充口设置在所述吸音腔端盖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腔端盖通过涂胶粘接工艺、超声波焊接工艺或背胶粘接工艺与所述第一壳体相结合。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国葛连山王新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