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宫晓宇专利>正文

扩散撞击型细水雾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09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扩散撞击型细水雾喷嘴。包括主体和撞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系统,所述的温控系统位于主水路上,与主体同轴装配,从上到下包括弹性挡圈、阀芯、玻璃球和阀盖,所述阀芯的上下分别由弹性挡圈和玻璃球固定,玻璃球的下端支抵在阀盖的内底面中心,阀盖位于分水路下,并与于主体螺纹联接;所述阀盖的高度不小于阀芯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温度的设定并视外界环境的需要启动喷水装置,同时多水路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小孔直径可根据水质与流量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尺寸,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扑灭A类、B类、C类和K类火灾,亦可用于其他需要使用细水雾的环境,如加湿器、燃气涡轮冷却等。(*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或喷嘴,尤其涉及一种扩散撞击型细水雾喷嘴
技术介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水雾产生的方式、水雾产生的压力等,细水雾喷嘴会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水雾产生的方式通常包括:扩散撞击、压力喷射、气体雾化及喷射交互。扩散撞击型细水雾喷嘴是把相对稳定的水流以中速冲撞扩散器,扩散器将水流分解成各种不同尺寸的高动量水雾,与其它类型的细水雾喷嘴相比,其90%的水滴都小于600微米。目前市场上的撞击喷嘴的工作压力范围大约从7巴(100pis)到17.2巴(250pis)。对消防来说,撞击喷嘴可以是闭式自动喷淋喷嘴,如应用在A类普通燃烧灭火;也可以用在开式喷嘴上作全覆盖或区域式的雨淋系统,如B类危险易燃液体灭火。在以前的技术文件中,撞击细水雾喷嘴的设计包括使用多齿、球形或螺旋形扩散器。用于灭火的闭式自动喷淋多齿细水雾喷嘴,在美国Fischer中部件号为5,392,993的文件中有详细描述。球形扩散撞击开放式细水雾喷嘴在美国Fischer中部件号为5,505,383的文件中有详细描述。对于螺旋形扩散器,相对而言,在安装、维护过程中会存在一定危险隐患。压力喷射细水雾喷嘴是以高速把水流通过一定数量的小孔,在喷嘴内部正安装涡流装置协助分解水流。有多种细水雾喷嘴是用压力喷嘴的原理,工作压力范围是从5巴(70pis)到280巴(4060pis)。压力喷嘴可以是闭式单独启动或作为开式喷嘴使用。开式喷嘴可以作为区域或全覆盖式雨淋系统上。压力喷射细水雾喷嘴产生的水滴在高压范围内90%都小于150微米。用于灭火的闭式自动喷淋压力喷射喷嘴在美国Sundholm专利号为5,513,708的文件中有详细描述。开式压力喷射喷嘴在Sundholm国际专利申请WO93/00962(日期为1993年7月20日)中有描述。-->气体雾化细水雾喷嘴(也指双流体喷嘴)通过压缩气体并结合位于喷射孔上流位置混合室中的水产生水雾。气体雾化喷嘴的作用压力大约为5巴(75pis),产生的水滴90%小于250微米。因为开式喷嘴要求确保在喷嘴管路中的水压和气体压力达到混合要求,所以气体雾化喷嘴仅限于在区域覆盖或全覆盖雨淋系统中的开式喷嘴上。用于灭火的气体雾化细水雾喷嘴在美国Loepsinger专利号为2,361,144的文件中和美国Papavergos专利号为4,989,675的文件中以及美国专利号为5,014,790的文件中有详细描述。喷射交互细水雾喷嘴,通过多种水流精确撞击产生水雾。这种喷嘴的工作压力从3巴(45pis)到7巴(100pis),因为这种喷嘴产生的相对动量较低,因此作用范围仅限于手提喷嘴上用来冷却和稀释低挥发性液体火灾。用于灭火的喷射交互细水雾喷嘴在美国Lewis专利号为2,310,798的文件中和美国Lee专利号为2,493,982的文件中有详细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公开一种成本低、易安装、适应性广,尤其是具有温度控制装置,可视不同温度及环境的需求启动喷水的扩散撞击型细水雾喷嘴。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扩散撞击型细水雾喷嘴,包括主体和撞针,所述主体沿其中轴线上从上至下有入水口、主水路、分水路,分水路的出水口的个数与撞针相同;所述撞针为U型,包括3~5根,并沿主体中轴线均布,U型撞针的一端为固定端,以冲压方式固装于主体下端面,另一端为撞击面,分别对应并垂直分水路的轴线;各出水口外围周边的主体表面构成扩散面,所述的扩散面是对应分水路出水口并与主体同轴的圆台斜外表面,出水口的几何中心在该表面的面法线分别与对应的分水路的轴线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系统,所述的温控系统位于主水路上,与主体同轴装配,从上到下包括弹性挡圈、阀芯、玻璃球和阀盖,所述阀芯的上下分别由弹性挡圈和玻璃球固定,玻璃球的下端支抵在阀盖的内底面中心,阀盖位于分水路入水口下,并与于主体螺纹联接;所述阀盖的高度不小于阀芯的高度。启动温度可根据不同场所设定,如57℃的用于有空调的场所,68℃的用于普通场所,79℃和93℃的用于日常温度偏高的场所,如锅炉房,141℃以上为特殊场所使用。阀芯由弹性档圈与玻璃球定位,当玻璃球达到温度设置值爆破后,阀芯下移,阀处于全开状态,此时,水流经入水口、主水路进入分水路,由出水口流出,撞击撞针,又返撞到扩散面上,往返多次,形成水-->雾。当一次使用结束。可换上新的玻璃球安装好,待再次使用喷嘴。所述的撞针是圆柱形或四棱柱形。所述扩散面的圆台斜面的角度是30°~120°。所述的分水路的出水口直径大小是1.0~2.0mm。所述的撞针撞击面的最高位置与分水路的出水口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所述扩散撞击型细水雾喷嘴具有温控系统,可通过温度的设定并视外界环境的需要启动喷水装置,同时多水路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小孔直径可根据水质与流量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尺寸,适用范围广。此细水雾喷嘴可用于扑灭A类、B类、C类和K类火灾,亦可用于其他需要使用细水雾的环境,如加湿器、燃气涡轮冷却等。附图说明本技术附图3张,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中,1、主体2、撞针3、分水路4、扩散面5、入水口6、弹性挡圈7、阀芯8、玻璃球9、阀盖10、主水路。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如图1~图3,所述的扩散撞击型细水雾喷嘴,包括主体1和三根相对主体1的中轴线均布的U型撞针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系统。所述主体沿其中轴线上从上至下有入水口5、主水路10、分水路3,所述的U型撞针2呈圆柱形或四棱柱形,其一端以冲压方式固装于主体下端面,另一端为撞击面,分别对应并垂直一个分水路3的轴线;扩散面是对应分水路3出水口并与主体1同轴的圆台斜外表面,分出水口的几何中心在该表面的面法线分别与对应的分水路3的轴线重合。分出水口直径大小是1.0~2.0mm,其与撞针撞击面的最高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从而可以保证撞击的效果。圆台斜外表面的角度可在30°~120°之间取值,其大小决定了细水雾的喷射角及喷射面积;所述的温控系统位于主水路10上,与主体1同轴装配,从上到下包括弹性挡圈6、阀芯7、玻璃球8和阀盖9,所述阀芯7的上下分别由弹性挡圈6和玻璃球8固定,玻璃球8的下端支抵在阀盖9的内底面中心,阀盖9位于分水路3下,并与主体1-->螺纹联接;所述阀盖9的高度不小于阀芯7的高度。扩散撞击型细水雾喷嘴,其细水雾的形成是通过液体在出口处与扩散器撞击,再返击到出口处圆锥斜面上,往返多次,细水雾的喷射角是由圆锥斜面的角度来进行调整。本技术可根据不同场所设定不同的温度值,如57℃的用于有空调的场所,68℃的用于普通场所,79℃和93℃的用于日常温度偏高的场所,如锅炉房,141℃以上为特殊场所使用。阀芯由弹性档圈与玻璃球定位,当玻璃球达到温度设置值时玻璃球爆破,阀杆下移,阀处于全开状态。水流经入水口5、主水路10、分水路3,从出水口流出,撞击到撞针2上,水又撞击到扩散面4上,往返多次,形成水雾。当一次使用结束。可换上新的玻璃球安装好,待再次使用喷嘴。细水雾的要求是按NFPA750而设定,喷嘴的工作压力在4到34.5Bar之间,属于低压喷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散撞击型细水雾喷嘴,包括主体(1)和撞针(2),所述主体沿其中轴线上从上至下有入水口(5)、主水路(10)、分水路(3),分水路的出水口的个数与撞针相同;所述撞针为U型,包括3~5根,并沿主体(1)中轴线均布,U型撞针的一端为固定端,以冲压方式固装于主体下端面,另一端为撞击面,分别对应并垂直分水路(3)的轴线;各出水口外围周边的主体表面构成扩散面(4),所述的扩散面(4)是对应分水路(3)出水口并与主体(1)同轴的圆台斜外表面,出水口的几何中心在该表面的面法线分别与对应的分水路(3)的轴线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系统,所述的温控系统位于主水路(10)上,与主体(1)同轴装配,从上到下包括弹性挡圈(6)、阀芯(7)、玻璃球(8)和阀盖(9),所述阀芯(7)的上下分别由弹性挡圈(6)和玻璃球(8)固定,玻璃球(8)的下端支抵在阀盖(9)的内底面中心,阀盖(9)位于分水路(3)入水口下,并与于主体(1)螺纹联接;所述阀盖(9)的高度不小于阀芯(7)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散撞击型细水雾喷嘴,包括主体(1)和撞针(2),所述主体沿其中轴线上从上至下有入水口(5)、主水路(10)、分水路(3),分水路的出水口的个数与撞针相同;所述撞针为U型,包括3~5根,并沿主体(1)中轴线均布,U型撞针的一端为固定端,以冲压方式固装于主体下端面,另一端为撞击面,分别对应并垂直分水路(3)的轴线;各出水口外围周边的主体表面构成扩散面(4),所述的扩散面(4)是对应分水路(3)出水口并与主体(1)同轴的圆台斜外表面,出水口的几何中心在该表面的面法线分别与对应的分水路(3)的轴线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系统,所述的温控系统位于主水路(10)上,与主体(1)同轴装配,从上到下包括弹性挡圈(6)、阀芯(7)、玻璃球(8)和阀盖(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宫晓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