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4002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2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增亮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透射型彩色滤光片,所述透射型彩色滤光片配置于所述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或增亮膜的任一表面;所述透射型彩色滤光片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上依次设有第一金属层、介质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T,折射率为N,N*T≥4*λ/4,λ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00~700nm。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可得到RGB主要波段多峰透射、其他波段被遮档反射效应的透射型滤光片结构,放置于液晶模组的任一膜层,可达到高色域值且色偏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滤光片中主要是吸收型彩色滤光片,该类型的滤光片的缺点在于随时间滤光的能力会下降,而且有60%以上的光损耗,造成实际透过率的降低,原因在于吸收型的滤光片除了吸收外非RGB光外,还会吸收相当一部分RGB光。浙江大学的中国专利CN105137518A提出一种使用金属/介质/金属结构的滤光片,通过控制中间介质层的厚度来400~700nm全波长上的单峰滤光功能,通过反射而不是吸收来实现,不会有衰退的问题,具有更高的透过率;但存在的缺陷是这样的滤光片只能形成单峰透视,如要实现RGB多峰透视,则需要不同厚度的三种滤光片,从而导致应用这种滤光片的显示元件厚度有所增加,成本也会变高,本专利技术是在其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单个滤光片即可实现RGB多峰透射的技术方案吸收型滤光片结构中,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是大角度色偏,当观看视角由中心轴往两侧移动,反射波段会逐渐往蓝位移,即使经过优化设计仍然在>40度角有接近20nm以上的色偏程度,此色偏会导致屏幕不同角度观看时色彩不一现象。因此,本专利技术在透射型滤光片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之的可能;由于液晶显示器被光模组之导光板因空气与塑料介质之折射率差,因而当角度大于41.8度时会有全反射效应,该经全反射的光路传递到面板终端,同时并利用网点结构,致使光路被网点结构破坏角度与路径,最终所有的光都能以<41.8度角出光到导光版表面。专利技术具体内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包括可实现RGB多峰透射的滤光片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结构,从而具有高色域值和色偏小的优点,并且可以降低成本,形成规模化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增亮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透射型彩色滤光片,所述透射型彩色滤光片为单独膜片或配置于所述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或增亮膜的任一表面;所述透射型彩色滤光片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上依次设有第一金属层、介质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T,折射率为N,N*T≥4*λ/4,λ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00~700nm。优选的,所述透射型彩色滤光片配置于所述导光板或增亮膜的任一表面。优选的,所述介质层包括层叠设置涂布介质层和溅镀介质层,所述涂布介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表面。优选的,所述涂布介质层的厚度为300~1500nm,折射率为1.4~5。优选的,所述溅镀介质层的折射率与所述涂布介质层的折射率相同,所述溅镀介质层的材料选自SiOx或者SiNy,其中0<x≤2,0<y≤2。所述溅镀介质层的折射率与所述涂布介质层的折射率相同是为了统一整个介质层的折射率,主用用来精确控制透射波峰的位置。涂布介质层通过湿法涂布工艺涂布一层较厚的介质层,涂布液的主要成分为丙烯酸脂类硬化液。溅镀介质层通过溅镀工艺镀上一层较薄的介质层,如SiOx或者SiNx,通过溅镀工艺可以精确控制介质层厚度,从而控制波峰透射的数量
和位置。介质层厚度与透射波峰个数的原理说明:如图2所示:参考可见光的波长为550nm,N0是空气层折射率,折射率=1,;N1是镀层折射率,折射率假设=1.52;N2是基材层折射率,折射率假设=1.66;当镀层厚度T满足下列条件时,上下两个界面反射回来的光线会产生相消干涉,形成一个反射Valley,即透射Peak,参考波长550nm范围附近的波段上由于不满足相消干涉条件,透过率下降。2*N1*T=(m+1/2)λ时,m=0,1,2……整数;N1*T称为光学厚度;当厚度约90nm,N1*T称为1个QWOT(Quarter-Wave Optical Thickness),四分之一个波长的光学厚度,1QWOT=550/4nm=137.5nm,当介质层在90nm左右,折射率在1.52时,乘积=1QWOT,出现1个透射峰;当厚度增加,光学厚度接近4个QWOT厚度时,在可见光区域会出现约2个透射峰;当厚度增加,光学厚度接近7个QWOT厚度时,在可见光区域会出现约3个透射峰;厚度继续增加时,会出现更多的透射峰。应用到本专利技术所述金属/电介质/金属膜层结果时,原理相同。优选的,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50~200μm,折射率为1.4~1.7。优选的,所述基材层的材料选自涂有硬化层的PET或玻璃,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为1~3μm。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材料选自Au、Ag、Cu、Al或Cr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为12~30nm,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为12~30nm。所述透射型滤光片的主要结构如上述四层,其他附属功能层(比如表面减反膜、基材表面阻隔膜、表面水汽或防刮伤膜)可以额外添加。如上所述的透射型滤光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PET或玻璃作为基材层,在所述基材层上溅镀第一金属层;2)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设置介质层,所述介质层分两步完成:第一步采用涂布工艺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涂一层厚度为300~1500nm的涂布介质层;第二步在所述涂布介质层上溅镀一层溅镀介质层,溅镀材料选自SiOx或者SiNy,其中0<x≤2,0<y≤2。通过控制溅镀介质层的厚度使得介质层的厚度满足N*T≥4*λ/4,其中,T为介质层的厚度,N为介质层的折射率,λ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00~700nm;3)在所述溅镀介质层上溅镀第二金属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溅射和涂布混合工艺的透射型滤光片的膜层结构,先使用溅射法镀一层薄金属层,再用湿法涂布工艺实现较厚的电介质层镀膜,然后用溅射工艺进行介质层厚度的精确控制,以及溅射最上面的金属层。整体膜系的在RGB三峰的峰值透过率在60%~100%之间,在490nm和590nm波长处透过率小于30%,通过简单三层膜系就实现RGB的三峰滤光功能,利用溅射和涂布混合工艺,使该类型的R2R大规模量产成为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可得到RGB主要波段多峰透射、其他波段被遮档反射效应的透射型滤光片结构,放置于液晶模组的任一膜层,可达到高色域值的优点。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透射型滤光片结构对于角度具有色偏移敏感性,角度越大越易往蓝色方向位移,经过结构设计优化,可控制在40度角有20nm的偏移量,因此若将此透射型滤光片优选设置于导光板之上表面或相邻于导光板之光学膜片,可得到最小之色偏位移量,进而得到高色域正确色调的液晶显示屏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结构示意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界面光线干涉原理图;图3为介质层的光学厚度为1个QWOT时的透射光谱图;图4为介质层的光学厚度为1.5个QWOT时的透射光谱图;图5为介质层的光学厚度为4个QWOT时的透射光谱图;图6为介质层的光学厚度为10.7个QWOT时的透射光谱图;其中,1、基材层,2、第一金属层,3、介质层,4、第二金属层,31、涂布介质层,32、溅镀介质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液晶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增亮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透射型彩色滤光片,所述透射型彩色滤光片为单独膜片或配置于所述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或增亮膜的任一表面;所述透射型彩色滤光片包括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上依次设有第一金属层(2)、介质层(3)和第二金属层(4),所述介质层(3)的厚度为T,折射率为N,N*T≥4*λ/4,λ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00~700n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增亮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透射型彩色滤光片,所述透射型彩色滤光片为单独膜片或配置于所述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或增亮膜的任一表面;所述透射型彩色滤光片包括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上依次设有第一金属层(2)、介质层(3)和第二金属层(4),所述介质层(3)的厚度为T,折射率为N,N*T≥4*λ/4,λ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00~700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型彩色滤光片配置于所述导光板或增亮膜的任一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射型彩色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3)包括层叠设置涂布介质层(31)和溅镀介质层(32),所述涂布介质层(31)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2)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介质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志平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