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波导凋落模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001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8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波导凋落模滤波器。它包括腔体和设置于腔体内贯穿腔体的脊条,腔体两端内部空间分别形成两个脊波导,腔体中部空间形成窄波导,所述脊条上间隔设有第一谐振单元、第二谐振单元和第三谐振单元,所述第二谐振单元位于窄波导内部,第一谐振单元和第三谐振单元分别位于窄波导两端的脊波导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脊波导与窄波导相配合,将部分谐振单元布置在脊波导内,即直接将首尾腔(第一谐振单元、第三谐振单元所在位置)移出窄波导外,以增强其端口的激励,将相对带宽由5%以内增加到26%提供足够的端口激励,实现了带宽的跨越式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脊波导凋落模滤波器
技术介绍
11G以内的波导滤波器本身的相对带宽约3%,而且要求同一个设计能够兼容不同的波导子频段,这些动辄就是1~2G的不同频段覆盖范围,与之对应的远端抑制设计也能够满足不同的调试需要,如此一来对应的相对带宽需高达15%才能满足要求,而现有的凋落模滤波器的输入输出端均为普通标准波导,中间采用多级的阻抗变换,这种结构在11G范围内本身尺寸较大,且只能实现5%左右的的相对带宽,这严重制约了其在11G范围内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相对带宽高的脊波导凋落模滤波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脊波导凋落模滤波器,包括腔体和设置于腔体内贯穿腔体的脊条,腔体两端内部空间分别形成两个脊波导,腔体中部空间形成窄波导,所述脊条上间隔设有第一谐振单元、第二谐振单元和第三谐振单元,所述第二谐振单元位于窄波导内部,第一谐振单元和第三谐振单元分别位于窄波导两端的脊波导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窄波导的宽度和高度小于脊波导的宽度和高度。进一步地,所述脊条两端宽度小于脊条中部宽度,所述脊条中部两侧贴合腔体中部侧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单元、第二谐振单元和第三谐振单元沿 窄波导中心对称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单元、第二谐振单元和第三谐振单元均为矩形的谐振柱。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谐振单元的厚度大于第一谐振单元和第三谐振单元的厚度。本技术脊波导与窄波导相配合,将部分谐振单元布置在脊波导内,即直接将首尾腔(第一谐振单元、第三谐振单元所在位置)移出窄波导外,以增强其端口的激励,将相对带宽由5%以内增加到26%提供足够的端口激励,实现了带宽的跨越式增加。同时当首尾腔逐步移出窄波导后,置于宽窄波导交变处因结构的不连续性激励起了多种模式,这些不同的波导模式组合给予滤波器足够的端口激励,从而实现了带宽的大幅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为方便显示内部结构,图中腔体一侧面透明)。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图中:1-腔体;2-脊条;3-脊波导;4-窄波导;5-第一谐振单元;6-第二谐振单元;7-第三谐振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腔体1和设置于腔体1内贯穿腔体的脊条2,腔体1两端1.1的内部空间分别形成两个脊波导3,腔体1中部1.2内的空间形成窄波导4,所述脊条2上间隔设有第一谐振单元5、第二谐振单元6和第三谐振单元7,所述第二谐振单元6位于窄波导4内部,第一谐振单元5和第三谐振单元7分别位于窄波导4两端的脊波导3内部。本技术脊波导3与窄波导4相配合,将部分谐振单元布置在脊波导内,即直接将首尾腔(第一谐振单元、第三谐振单元所在位置)移出窄波导外,以增强其端口的激励,将相对带宽由5%以内增加到26%提供足够的端口激励,实现了带宽的跨越式增加。同时当首尾腔逐步移出窄波导后,置于宽窄波导交变处因结构的不连续性激励起了多种模式,这些不同的波导模式组合给予滤波器足够的端口激励,从而实现了带宽的大幅提升。并且相比传统的波导滤波器输入输出均为普通标准波导,在11G范围内本身尺寸较大,再加上多级的1/4阻抗变换器,整个功能模块的结构尺寸大,本技术的脊波导出入口极大地压缩了整个外形尺寸,整个功能模块尺寸只有原方案的一半,却实现了原来几倍的相对带宽,使得这种形式的脊波导低通滤波器能够在11G以内的低频波导双工器中得以顺利应用。如图2所示,脊波导3矩形口的尺寸分别为wa、wb,脊条2两端2.1的宽度为w1、高度为h1,这四个参数一起共同决定脊波导的截止频率,进而允许波导双工器信号正常流通,该参数根据具体设备的需要进行调整。窄波导4的宽度a和高度b均小于脊波导3的宽度wa和高度wb。上述方案中,脊条2两端2.1的宽度小于脊条中部2.2的宽度,所述脊条2中部2.2两侧贴合腔体1中部1.2侧壁。上述方案中,第一谐振单元5、第二谐振单元6和第三谐振单元7均为矩形的谐振柱。第一谐振单元5与第二谐振单元6之间、第二谐振单元6与第三谐振单元7之间距均为l1,即第一谐振单元5、第二谐振单元6和第三谐振单元7沿窄波导4中心对称分布,通过调节不同谐振单元间距,可调整整个滤波器的耦合带宽。l2为第一谐振单元5和第三谐振单元7与窄波导4端面的距离,通过调节l2,以此来调整滤波器的端口激励大小,进而匹配不同带宽的抽头激励需要。第一谐振单元5、第二谐振单元6和第三谐振单元7的高度均为h2,wrs1为第一谐振单元5和第三谐振单元7的厚度,wrs2为第二谐 振单元6的厚度,通过调节wrs1、h2,可调节第一谐振单元5和第三谐振单元7的频率;通过调节wrs2、h2,可调节第二谐振单元6的频率。第二谐振单元6的厚度wrs2大于第一谐振单元5和第三谐振单元7的厚度wrs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文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文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文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文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文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波导凋落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和设置于腔体内贯穿腔体的脊条(2),腔体(1)两端内部空间分别形成两个脊波导(3),腔体(1)中部空间形成窄波导(4),所述脊条(2)上间隔设有第一谐振单元(5)、第二谐振单元(6)和第三谐振单元(7),所述第二谐振单元(6)位于窄波导(4)内部,第一谐振单元(5)和第三谐振单元(7)分别位于窄波导两端的脊波导(3)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波导凋落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和设置于腔体内贯穿腔体的脊条(2),腔体(1)两端内部空间分别形成两个脊波导(3),腔体(1)中部空间形成窄波导(4),所述脊条(2)上间隔设有第一谐振单元(5)、第二谐振单元(6)和第三谐振单元(7),所述第二谐振单元(6)位于窄波导(4)内部,第一谐振单元(5)和第三谐振单元(7)分别位于窄波导两端的脊波导(3)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波导凋落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窄波导(4)的宽度和高度均小于脊波导(3)的宽度和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伟李发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