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曝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1910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7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池、设于曝气池上的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射流器,射流器的进口连接有自吸泵、中部连接有压缩空气管、出口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包括设于曝气池下部的环管、连接环管和射流器出口之间的连接管,所述环管环绕着曝气池的底部设置至少一圈,与环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通过将出气管设置成连接管和环管,然后再环管上设置曝气头便能实现对曝气池的均匀曝气效果,从而减少了现有技术中支管的设置个数,降低了出气管的安装难度和设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微纳米曝气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排放量也在日益增加,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得水体污染日益严重,而且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因此,人们也在努力的消除水污染,各种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压也应运而生。其中微纳米曝气池被人们广泛应用,如公告号为CN203461874U名称为《微纳米曝气池》的中国专利所揭示的,其主要采用池体和设置在池体上的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包括自吸泵、射流器、干管、支管和设置在支管上的曝气头,其中为了使得曝气更加充分,需要设置多跟支管,且在每一支管上设置曝气头,这种设置多根支管的方式,虽然解决了曝气充分的问题,但是却也导致了支管变多,安装麻烦,成本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成本低的曝气系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纳米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池、设于曝气池上的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射流器,射流器的进口连接有自吸泵、中部连接有压缩空气管、出口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包括设于曝气池下部的环管、连接环管和射流器出口之间的连接管,所述环管环绕着曝气池的底部设置至少一圈,与环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通过上述方案, 通过自吸泵将曝气池中的污水抽上来,经过射流器之后因为管路横截面积突然紧缩,流速增大,产生负压,吸入压缩空气管中的气体,使得气液混合,然后通过出气管之后从曝气头将气液混合体分割成多个气泡的形式喷出,增加气体的表面积,提高曝气池中的吸氧率;由于将出气管设置了环绕于曝气池底部的环管,从而在环管上设置了曝气头之后,曝气头能够分布于曝气池的底部,进而进行均匀的曝气工作,与现有技术需要设置多根支管才能实现将曝气头均匀分布在曝气池中的方式,采用本技术中的这种方式,减少了支管的数量,只需要一根环管便能实现,减少了成本和安装难度。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射流器的中部到出口之间设有气水混合室。通过上述方案,从射流器的入口进入的污水和从射流器的中部进入的空气将在气水混合室中进行混合并做离心的切割运动,然后产生气泡,使得从射流器出来的成为被切割之后的微小气泡形式,增加了空气的表面积,增大了污水的吸氧率。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曝气池靠近其底部处设有进水口、靠近其顶部处设有出水口。通过上述方案, 由于水中的氧气分布方式为从低到高依次增加,而含氧量相对高的水质较好,从而将曝气池中的污水进口设置在靠近其底部处,将出水口设置在靠近其顶部处,从而从曝气池中出来的水优先选为含氧量高的水质相对较好的水。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曝气头为柱形有底结构,该曝气头的壁面为气体扩散板,且该曝气头的内壁为螺旋壁面。通过上述方案,从环管中出来的气泡通过曝气头的螺旋壁面之后将再次提高气泡的流动离心速度,并且从气体扩散板出来的气泡将再次细化,也即再次提高气泡进入曝气池之后的溶氧率及纳米气泡的产生效率。进一步优化为:该曝气头的外部设有切割壳体,所述切割壳体设有出气口且内壁固定有切割锯齿。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切割锯齿的齿间距为3-6mm,齿高为5-10mm。通过上述方案,从曝气头的气体扩散板出来的气泡将撞击在切割壳体上的切割锯齿处,再次对气泡进行切割,使得气泡再次变小,进一步提高溶氧效率。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曝气头内部填充有被不锈钢网包裹的刚玉填料。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填料为的粒径为1-3mm。通过上述方案,气液混合液中的气泡在进入曝气头之后将与颗粒状的刚玉高速旋转碰撞切割,使得气体变小,提高纳米气泡的产生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出气管设置成连接管和环管,然后再环管上设置曝气头便能实现对曝气池的均匀曝气效果,从而减少了现有技术中支管的设置个数, 降低了出气管的安装难度和设置成本。2、通过在曝气头内设置的刚玉填料,使得进入曝气头中的气泡能够被快去切割,使得气泡变小,提高纳米气泡的产生效率;3、通过将曝气头的避免设置成螺旋形,提高气泡从曝气头的气体扩散板出来的离心速度,从而提高了气泡撞击在切割壳体上的速度和撞击强度,结合设置在切割壳体上的切割锯齿,使得气泡能够被更加充分地切割成体积更小的气泡,再次提高纳米效果和溶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纳米曝气系统侧视图;图2是实施例的纳米曝气系统俯视图;图3是实施例的曝气头的外部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曝气头剖视图。图中,1、池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2、自吸泵;21、进流管;3、射流器;4、压缩空气管;5、出气管;51、连接管;52、环管;6、曝气头;61、连接头;62、螺旋壁面;63、刚玉填料;7、切割壳体;71、切割锯齿;72、出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纳米曝气系统,首先参见附图1和2,包括带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的池体1,在池体1上设置有自吸泵2,自吸泵2的进流管21通入池体1内,且自吸泵2的出口连接有射流器3,射流器3的中部连接有压缩空气管4,射流器3的出口连接有出气管5,出气管5包括了与射流器3的出口连接的连接管51和与连接管51相连的环管52,其中的环管52环设在池体1的底部,在环管52上均匀的设置有曝气头6。参见附图3和附图4,曝气头6为柱形有底结构,其连接头61与环管52连接,其壁面为气体扩散板材料,且内壁为螺旋壁面62,在螺旋内壁中设置有被不锈钢网包覆的刚玉填料63;在曝气头6的外部还设置有切割壳体7,且切割壳体7的内壁设置有切割锯齿71,在切割壳体7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孔72,在本实施例中对称的设置两个出气孔72。具体的曝气过程如下:发动自吸泵2通过进流管21将池体1中的水抽上来,通过射流器3的时候,因为管路横截面积突然紧缩,流速增大,产生负压,吸入压缩空气管4中的气体,使得气液混合,并且在气水混合室中进行混合做离心的切割运动,然后产生气泡,使得从射流器3出来的成为被切割之后的微小气泡形式;气泡形式的物质通过连接管51通入到环管52,然后由曝气头6喷出。其中当气泡通过连接头61进入到曝气头6内腔时,将与颗粒状的刚玉高速旋转碰撞切割,使得气体变小;并且同时通过曝气头6的螺旋壁面62之后将再次提高气泡的流动离心速度,并且从气体扩散板出来的气泡将再次细化;从气体扩散板出来的气泡将撞击在切割壳体7上的切割锯齿71处,再次对气泡进行切割,使得气泡再次变小,进一步提高溶氧效率,最终从出气孔72出来,实现纳米曝气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纳米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池、设于曝气池上的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射流器(3),射流器(3)的进口连接有自吸泵(2)、中部连接有压缩空气管(4)、出口连接有出气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5)包括设于曝气池下部的环管(52)、连接环管(52)和射流器(3)出口之间的连接管(51),所述环管(52)环绕着曝气池的底部设置至少一圈,于环管(52)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池、设于曝气池上的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射流器(3),射流器(3)的进口连接有自吸泵(2)、中部连接有压缩空气管(4)、出口连接有出气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5)包括设于曝气池下部的环管(52)、连接环管(52)和射流器(3)出口之间的连接管(51),所述环管(52)环绕着曝气池的底部设置至少一圈,于环管(52)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器(3)的中部到出口之间设有气水混合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靠近其底部处设有进水口(11)、靠近其顶部处设有出水口(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兆旺叶金正徐洪顺张中沙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绿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