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用过滤式生氧自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583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用过滤式生氧自救器,它是由外套、罐体、密封环、密封块、启封环、热交换器和隔网等构成的。先将上隔网装于罐体上部,再装入触煤中隔网,用密封环18装在上罐19的槽内,密封块20装在上罐19预置的孔内,密封块20内放入钢球21。这种自救器内装有碱金属超氧化物和催化触媒,当含有水气的一氧化碳通过时,便由于碱金属超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的氧使一氧化碳解毒而转化成二氧化碳。本自救器体积小轻便易携,有明显的漏气与否的标志,且功效持久便于井下工人应急自救。(*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呼吸保护自救装置。自救器是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爆炸时用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呼吸保护装置。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煤矿自救器可分为两类:一、过滤式自救器,其基本原理是当有毒的一氧化碳通过自救器内的触媒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由于触媒与水接触时会产生中毒而失去催化作用,所以要求含有水气的有害气体与触媒接触之前要先通过干燥剂以吸收水份。但是,矿井下气体湿度很大,自救器中干燥剂的吸湿能力有限,故防护能力和时间皆有限。另外,由于一氧化碳转为二氧化碳所需的氧气来自空气,佩带人员呼吸所需的氧气也来自空气,故要求使用自救器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得低于18%。二、隔绝式自救器:其中可分为氧气瓶供氧和过氧化物分解生氧两种。其优点是人的呼吸与外界隔绝,人只吸收自救器中产生的氧气。缺点是自救器体积大、笨重、携带十分不便,且紧急事故中往往不能及时取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煤矿用过滤式生氧自救器。新型煤矿用过滤式生氧自救器(以下简称自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含有一氧化碳的湿空气进入自救器罐体,空气中的水份首先与碱金属超氧化物接触,进行化学反应,实现除湿和生氧的双重功能,在触媒的催化作用下,一氧化碳与氧气化合,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H2O+K2O4→2KOH+3/202-->2CO+O2→2CO2由于碱金属超氧化物遇水而放出氧气,故能补充环境大气中氧气的不足,降低了对环境大气氧含量的要求,也即提高了对佩带者的保护性能。由于本自救器克服了隔绝式自救器只能使用自身生氧而不能利用环境中氧气的缺点,故使本自救器轻便小巧,便于随身携带。本自救器的外壳采用真空自锁密封结构,使金属板制造的自救器上下外罐保持密封。由于罐内为负压,上下罐在环境大气压力作用下,互相压紧其间的密封环,使自救器外壳保持封闭。由于金属外罐强度大,罐内的真空度可以抽得很高,使上下外罐密封十分牢靠。避免了原有过滤式自救器采用机械密封必须经常检查气密性的缺点。本自救器密封遭受破坏时罐体会自动显示开启状,提示佩带人即时处理;未开启则显示密封可靠。本自救器的外套具有使用方便,保护性能好,安全可靠和易于加工制造等优点。一般可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制作。下面结合附图1、2、3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1是煤矿用过滤式生氧自救器内部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鼻夹、2为呼气阀、3为上隔网、4为中隔网、5为下隔网、6为锥形弹簧、7为底盖、8为密封底垫、9为隔热罩、10为头带、11为口具、12为热交换器、13为触媒、14为碱金属超氧化物、15为罐体。附图2是外壳真空自锁密封结构示意图。图中16为下罐、17为内部主体、18为密封环、19为上罐、20为密封块、21为不锈钢球、22为启封环。附图3是自救器外套结构示意图。图1的内部主体结构,由口具组件和药罐组件两部份组装而成,其联接部件可以用不锈钢卡带扎紧。因口具11用橡胶制造,扎紧后口-->具与罐体15之间保持对外界密封。口具组件在组装成内部主体前,用图1中口具11为基体,在其内部装入热交换器12、口具盒等骨架件。鼻夹1和呼气阀2联接在口具盒上,可以用螺纹旋紧的方式,使呼气阀夹紧橡胶口具而实现密封。药罐组件的装配需要在规定的湿度条件下进行。罐体15的上部首先装入上隔网3,再定量装入触媒13,中隔网4、碱金属超氧化物14、和下隔网5,然后压入锥形弹簧组件6,保持罐内药品适当的紧密程度。底盖7和密封底垫8封住罐体15下部周边,可以防止罐内药品漏出。其中中隔网4和下隔网5与罐体15之间的间隙很小但可以滑动,以保证锥形弹簧6始终压紧药品。上隔网可以与罐体制成一体。三个隔网均有滤尘能力。头带10的下部,自下而上托紧罐体组件,并在组装时用卡带扎紧,头带10的上部装配时缠绕在呼气阀2上,备使用时套于逃生者头部。隔热罩9由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套于药罐组件之外,系紧,可防止外界粉尘进入自救器和药罐,使用时避免较高的温度对逃生者皮肤的刺激。内部主体组装完成后,可放入图2的下罐16中。密封环18装在上罐19的槽内,密封块20装在上罐19预置的孔内,并在密封块20内放入直径适当的纲球21。如图2装配后,整机倒置放入专门的真空封装设备中,抽真空。如图2复位后,从真空封装设备中取出。此时大气压力使自救器各部保持密封。图3是自救器外套,供携带用。其各部可用橡胶条或皮革制成,联接部位用铆钉或粘接均可。自救器外壳的密封结构,除图2真空密封结构外,也可以按用户需要采用机械密封。-->本实施例是这样构成的:在下矿井之前,每个矿工应检查自救器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应更换。下井工作时应始终携带,遇到下列情况应立即佩戴:看到烟雾;感到着火的气味;感到头痛和恶心;感到突然的压力急增;发现意外的灰尘扬起。这些迹象表明火或爆炸将突然发生,故必须立即戴好自救器。首先从自救器外套里取出自救器;拉开启封环22;拔出密封块20,取开上罐19,然后抓住头带10、取出泸毒罐体15,丢掉下罐体16、拉起鼻夹1,将口具11放入嘴内,牙齿咬住牙垫,使口部密封,两手拉开橡胶鼻夹1夹在鼻子的两侧,用嘴呼吸。取下矿灯帽,戴好头带10、再戴上矿灯帽,撤离现场。本技术与旧式的自救器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效大的特点,在除湿的同时生氧,使触媒的催化作用得以持久保护。真空自锁密封结构的外壳,使漏气与否的标志十分明显,具有多功能的自救器外套,可省去腰带环、保护套、包装衬垫等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罐体15(上罐19、下罐16)、密封环18、密封块20、启封环22、热交换器12、上隔网3和中隔网4和下隔网5等组成的过滤式生氧自救器,其特征在于:先将上隔网3装于罐体上部,再装入触媒13、中隔网4、碱金属超氧化物14和下隔网5,而后压入锥形弹簧组件6,用底盖7和密封底垫8封住罐体15的下部周边,用密封环18装在上罐19的槽内,密封块20装在上罐19预置的孔内,密封块20内放入钢球21,当密封环遭到破坏时,罐体会自动显示开启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罐体15(上罐19、下罐16)、密封环18、密封块20、启封环22、热交换器12、上隔网3和中隔网4和下隔网5等组成的过滤式生氧自救器,其特征在于:先将上隔网3装于罐体上部,再装入触媒13、中隔网4、碱金属超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羡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煤矿安全仪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