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金贵专利>正文

高空自动控制救生下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83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是一种自动控制匀速的救生装置——高空自动控制救生下降器。主要由挂钩、防磨连接带、下降绳、下降器主体、绕绳双盘、吊带或坐带等组成。由下降器主体实现自动控制和匀速下降、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范围大,轻巧灵便,安全可靠。老人、妇女、儿童不经训练都可使用。临空下降时不需用手操作,双手可携带贵重物品,抱小孩或背伤员。如用手操纵下降绳可在高空任意高度刹车悬停。(*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由挂钩、防摩连接带、下降绳、下降器主体、绕绳双盘、吊带或座带等组成的高空自动控制救生下降器,供高层建筑发生险情(火灾与地震等)紧急疏散各类人员和贵重物品之用,也可用于登山,直升飞机抢险救护等。专利文献CN87215514U中公开的高空自动控制救生器,它是绳子交叉穿过调节柱体上的五根摩擦轴再进入由滑套、前齿盖、质量块等构成的动平衡机构。当下降绳与救生器主体有相对运动时,滑套挤压下降绳至前齿盖处,因滑套是转动的,前齿盖是固定于壳体上的,所以摩擦力仅在下降绳和前齿盖之间产生,所以在人体的下降速度相同,质量块重量等相同的条件下,平衡机构所产生的平衡力较小,致使下降的人体重量较轻,使用负荷重量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负荷重量范围更大,体积更小的自救式,自动控制匀速下降的救生装置。以满足携带更方便和体重大的人的救生需要。本技术可以设计成以立柱2为结构或设计成以园弧14为结构的下降器,它们都是由下降器主体实现。下降器主体由以下部件构成:立柱2、和由离心园盘齿套9、离心质量块10及转动刹车片5和刹车片6、不转的刹车片7组成的盘式离合器式的刹车片系统、定齿滑套8、前齿盖12组成的动平衡机构。壳体4内装有动平衡控制机构,将下降绳在立柱上-->绕1至1.5圈,进入壳体绕过上摩擦轴15、再绕过离心园盘齿套9、下摩擦轴11、再从壳体4下端的孔出来绕在绕绳双盘上。上述是壳体4被设计在立柱2下端的,壳体4也可以设在调节园弧14的下端是将下降绳13一端的绳头穿过下降器主体即将盖帽1拧开,绳头穿过盖帽上的孔交叉穿过调节园弧的五个园弧轮,接着绕过上摩擦轴15再绕过离心园盘齿套9、下摩擦轴11后穿过壳体4下端的孔出来,绕在绕绳双盘上。在壳体4内沿离心园盘齿套9的轴向由前齿盖12和定齿滑套8的有齿部份夹着下降绳,在定齿滑套8的右边是通常的盘式离合器式的刹车片系统共同组成的动平衡控制机构。下降绳上端通过防摩连接带固定于建筑物上端能承载的物件上。人体用吊带或座带连接于下降器主体下端的环上。当下降器和人体同时沿下降绳下滑时,下降绳与下降器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下降绳在立柱上绕1至1.5圈并滑动,使人体的重量经过立柱后以较小的力就能平衡,平衡后人体将以匀速下降。能保持匀速下降是当下降绳13带动园盘齿套9转动,使装配在园盘齿套上的离心质量块10旋转,产生离心力,通过离心质量块上的摇臂将力传递到转动刹车片5上。使转动刹车片5、刹车片6、不转刹车片7、定齿滑套8产生轴向滑动。定齿滑套8把下降绳13压到前齿盖12上,使下降绳13与定齿滑套8、前齿盖12之间都产生摩擦力,同时刹车片6处也产生了摩擦力,并通过园盘齿套9上的齿转换到下降绳上。-->这些力就是控制下降速度的控制力也就是立柱2下方下降绳上所需要的平衡力。当下降绳13与下降器相对运动加快时,离心质量块10的转动也加快,从而离心力加大,传递到转动刹车片5上的轴向压力就大,下降绳13受到的上述平衡力就大,这样使下降速度始终保持一个定值,达到动平衡,保持人体(或重物)匀速下降。与CN87215514U的救生器相比较:在人体(或重物)匀速下降速度大小相同,CN87215514U救生器上部绳子交叉绕过五个摩擦轴和本技术上部绳子绕在立柱上的总包角的弧度相同,离心质量块的重量相同,摇臂的力臂比也相同等条件下,因为本技术有定齿滑套8和前齿盖12两个不转动的零件夹着下降绳,当下降绳与下降器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就增加了约一倍,也就使平衡力增加了约一倍。另有三片刹车片所产生的摩擦力转换到下降绳上又使平衡力增加了很多。所以在上述相同的条件下,平衡力比    CN87215514U的救生器成倍的增加了。也就是使下降的人体(或重物)的重量比CN87215514U的救生器成倍的增加了。本技术考虑到实际需要使下降物的重量即使用负荷重量设计为45公斤至160公斤之间,最大下降速度小于2米/秒,同时减轻离心质量块的重量,缩小下降器的体积。这样本下降器更加轻巧灵便并扩大了使用负荷重量范围,-->下降者不仅可以双手抱小孩下降而且可以背伤员下降。另外可以用手操作在任意高度刹车悬停,松开双手后仍保持匀速下降,安全着陆。附图1、2是采用立柱2和动平衡控制机构组成的下降器主体的侧视、正视图。附图3、4是采用园弧14和动平衡控制机构组成的下降器主体的侧视、正视图附图中的1是盖帽、2是主柱、3是套管,4是壳体,5是转动刹车片、6是刹车片、7是不能转动的刹车片、8是定齿滑套、9是离心园盘齿套、12是前齿盖、11是下摩擦轴、10是离心质量块,13是下降绳、14是调节园弧,15是上摩擦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空自动控制救生下降器,其特征在于下降器主体中的壳体4内装由离心园盘齿套9、离心质量块10及转动刹车片5和刹车片6、不转刹车片7组成的盘式离合器式的刹车片系统、定齿滑套8、前齿盖12等构成的动平衡控制机构,它被设计在立柱2的下端,下降绳13一端的绳头穿过下降器主体即通过立柱2上端的孔在立柱上绕约1至1.5圈,接着绕过上摩擦轴15再绕过离心园盘齿套9和下摩擦轴11后再穿过壳体4下端的孔出来,绕在绕绳双盘上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自动控制救生下降器,其特征在于下降器主体中的壳体4内装由离心园盘齿套9、离心质量块10及转动刹车片5和刹车片6、不转刹车片7组成的盘式离合器式的刹车片系统、定齿滑套8、前齿盖12等构成的动平衡控制机构,它被设计在立柱2的下端,下降绳13一端的绳头穿过下降器主体即通过立柱2上端的孔在立柱上绕约1至1.5圈,接着绕过上摩擦轴15再绕过离心园盘齿套9和下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贵胡振南李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金贵胡振南李卫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