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溶栓与抽吸血栓性物质的抽吸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461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2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溶栓与抽吸血栓性物质的抽吸导管,它包括中心导管,所述的中心导管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抽吸连接管和给药管,所述的抽吸连接管的出液口端连接有中间管,所述的中间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抽液连接头,抽吸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二通阀,所述的二通阀的出液口端连接有导管接头,所述的导管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有后端抽吸导管,所述的后端抽吸导管连接有抽吸泵,所述的给药管的进液口端连接有给药单向阀,所述的给药单向阀的另一端连接有给药注射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临床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溶栓与抽吸血栓性物质的抽吸导管
技术介绍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根据发生部位,血栓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新生儿血管壁光滑而通畅,自童年起,动脉管壁内逐渐形成富含脂质和纤维组织的局灶性斑块,粥样硬化早期并不影响血流,但如果斑块不稳定和发生破裂,则可活化血小板、形成动脉血栓,导致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下肢急性缺血甚至坏死等,静脉血栓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多见,这是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流速较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口服避孕药、外科大手术/创伤、恶性肿瘤、慢性心衰、长期卧床、存在易患血栓体质等人群好发。血栓性疾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涉及全身各个脏器,常常造成严重后果,如脑梗塞的偏瘫失语;心肌梗塞的剧烈心前区绞痛;肺梗塞引起的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下肢血栓引发的两腿疼痛,或出现冰凉感和间歇性跛行等。严重的心、脑梗塞和肺梗塞还可引发猝死。在所有的血栓性疾病中,以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后果也更加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在国内外都己成为人口死亡与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在中国,我国人群中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阶段,心脑血管病死亡已占总死亡构成的41%,目前全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已达2.9亿人,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脑血管病患者,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亡,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已经超过32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WHO) 2012年对全球各种疾病的死亡统计显示,冠心病、脑卒中和其它心脏病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有17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报道,对全国30个城市和78个农村县死亡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病占17.7%(死亡率93.7/10万),心脏病占17.1%(死亡率90.7/10万);农村居民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病占20.4%(死亡率105.5/10万),心脏病占13.9%(死亡率71.8/10万);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是目前中国首位的死亡原因。目前治疗血栓方法主要有药物抗血栓治疗法和物理恢复血管通畅的人工机械方法,药物抗血栓治疗法主要是运用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等进行抗凝治疗,通过药物降低凝血因子浓度或阻止其激活,从而降低血液凝固性或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或阻止血栓发展。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重组水蛭素、阿加曲斑、Hirudins)、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香豆素类、华法令、新抗凝等)、戊聚糖钠等,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人工机械方法有球囊导管扩张术、外科栓子切除术与支架植入术、血栓粉碎与抽吸技术等。由于进入血管的溶栓抗凝药物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与毒害,同时由于药物在人体中的代谢排出,因此,存在于血管中的抗栓药物的浓度都比较低,通过抗血栓药物进行抗栓具有作用效果缓慢等缺点,无法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梗塞、急性下肢深静脉栓塞等急性血栓性疾病,对于这类疾病,则只能采取物理去栓的方法,因此,在制定抗血栓治疗策略时,要求对抗血栓形成治疗的多样化,因为这取决于受累的部位是静脉或是动脉循环系统,血管受累的程度与部位,血栓形成的扩展,栓塞或复发的危险性;以及抗血栓形成治疗与出血的相对利弊,同时考虑其指征和并发症与特殊病种,如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肺梗塞、脑血管意外、修复的心脏瓣膜、动脉栓塞等的治疗方案都各不相同。血栓抽吸导管及其相关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物理性治疗手段,可迅速有效去除梗塞冠脉血管内血栓,改善冠脉远端血流,恢复心肌细胞再灌注,快速有效地恢复梗塞相关血管血流和挽救缺血坏死的心肌,恢复心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而且,临床应用显示,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抽吸后,有 2/3的病例无需进行球囊预扩张而可直接植入支架,大大地节省了医疗费用。根据对市场上现有的血栓抽吸导管的分析,以及对公布或授权的专利技术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抽吸导管尚存在如下不足:(1)作用比较单一,只能用于血栓抽吸,无法同时进行溶栓操作;(2)由于采用编织管或塑料管,只能用于较大血管,如冠状动脉前支血管等,无法用于细微血管的操作;(3)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制作过程较繁琐,制作成本较高,临床医生操作不便等问题,因此,开发具有溶栓与抽吸结合,且能够用于不同部位、不同管径血管,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临床使用方便的用于溶栓与抽吸血栓性物质的抽吸导管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临床使用方便的用于溶栓与抽吸血栓性物质的抽吸导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溶栓与抽吸血栓性物质的抽吸导管,它包括中心导管,所述的中心导管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抽吸连接管和给药管,所述的抽吸连接管的出液口端连接有中间管,所述的中间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抽液连接头,抽吸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二通阀,所述的二通阀的出液口端连接有导管接头,所述的导管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有后端抽吸导管,所述的后端抽吸导管连接有抽吸泵,所述的给药管的进液口端连接有给药单向阀,所述的给药单向阀的另一端连接有给药注射器。所述的中心导管为三腔式尼龙PA12材质制成的塑料管,且中心导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超滑涂层。所述的中心导管是由抽吸腔、给药腔和导丝腔组成。所述的抽吸腔内设置有弹簧管和厚度为0.01-0.04毫米的氟塑料高分子涂层。所述的不锈钢管是由直径为0.20-0.25毫米的单股不锈钢丝通过机械缠绕制成的外径为1.00-2.40毫米的不锈钢螺纹弹簧管。所述的中心导管的抽吸口端距弹簧管的前端为4-5毫米的部位处设置有长度为5-10毫米抽吸窗,且抽吸窗是通过扩大弹簧管的螺纹间距来获得,其中螺纹间距为0.6-1.8毫米。所述的超滑涂层为植物粘多糖。所述的抽吸泵为抽吸速率为0.1-10毫升/秒的低速泵,且真空负压维持在600至760毫米汞柱。所述的给药单向阀是由医用聚碳酸酯与聚氯乙烯材料制成。所述的给药注射器是由聚丙烯与天然橡胶材质制成的医用注射器,且给药注射器的容量为1至10毫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1、本专利技术将溶栓与抽吸结合在一起,通过向病变位置直接注入溶栓药物,较大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栓塞部位,加速产生溶栓作用,然后进一步通过抽吸泵的抽吸作用,将血栓抽吸出来,大大改善了使用单纯抽吸导管对血栓的处理效果,也避免了全身给药造成作用于栓塞部位药物浓度不足的缺点;2,本专利技术的抽吸腔采用外层是塑料层,内衬不锈钢弹簧管,利用了金属丝的支撑作用,因此可以设计出不同直径大小的中心导管,既可以对大、中管径的动脉、静脉血管进行处理,又可以对微细血管,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溶栓与抽吸血栓性物质的抽吸导管,它包括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导管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抽吸连接管和给药管,所述的抽吸连接管的出液口端连接有中间管,所述的中间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抽液连接头,抽吸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二通阀,所述的二通阀的出液口端连接有导管接头,所述的导管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有后端抽吸导管,所述的后端抽吸导管连接有抽吸泵,所述的给药管的进液口端连接有给药单向阀,所述的给药单向阀的另一端连接有给药注射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溶栓与抽吸血栓性物质的抽吸导管,它包括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导管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抽吸连接管和给药管,所述的抽吸连接管的出液口端连接有中间管,所述的中间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抽液连接头,抽吸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二通阀,所述的二通阀的出液口端连接有导管接头,所述的导管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有后端抽吸导管,所述的后端抽吸导管连接有抽吸泵,所述的给药管的进液口端连接有给药单向阀,所述的给药单向阀的另一端连接有给药注射器。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用于溶栓与抽吸血栓性物质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导管为三腔式尼龙PA12材质制成的塑料管,且中心导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超滑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溶栓与抽吸血栓性物质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导管是由抽吸腔、给药腔和导丝腔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一种用于溶栓与抽吸血栓性物质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吸腔内设置有弹簧管和厚度为0.01-0.04毫米的氟塑料高分子涂层。5.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一种用于溶栓与抽吸血栓性物质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男韩立涛敖宁建韩修恒段书霞陈圣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