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左天德专利>正文

高楼快速逃生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40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楼快速逃生通道,包括:贯穿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圆柱状通道主体,通道主体由内置的缓降管、设于各楼层可通入缓降管的逃生入口、设于地面与缓降管相连通的逃生出口组成,缓降管并列设置为若干个,共同围绕一垂直于地面的中心轴线呈多头螺旋状排列。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若干个管状螺旋坡道,其入口多,管内空间大,逃生者可数人并行下滑,高楼逃生人群数分钟内可全部安全疏散。(*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楼快速逃生通道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尤其是一种缓降管逃生装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许多住房、商店、办公室、餐厅、娱乐场所设置于高楼大厦之中,一旦出现火灾、地震、爆炸等突发性灾难时,如何快速疏散受困人群减少伤亡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高楼自救器”,是利用钢索悬挂控制人体从建筑外侧降落至地面,此技术方案的缺点是:不易操作、逃离速度慢、安全性能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公开号CN1298053A公开了一种“可快速逃生的缓降装置”,是由软质材料构成的有若干个弹性颈缩部的缓降管,设于中空的建筑物支撑柱内,形成一个贯穿各楼层的封闭通道,各楼层设有入口,地面设出口,人们进入管内靠自重下滑,由于有多个弹性颈缩部的阻挡,使人体下落得到缓冲,下落速度降低,达到安全降至地面逃生的目的。然而该缓降装置存在如下两方面的缺点:其一,安全性难以保障。首先,控制人体下落速度是通过多次阻挡实现,其管道粗细不均,降落速度忽快忽慢,人体易被-->碰撞受伤害。其次,设置中空支撑柱,改变了原建筑结构,建筑物的安全性也受影响。其二:快速疏散能力差。一个缓降管多楼层使用,且降速较慢,难以实现快速疏散人群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楼快速逃生通道,这种高楼快速逃生通道,可实现高楼中所有人员在数分钟内全部快速安全疏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圆柱状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贯穿建筑物或构筑物各楼层,或附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外侧,所述通道主体由内置的缓降管、设于各楼层可通入缓降管的带门的逃生入口、设于地面与缓降管相连通的逃生出口组成,缓降管并列设置为若干条,共同围绕一垂直于地面的中心轴线呈多头螺旋状排列。作为本技术的改进,缓降管的水平截面大致为镰刀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缓降管的螺旋升角为50°至60°。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个位于通道主体内芯部分的通气管,通气管管壁在各楼层均设有开口与缓降管相连通。再进一步的改进为,在地面的逃生出口处设有缓冲保护装-->置。本技术有如下优点:一、使用安全。由于本技术采用并列设置的若干条缓降管,形成若干条管状螺旋坡道,人体下滑速度可通过设置适宜的螺旋升角来控制,逃生者可不受碰撞顺利安全到达地面。二、可实现人群快速疏散。缓降管同时设置为若干条,每条缓降管在各楼层均有入口,逃生者可就近从通道主体四周的任何入口进入,同一入口还可容纳数人并行下滑,即使是容纳有2万人的百层高楼,若设直径5至6米的通道主体(内设10余条管状螺旋坡道),约10分钟左右所有人员可全部疏散。三、通道不易受阻。由于通道主体采用防火抗冲击材料制成,任何楼层发生爆炸、火灾等事故,均不影响其它楼层人员的疏散。四、容易实施推广。现已建成的高楼实施本技术,利用原逃生楼梯空间改装即可,不会影响原建筑结构。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通道主体局部主视图示意图。图2是图1的水平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圆柱状通道主体1,通道主体1-->贯穿建筑物或构筑物各楼层,或附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外侧,通道主体1由内置的缓降管2、设于各楼层可通入缓降管2的逃生入口3、设于地面处与缓降管2相连通的逃生出口组成,逃生入口3处设有椭圆形自关斜门4,缓降管2并列设置为若干条,共同围绕一垂直于地面的中心轴线呈多头螺旋状排列。如图2所示,缓降管2的水平截面大致呈镰刀形,自关斜门4在人员进入后自动关闭,可防止烟火进入。为实现适宜的安全下滑速度,缓降管的螺旋升角为50°至60°为佳。如图2所示,本技术还可增设一中心通气管5,设于通道主体1的内芯部分,中心通气管5的管壁在各楼层均设有开口与缓降管2相连通,底楼可设鼓风机,从中心通气管5吹入强风吹散火灾烟雾,保证人员安全。除此之外,本技术构成的管状螺旋坡道,可以由若干块制成标准件的单片扭形滑板组装而成。通道主体外壳可以是不锈钢壳。缓降管的水平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类似的变形形状,这些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增加安全性能,通道主体由防火抗冲击材料制成。通道主体适宜的横截面直径为2至6米,缓降管适宜的设置数量为4至10条。为防止缓降管内逃生者之间的碰撞,还可增设自动调度控制装置,指挥逃生者有序疏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楼快速逃生通道,包括:圆柱状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贯穿建筑物或构筑物各楼层,或附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外侧,所述通道主体由缓降管、设于各楼层可通入缓降管的带门的逃生入口、设于地面处与缓降管相连通的逃生出口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管并列设置为若干条,共同围绕一垂直于地面的中心轴线呈多头螺旋状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1-9-17 01132795.21.一种高楼快速逃生通道,包括:圆柱状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贯穿建筑物或构筑物各楼层,或附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外侧,所述通道主体由缓降管、设于各楼层可通入缓降管的带门的逃生入口、设于地面处与缓降管相连通的逃生出口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管并列设置为若干条,共同围绕一垂直于地面的中心轴线呈多头螺旋状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快速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管的水平截面形状大致为镰刀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楼快速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管的螺旋升角为50°至60°。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天德
申请(专利权)人:左天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